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钟楼人大 > 代表之声 > 内容
面向世界 全域谋划 全力打造“中国(常州)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
关于大运河生态文化带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8-08-30   来源:政府办 浏览次数:  字号:〖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根据区委主要领导意见,区人大常委会重点课题组对大运河钟楼段生态文化带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通过国内外相关案例对比,对运河钟楼段的文化、生态、产业发展作了大尺度、大纵深的思考、论证,现报告如下:

一、大运河生态文化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区委较早提出并积极推动建设大运河生态文化休闲板块

对大运河两岸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建设,历届区委、区政府都有所触及。特别是本届区委、区政府早在2016年在谋划钟楼全区发展时,提出了建设包括运河生态文化休闲板块在内的“6+1”板块布局。即:钟楼开发区(北港)板块、常州科技街板块、现代服务业板块、现代农业板块、古运河生态文化休闲板块、中心城区众创板块和钟楼(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板块。其间,除古运河生态文化休闲板块与大运河直接相关外,其它板块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这体现了区委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对大运河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较早地把大运河文化建设放在全区全域整体发展中进行谋划和布局。

2.初步形成了大运河钟楼段生态文化旅游建设规划

近年来,在市、区两级的高度重视和市规划部门的支持下,市规划院先后编制了《常州市古运河—关河地区保护规划》、《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古运河钟楼段旅游总体规划》、《古运河常州城区段滨水地区详细规划》、《石龙嘴历史文化风貌区修详》和《钟楼区生态文化旅游空间发展(双修)及建设行动规划》。这些规划特别是《钟楼区生态文化旅游空间发展(双修)及建设行动规划》,对全区特别是大运河沿线的历史脉络、历史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挖掘和整理,对现状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借鉴了国内外部分先进案例,初步明确了钟楼区(包括运河钟楼段)生态文化旅游空间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策略、总体构思及分区引导和建设行动纲领,对新一轮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3.运河沿线工业遗存保护和众创空间建设成为最大亮点

在区委的高度重视和政府及街道的全力推动下,近年来,我区大运河沿线的众创空间建设可谓是风生水起,亮点纷呈。目前,运河沿线众创空间总面积已达18.1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17家,年创税收2048万元。其中较大的众创空间有五星智造园、新博智慧谷、常州科技街、南大街创客咖啡、西横街十号文创园等。众创空间成为我区城市经济的新亮点、四新经济的先导区、创新创业的最大孵化器。在众创空间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批像运河五号、五星智造园、新博智慧谷的工业遗存也得到了较好保护和利用,成为常州大运河沿线的最靓名片。

4.大运河沿线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全面展开

在上级统一部署下,区文保部门认真贯彻《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积极做好大运河沿线的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目前全区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保6处,市级文保38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07处;全区有非遗项目41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5个,市级13个,区级22个,非遗传承人90人,这些文物和非遗资源90%左右位于运河两岸。针对这些资源,文保部门与教育、文化、宣传部门和相关板块一起,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巡查、健全队伍、必要修缮、开展特色活动、做好法规、政策宣传和知识普及等,切实加强对运河沿线文物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首届大运河文创节唱响全国,“南大街文化旅游购物节”、“人文荷花”“书香永红”也誉满全市。

5.生态建设迈开新步伐

在原有的同安桥—广化桥、广化桥—怀德桥、西新桥—芦墅桥、运河半岛先期绿化工程基础上,童子河生态廊道、运河慢行绿道、运河智慧绿地、运河十里绿化廊道建设也加快推  进。同时,结合“263”专项行动和生态城市建设,加大了运河沿线水污染整治,关停了38家污染企业,完成了8条河道整治,新增污水管网8.5公里,邹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日均1万吨,运河水质得到较大改善。

二、大运河生态文化带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1.思想认识亟待提升

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的认识不足,对文化在区域发展中的灵魂作用认识不足,对大运河在新一轮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或者说,主要领导认识到了,但其他同志未真正理解或完全认识到,总认为“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到,投资大、见效慢,不如搞几个大型房地产项目、工业项目来得实在。再加上,现在我区运河段留下来的“高、大、上”的街区、老宅、老桥已非常少,一些文创项目、文创企业发展不大顺利,从而更加强化了“文化项目没啥搞头”、“没什么好搞”的想法和观点。结果造成,不仅项目推进慢,而且剩下不多的资源还不断被蚕食和破坏。

2.整体统筹不够协调

无论是市里、还是区里,一缺统一的组织机构,多头管理、思路各异、政策不一,形不成合力和有效的推力;二缺统一的运作主体,运河沿线的资产、资源分散在市、区两级、多个国有主体,目标指向、价值取向不一致,无法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保护、利用、开发、运营和管理。结果同样造成,要么整体规划难形成,要么有了规划难实施,要么实施的项目与整体规划有距离。

3.相关规划有待完善

这些年虽然先后编制了与大运河生态文化休闲旅游相关的规划,但缺少一个涵盖文化、生态、产业、城市整体的规划。已有的规划,要么只涉及生态,要么只涉及文化遗产保护,要么最多只涵盖生态、文化、旅游,而不涉及产业和城市功能,要么只涉及运河上某一段或某一片区,而未覆盖全线。此外,目前规划中有关空间布局规划和概念性规划较多,有关分区详细规划特别是分区城市设计较少,包括街区(片区)主题、建筑风格、桥梁风格、建筑立面、沿运河天际线、沿运河景观设计、绿化设计(包括林缘线、林冠线)等都需要强化统一规划、设计,以有效改变运河沿线杂乱无章、特色不明、风格不一、空间格局和文脉肌理较为混乱的局面。

4.城市功能严重缺位

无论是运河沿线的交通功能、生态功能,还是文化功能、商贸商务功能、休闲生活功能和产业服务功能等都较薄弱。道路狭窄且未能全线贯通,交通方式单一;房屋破旧且毫无特色,绿化景观较少且品级品相不高,运河上有相当一部分桥梁不论新旧其风格与运河文化很不协调;环境治理欠账较多,河道水质大部分时间为四类水;沿运河缺少高档生活区特别是缺少高端商务区,主题街区、产业功能区更是空白等等。随着运河亮化工程的实施,部分河段呈现出“晚上看看像欧洲,白天看看像非洲”的景象。

5.具体政策不配套

缺乏系统的政策研究和政策配套,简单、空洞的号召、承诺多,实质性的支持少,板块、开发商、运营商、投资商想参与运河的整体保护、开发、运营,但因苦于无相应的政策相配套而只能望河兴叹。

三、面向世界,全域谋划,全力打造“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

1.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打造“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的重大战略意义

(1)打造“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战略载体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8年3月,又专门对建设运河文化带作出批示:“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总书记的指示阐明了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极端重要性,也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打造“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

省委和省政府迅速贯彻总书记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指示精神,作出了新的部署:立足“三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打造“三廊”:高颜值生态长廊、高品位文化长廊、高效益经济长廊;着眼“三统”:统筹资源、统筹部门、统筹区域。努力实现:古为今用,深挖文化内涵;彰显特色,促进区域协同;以水为魂,彰显生态优势;创新机制,推动共建共享,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样板区和示范区。

(3)打造“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是钟楼也是常州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希望所在

①大运河是钟楼也是常州的母亲河。是古运河,在一个没什么山水资源的地方,孕育出了“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常州府”;是古运河,造就了一个人口在500万左右的现代化大型城市;是古运河,通过对外开放和申遗成功让常州进一步走向了世界;是古运河,培育出了一大批闻名全国和世界的“常州人”。可以说,没有古运河,就没有钟楼,就没有大常州。

②古运河是重要的战略资源。A.它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大运河钟楼段两岸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市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地区,它包括:思想艺术文化、名人文化、常州民族工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漕运文化、水乡生活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等。重点商埠、重要水利设施、重要桥梁、码头、渡口、驿站、民宅、牌坊、石碑、戏楼、会馆、重要工厂等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山歌、道情、唱春、锡剧、吟诵、乱针绣、留青竹刻、萝卜干以及“运河八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极为丰富。B.它也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过去常州最重要的机械、纺织、电子、轻工等产业大部分位于钟楼运河段,如今,古运河两岸仍然有西变电、东芝变压器、常柴、东风农机、科试集团、裕兴股份、国光集团、常松集团、格力博等企业位于其上。而且运河两岸正兴起一批如北自所常州基地、科技街、新博智慧谷、运河五号、五星智造园等研发平台、众创平台、科创中心。同时,运河两岸可以利用的空余土地、旧厂区、旧小区、城中村有10000多亩,这是一份可贵的空间资源。C.运河还是重要的生态资源。生态优先,已成为全国、全球的共识。生态,除了绿色植物外,大型水域、水库、湿地都是重要的生态资源。运河,包括运河主线、新运河、关河、南运河、澡港河等,贯穿市区全境,运河水系是市区最大的水域,目前也是最大的水域生态资源。在雾霾经常肆虐的今天,大运河还是市区重要的“风道”和“生态廊道”,在大气污染防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D.运河也是重要的交通资源。水运,一直在交通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虽然市区段运河已不再走货船,但可以走“水上巴士”。

③古运河是无数常州人的心灵“故乡”。“故乡”是一个人的心灵家园,是一个人的出生之处和归属之地。一个没有乡愁的城市是没有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常州的乡愁,主要在水乡,在运河。古运河,是千百万常州儿女、常州子弟的心灵“故乡”。“故乡”,必须要有“故乡”的根基、“故乡”的形制、“故乡”的河湾、“故乡”的码头、“故乡”的驳岸、“故乡”的老宅、“故乡”的大树、“故乡”的长廊、“故乡”的小巷、“故乡”的生活、“故乡”的习俗等等。这些,只有大运河才能给我们综合提供。

④打造“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是加快打造“龙城第一商圈”的迫切需要。市委汪书记在赴天宁、钟楼首次调研和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明确要求“天宁、钟楼等中心城区,要克服缺少发展空间的心态,抓住行政区划调整机遇,着力强化中心商圈功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城第一商圈’”。要完成汪书记提出的这一战略任务,必须在对大运河全线、全域资源进行深入全面了解基础上,邀请国际级团队对大运河两岸的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功能配套、文脉肌理、特色风格等,进行高水准的规划设计,全力打造常州甚至苏南“第一水岸”,把运河常州段建设成苏南最美的城市中央客厅、最佳的生态环境、最靓的文化名片、最大的特色街区和5A级旅游区,从而才能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城第一商圈”。

总之,城市有水才有生命力,才有“灵气”,没有运河的常州,是无法想象的。老百姓讲,运河是常州的“龙脉”,“龙脉”不兴,城何以兴?

2.强化统筹,加快构建有效运作的组织体系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特别是打造“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既涉及到区,更涉及到市;既涉及到文化遗产保护,也涉及到产业发展、生态修复;既涉及到规划、国土、建设、房管、水利、园林、交通,也涉及到宣传、文化、旅游;既涉及到钟楼,还涉及到天宁、武进、新北。可说是,领域广泛,关系复杂。为此:

(1)首先必须成立一个高级别的“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第一副组长(也可以是双组长),市委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沿线各区主要领导、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我区应成立相应领导小组作为区最高协调机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总体目标的确定、总体规划的制定、组织架构、重要人员、重大政策及有关机制的审定、重大关系的协调等。

(2)成立常州市大运河产业投资集团,将大运河沿线的、原来在晋陵投资、产业投资等手中的资产集中到大运河产业投资集团进行集中保护、利用,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以更好地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更好地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

(3)钟楼区则可以钟楼新城投资有限公司为主体,将运河主线及关河、南运河、南市河、西市河、新运河沿线属于我区的资产进行整体整合、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属于街、村的集体资产和私营资产,可以股权投资形式入股。如涉及到市运河投资集团的资产时,应加强与市里的衔接、沟通,或以股权入股,或一次性转给钟楼新城投资有限公司开发、运营。

(4)在上述全面整合、规划基础上,也可与国内甚至国际大型专业集团进行深度合作,实行高起点、高品质、大尺度的保护、开发、建设和运营。

3.规划先行,进行大尺度、全流域整体谋划、布局

在整个京杭大运河沿线,常州段的保护、传承、利用和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已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要想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走在前列,唯有依靠在高起点规划、大力度统筹和保护基础上的创新性开发,才能突出重围,走出一条特色之路来。

(1)大尺度做好空间布局规划

①“一城”,即“常州母城”。常州最早的城市——“内子城”及最早的行政治所(府署)均位于钟楼区,也即在现在的常州第二中学所在地。此处,应为常州的“母亲城”。从“内子城”逐步形成了后来的“外子城”、“罗城”、“新城”。同时,江南运河最古老的河段,约有2510年历史的南市河也位于我区南大街街道。常州老城区的“三河四城”正是从钟楼出发而最终生成的。对二中片区,目前宜以保护为先,以教育利用为主,到适当时候再与周边地块一起进行整体的大尺度保护性利用。

②“一岸”,即“常州第一水岸”。具体范围包括民丰窑(广化桥)——石龙嘴(南运河)——中吴大桥(关河)。其间的核心区段为石龙嘴大片区,包括南运河、南河沿历史地段区,锁桥湾历史地段区(含常柴厂),三堡街——西直街历史地段区,西市河——二中片区,以及怀德桥——篦箕巷片区、大观楼片区。石龙嘴大片区,是常州历史底蕴最深厚、历史风貌保留最好、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涉及区域面积最广最集中,对常州城市发展影响最大的片区。再加上南市河(青果巷西段)、西瀛里片区和广化桥片区,完全可以把这一大片区打造成常州最美的第一水岸、最美的城市中央客厅、最靓的城市文化名片。

③“一圈”,即“龙城第一商圈”。钟楼区,历史上一直是常州的商业贸易中心。石龙嘴地区,在明清时期就是常州府最重要、最繁华的商业区,米市河、豆市河是大运河沿线的著名商埠和内河巷,更是江南大米和全国大豆的交易重地;南大街直到目前仍是全市规模最大和最热闹的商业区。因此,钟楼有基础、有责任完成好市委汪泉书记交办的打造“龙城第一商圈”的历史使命。

要充分利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钟楼段的运河本体和两岸的文化、生态、商贸、空间资源,尤其要利用好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和锁桥湾、南河沿、西直街——三堡街历史地段、西瀛里——篦箕巷历史风貌区,以及南大街传统商业中心等资源,通过高起点的谋划、高品质的建设、大力度的创新和高水准的运营,彻底改变大运河钟楼地区(含关河、南运河、南市河、西市河)的城市面貌、生态景观、服务功能和营商环境,更加突显钟楼作为常州文化之源、商业之都的区域特色。在此基础上,努力成为常州“城市首店集聚区”、“时尚消费引领区”、“网络营销集约区”、“中介服务核心区”、“金融服务特色区”、“创意创新示范区”、“高品质生活首选区”。

④“六镇”,即:A.邹区“光明小镇”,重点发展新光源与新型照明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户外照明产业中心和智慧城市示范区。B.新闸“智能小镇”,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及高端装备产业,努力成为全国智能制造研发设计中心、体验验证中心、整体方案解决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后道服务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大数据中心。C.殷村“知创小镇”,重点发展高端职业教育产业和创意创造产业,努力成为中高端人才的重要集聚区、创意创造产业先导区、田园式高端服务业和新型“六次产业”试验区。D.科技街“新经济小镇”,重点发展“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汽车+”产业。E.青枫、皇粮浜公园“总部经济小镇”,重点发展以央企为重点的总部经济产业。F.北港老街“宗教文化小镇”,重点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宗教音乐文化、宗教康养文化、宗教文化创意产业。

(2)严格按规划做好古运河本体及两岸建设管控工作

《常州大运河遗产保护办法》和《常州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及《大运河常州城区段两侧建设管控操作办法》等已先后出台,目前重点是要抓好落实。

①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划和办法执行。不能再只定不做和犹豫不决了,尤其是对运河本体遗产区、两岸缓冲区、历史风貌区不同范围的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包括桥梁风格)、沿河天际线要充分论证、严格把关,确保规划、办法的严肃、严格执行。

②对一些明显与规划不符,且严重影响整体布局和效果的要进行局部整改甚至拆除。如南市河(青果巷西段)的长安大厦及周边新建建筑,建议进行拆除式整改,以利于盛宣怀故居和李伯元故居的整体修复,有效提升青果巷西段的整体价值和效果。

③对运河钟楼段的桥梁建设必须最大限度与江南运河、明清运河风格相协调。尤其是新建桥梁,不能再建普通水泥平桥了,而应尽量建拱形桥或“环洞桥”(如茶花桥)。刚新建,但风格不一致的,要做修补性完善;建的稍早的,如怀德桥,建议拆除后按明清风格重建;中吴大桥,考虑到它风格不协调且严重影响大观楼地区的整体效果和临近运河两岸更大片区的改造效果,建议拆除后重建从水面下穿过。

(3)有必要制定专项运河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方面:力争形成包括运河主线、关河、南运河、南市河(青果巷)、西市河、锁桥湾等在内的运河专用交通网络。在不影响、不破坏运河两岸整体景观和遗产保护前提下,能全线贯通的应全线贯通,能沿运河两岸走的应尽量沿岸走。部分路段可以从地下穿行,如延陵西路可否以隧道方式穿过安阳里、锁桥湾、西直街、大观楼片区,直达运河路。同时,随着轨道交通1、2号线的建设和投运,建议将部分原位于轨道交通沿线的快速公交转移到大运河沿线,并尽量实现一线直达的通达方式。此外,开通若干短途的、往返于运河景区与轨道交通站点之间的“短驳公交”,以更好地方便游客。

轨道交通方面:条件成熟时,建设大运河旅游专用线,其它还未建设的轨交线,其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也应充分考虑人流向大运河沿线流动和流出。

水上交通方面:在大运河水上旅游条件成熟时,开通大运河水上巴士,既方便游客,也方便市民出行。

运河绿色廊道也要加快按计划建设。

(4)认真落实文化保护规划

在运河本体及两岸(包括遗产区、缓冲区、风貌区)从事项目建设时,要严格按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办法和文物法规定,按程序进行申报和审批。

无论是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还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中,以及其他项目建设中,都应树立保护第一原则,宁可绕过文物保护区、多花一点投资,也不能再损坏、破坏有限的宝贵资源了。

(5)优化生态景观规划

在原有的碎片式生态景观规划基础上,制定专门的运河生态景观规划。整体抓好运河水系的梳理、调整、修复、沟通和重要枢纽、闸站的建设,更好促进活水畅流和改进水质;认真抓好运河水系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加快污水管网和泵站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接管截污力度和污染河道污泥清淤力度,确保运河水质在三类以上;积极抓好运河两岸大型绿地和绿廊建设,发展垂直绿化,优化沿线树、草、花种类,重视绿色小品设计,提升沿岸绿化的品质和视觉效果(包括林冠线、林缘线和不同季相)。

(6)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大运河文化带”或“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的顺利建设特别是健康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产业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上。

大运河产业带总的架构是:①以“四新经济”为龙头,大力发展智能智慧产业、创新创意产业和“互联网+”、“物联网+”、“文化+”、“大数据+”产业。

②以高端楼宇和主题街区为支撑,以新兴服务业为支柱,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体验经济、品牌经济、时尚消费、体育健康经济、高端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生产服务经济、教育经济、现代金融、高端家政服务等。

③以旅游业为补充,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包括江南生活文化游、江南工业文化游、江南名人文化游、江南农耕文化游、江南商业文化游、江南水文化游、江南教育文化游、江南宗教文化游、常州红色文化游等)、时尚体验游、主题学习游等。

4.保护为先,留住为数不多的宝贵资源

古运河孕育了常州,养育了千万常州人。可惜的是,我们忘记了过去,忘记了历史,忘记了古运河,将古运河两岸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破坏、损毁了不少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留下来的已是屈指可数的、碎片式的、边缘化的了。再不好好保护,则将彻底消失。为此:

(1)保护为重。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指示精神,把保护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牢固确立保护为先的战略方针。

(2)进一步摸清家底。在已有的《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名录》(第一批,包括1处历史文化街区、3处历史地段、43处文保单位、20棵古树名木、21处历史建筑、6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官方、民间渠道,对地上、地下的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归档、定级、立牌。如石龙嘴基址仍在南运河与大运河交界处的运河河底,有必要作为市级甚至省级保护文物。

(3)加大宣传力度。对文化、文物的重要性、重要价值,对历史文化保护名录、名人名派名街名巷名宅名桥名店名点及背后的故事及相关法规,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和利用力度,有计划地逐步恢复一些老地名、老河名、老街区、老巷子、老桥名、老店名等,设立一批杰出名人路、如季子路等,形成全社会重视历史文化、重视文物保护、重视文化传承和爱家乡爱祖国的浓厚氛围,让广大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为自己是钟楼人、常州人而感到由衷自豪。

(4)严谨规划实施。凡是涉及到运河本体、两岸缓冲区、风貌区及全域范围内的建设项目,都要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省市有关大运河遗产保护意见(办法)、规划进行操作。尤其要严格执行有关控制要求和审批程序,千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和图省快而违规操作,从而既破坏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愧对先人与后代。

5.打造品牌,筹建“中国(常州)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

为更好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好“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部署,更好地打造大运河常州段文化带建设的特色,建议成立“中国(常州)大运河文(化)生(态)产(业)城(市功能)融合发展先行区(筹)”,先争取市级,两年内申报省级,最终争取国家级。通过先行区的建设,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如何更好实现文化、生态、产业、城市(功能)融合发展进行先导性探索。

组织专家和职能部门认真制定“中国(常州)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筹)”工作方案,重点包括建设先行区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整体布局、关键措施、工作计划、配套政策、保障机制等内容。

“先行区”管辖区域,包括南大街、荷花池、永红街道和五星街道。“先行区”涉及区域范围,为钟楼全域。

6.项目引领,分层级、分区域、分阶段、高起点、高质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1)全域性项目:“中国(常州)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筹)”。

(2)重点区段项目:民丰窑——中吴大桥。

(3)核心片区:“大石龙嘴片区”,包括南运河片区、锁桥湾片区(含常柴厂、二中)、西直街——三堡街片区、大观楼片区、篦箕巷——文亨桥片区。在“大石龙嘴片区”中,可设若干主题街区:包括非遗街区、江南明清生活街区、江南漕运文化街区、常州流派文化街区、江南工商文化街区、特色餐饮街区、江南戏曲文化街区、创意设计街区、休闲时尚街区、特色教育街区、互联网+街区等。

(4)实施一批重点单体项目:①重建石龙嘴。考虑到石龙嘴在江南水利、水运、文化和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被称为“江南都江堰”),有必要恢复石龙嘴,以实现以点带面、纲举目张之效果。②在运河主线重建横跨两岸的文亨桥,按原文亨桥风格(三孔拱桥)建设。③重建怀德桥:或改建成单孔“环洞桥”(桥面可走汽车和人),或改建成人行“环洞桥”,车从河底走。④改造南运桥,新建普济桥。拆除现有南运桥,改成水下走,在旁边新建拱形或环洞形的普济桥。⑤新建卧龙桥(在西仓桥与中吴大桥之间),风格为拱形(环洞)桥。⑥重建中吴大桥。主要是考虑到现在的中吴大桥“压在”运河半岛头上,有点煞风景,对大观楼片区、机械新村片区、曙光——造漆厂片区整体价值和视觉效果及沿河天际线影响较大,建议拆除现中吴大桥,改成从运河河底隧道走,以大大改观运河景象,大幅度提升两岸土地尤其是半岛的综合价值。⑦大观楼(半岛)片区,宜以文化、商务地产为主,住宅地产为辅,不宜多搞住宅开发,建筑高度也应适当控制。片区中的原科试中心老厂区宜保留作为工业遗存为好。⑧拆除青果巷西段长安大厦及旁边公安用房,全面恢复盛宣怀、李伯元故居,大大提升青果巷西段、南市河沿线的文化与空间价值。

(5)建设一批特色文化项目:①建设一批博物馆,如梳篦博物馆、常州流派博物馆、常州滩簧博物馆、常州萝卜干博物馆、明清商业文化博物馆、石龙嘴水利文化博物馆、常州地名博物馆、常州工业博物馆、常州府学(教育)博物馆、季子文化博物馆等。②建设一批艺术馆、书院、剧院、书店,如汇秀书院、龙城剧院、运河水上大舞台、运河书店、季全保“我的老家”艺术馆、朱学东“江南旧闻”艺术馆、常州名点名菜艺术馆等。

(6)开展一批重大活动:①江南大运河文化艺术节:包括江南农耕文化节、江南风物节、大运河诗歌节、江南戏曲节、大运河龙舟节、大运河文创作品大赛、大运河青年艺术节、大运河服装节等。②常州画派艺术作品展。③常州籍大学生乡愁艺术作品展。

7.以河带面,以大运河体系撬动整个东部片区大发展

针对钟楼东部片区街道区划规模、经济规模小,老小区、城中村多,发展空间“狭窄”,城市功能退化,发展动能不足等问题,建议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对钟楼东部片区进行大尺度整合和大力度城市有机更新与城市“双修”。

(1)合并东部街道,将南大街街道、荷花池街道、五星街道运河以北地区合并成一个街道,可称为“钟楼街道”或“龙城街道”(因常州历史上别称“龙城”,南大街、荷花池地区又是常州的“母城”);将永红街道、五星街道运河以南及高架以东地区、西林街道高架以东地区合并成一个街道,可称为“毗陵街道”或“蠡水街道”(因常州历史上曾称为毗陵;南运河则也称为西蠡河,西蠡河为春秋越国大夫范蠡主持开凿,而范蠡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学家,曾助越王勾践复国,也称为“商圣”。)

(2)由“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统一管辖“龙城”、“蠡水”两街道,以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统筹谋划、整体规划、一体化建设、有序化推进整个东部地区的新一轮大发展。

(3)实施大尺度、大力度、大纵深的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双修”,大踏步提升城市能级、经济密度和生活质量。对所有城中村、旧工厂、九十年代以前的老小区,在统一谋划基础上分批有序进行大范围的统一征收、统一拆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城市功能)、统一项目招引、统一土地出让,引进国内甚至国际上重量级的产业运营商,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政策、“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政策和东部地区的文化、生态、经济资源优势及运营商的丰富运作经验和资本、人才优势,高起点、高品质打造有相当规模和影响力的城市主题功能区、特色产业集群,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土地、空间紧张、环境功能弱化、产业空心化、居民生活质量不高的矛盾,大幅度拓展发展空间,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和城市环境,大踏步提升城市能级和经济密度,全面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居民幸福指数,为“苦干十三五,展示新钟楼”,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探索出一条“钟楼路径”来。

8.文化为魂,努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运河精神

悠悠古运河,培育出了勤劳、朴实、重教、崇文、聪慧、精致的常州文化,依靠这一文化,常州从一个小村庄、小码头发展成全国知名的工商业城市,走出了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可以说,常州历史的天空是群星璀璨。

但是,在常州的地域文化中也难免有落后的元素:常州人聪明,但小聪明多;常州人精明,但精明有余,开明不足,“精明+开明”才是高明;常州人还喜欢小富即安,小家子气,偏重眼前利益,缺少长远眼光、全局眼光,视野不够宽,格局不够大,胸怀不够广;有时,还喜爱搞小圈子,做小动作等。

在迈向新时代的今天,亟需培育和发扬新的区域文化或“运河精神”,从而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领时代制高点,才能顺利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好“运河文化带”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要全力形成“开放、包容、创新、卓越”的新时代“运河精神”或“常州精神”。

“开放”,就是要有世界的眼光,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思维、大格局的思路,就是要有国际化的环境、平台、机制和政策;要站在钟楼,放眼全球,面向未来,着眼长远抓当前,着眼全局抓局部,以大踏步、高起点的开放,更好地谋划、推动“6+1”板块建设和打好“四大硬仗”,更好地谋划、推动“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

“包容”,就是要有宽广的胸怀,“大家”的气度、能动的体制、容错的机制、和畅的氛围、干大事的环境;就是要勇于和善于包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模式;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和规则,就要鼓励探索、允许试错、容忍犯错、宽容失败、给足时间、给足空间,妥善保护好“领头羊”、“出头鸟”,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各级各方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激情,努力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为敢于担当者加油增能,为勇于探索者清除障碍。

“创新”,就是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前人、超越他人;就是要创新我们的思想理念、发展思路、体制机制、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工作方式,创新我们的产品、产业、技术、工艺、商业模式、发展平台、组织结构。当然,创新不是简单的越新越好,而是要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要能形成现实的竞争力和产出力、获得感;同时,创新也不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甩一个,而是要通过创新,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带动全局性、结构性的改变,最终掌握全局发展和长期竞争主动权。

“卓越”,就是要有敢于担当的品格、超前一步的眼光、高人一着的思路、快人一拍的行动;就是要敢于竞争、勇于竞争,敢于先进比,善于争一流;就是要以一流的新理念、一流的大谋略、一流的大格局,谋划出高水准的战略和规划,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路径和措施,打造出高品质的发展平台和发展功能,培育出在国内具有一流竞争力的功能区和特色产业集群。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唯有从文化上,从思维方式、思想理念、价值观上寻找突破口,从顶层设计与现实操作的结合点上寻找着力点,以“开放、包容、创新、卓越”的城市精神,全力开创钟楼发展新局面!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人大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钟楼区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邮箱:838018891@qq.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