您当前的位置:钟楼政协 > 建言献策 > 内容
社情民意:关注和解决社区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问题
发布日期: 2014-06-25    来源:政协办  浏览次数:  字号:〖
 

   孙泰陵

一、社区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问题现状:

  据统计,我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已经超过3600万,中国成为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压力最重的国家。我市早在1985年已经比全国提前1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常州市民政局20133月调查,全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有慢性病的占27.69%18万人,有严重疾病的占3.89%2.5万人;半失能和全失能的各占10.26%1.76%,二者合计占12.02%,共有12万人,这一大批老年病人的医疗费用占社会医疗总支出的80%以上,特别是失能老年病人的生活和医疗成为沉重的家庭及社会负担。

  近年来我区加速推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下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的生活起居基本上得到了初步解决,但是,他们的医护照顾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按照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资源情况,不可能把这些病人全部入住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在家庭和社区解决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可行的办法,这就需要能提供与居家养老服务相配套的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社区卫生机构就是提供这种服务的重要平台,例如:在永红街道清潭三社区的232名空巢、独居、孤寡老人中有55名失能老年病人,其中20人是卧床不起的中风偏瘫病人,需要长期上门医疗护理服务,还有1696名高血压病人、498名糖尿病人需要经常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在家中送终的老年病人更需要得到临终医疗关怀(从2012年至今就有30名),清潭花苑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老龄化社区的特点,开展了上门送药、注射、导尿、换药、通大便、褥疮护理和临终关怀等老百姓最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十年中解决了数百名失能老年人的医护照顾问题,解除或减轻了病人痛苦和沉重的家庭负担,受到了老百姓的高度好评,清潭花苑社区卫生服务站王鸿惠主任被评为“感动钟楼十大女性(2010年)”,全科医生龚爱保被评为“钟楼区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

  但是,总体上我市社区失能老年人的医护照顾问题很不乐观。四年医改病人仍然倒流向大医院,各大医院都是人满为患,服务量激增超负荷运行,根本没有力量对社区这些病人开展上门医护照顾。政府为“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社区卫生的服务供给仍然远远满足不了服务需求,至今没有看到社区卫生服务分流病人的明显作用,基层医疗人才缺乏,医疗服务能力跟不上,医务人员普遍缺乏积极性,推诿病人的情况时有发生。像玉兰苑小区5栋的胡某某,患脑梗塞偏瘫在床合并尿潴留,要求出诊服务,家属跑了多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遭到拒绝;像荆川东园6栋的李某某,瘫痪在床多年,需要每周更换保留导尿管,因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不愿意上门服务,每次只得把一百多斤的病人从4楼抬下来,救护车送到医院,更换导尿管后再送回来,再请人抬上4楼,全家人每次为此要折腾半天苦不堪言。

  虽然全市89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全部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鉴于服务能力跟不上、医疗安全问题、收费标准问题,大部分单位目前开展的只是原来的免费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没有上门医疗护理服务,至于像上门康复训练、心理治疗、临终关怀等急需的医护照顾更几乎是空白,在社区大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还是存在严重的“看病难”。而部分私人诊所、社会医疗机构有参与家庭医生服务的积极性,但是受到卫生、医保政策的限制,无法开展。

二、解决社区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问题的建议:

  政府要高度重视社区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问题,这不仅牵涉到每一位失能老人和他们家庭的民生问题,也是牵涉社会稳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大事。

1、要进一步明确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办医方向,推动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全方位动员和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从整体上快速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供给能力,满足社区失能老年人医护照顾需求。

2、加快实行全科医生制度下的家庭医生服务,在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改革、执业方式改革、服务模式改革三方面下功夫,积极探索全科医生的执业方式,建立以充分竞争为取向的激励机制,让全科医生成为真正的家庭医生,成为提供社区医护照顾的“职业人”,靠自己的学识和劳动实现自我价值。加快医疗卫生的体制机制改革,按照新医改要求,实行“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家庭医生的服务平台;打破社区卫生服务的身份限制,让个体医生、社会医疗机构平等的参加家庭医生服务。

3、加快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方式改革,全面推行购买公共服务,变“养人做事” 为“做事养人”,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卫生人事制度改革,打破人才培养、使用的“身份论”,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单位人”为“社会人”,解放卫生生产力。

4、上门开展的送药、注射、导尿、换药、通大便、褥疮护理和医学临终关怀等医护照顾服务,属于“苦、脏、累”劳务性工作,收费标准严重偏低,要调整收费标准,增设财政补助项目,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鼓励包括私人诊所、社会医疗机构在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这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