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他山之石
 
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关于2020年1-2月全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推进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 2020-03-30    来源:常协调小组  浏览次数: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常办发〔2019〕62号)要求,为加快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工作,现将2020年1-2月份改革推进情况通报如下:

一、改革推进情况

(一)深化“3550”改革工作

1-2月,全市共办结企业开办1440件,不动产交易登记2089件,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2件,“3550”达标率分别为99.93%、100%、100%。

1.企业开办方面

全市“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达标率99.93%,最优办件用时0.5个工作日,平均用时1.32个工作日。本月除市本级以外,各辖市区均有0.5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的最优办件。溧阳市的办件平均用时最短,为1个工作日。(详见附件1)

推进情况:(1)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自2020年1月17日起,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市监注〔2019〕66号)要求,我市全面实施企业经营范围标准化登记管理,除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常驻代表机构两类登记类型之外,新版经营范围软件均已在各类市场主体进行了更新,申请人在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时,可以通过网上登记系统自行选择经营范围条目,对于存量市场主体,不强制要求规范经营范围。(2)全面开展不见面审批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期间,充分依托“线上办”、“预约办”、“加急办”、“批量办”、“延期办”、“邮政办”等有效手段,严格落实不见面审批,全方位开展“零跑”服务。1-2月份,全市共办理名称自主申报名称2165户,全程电子化登记设立1465户,通过“企业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登记企业1948户,企业设立不见面审批率75.21%;办理涉及疫情防控业务的企业新设174户,变更242户;免费邮寄各种资料252件。(3)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注册服务。自2020年1月1日起,全面贯彻执行新的《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促进外商投资。配合商务部门落实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妥善处理过渡期内外资企业变更登记事宜。

2.不动产交易登记方面

全市“5个工作日办理不动产权证”达标率100%,最优办件用时0.5个工作日(溧阳市和金坛区),平均用时1.63个工作日。溧阳市的办件平均用时最短,为0.5个工作日。(详见附件2)。

3.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方面

全市“50个工作日获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达标率100%,最优办件用时7.5个工作日(武进区),平均用时12.31个工作日。武进区的办件平均用时最短,为9.7个工作日。(详见附件3)

推进情况:(1)研究讨论2020年工改的重点工作,拟在全市范围内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名称和申报材料作全市的统一,并对各地各部门的自建系统开展调查和逐步对接。(2)根据住建部下发的复制推广第一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清单,拟《关于报送常州市复制推广第一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清单的通知》,请各辖市(区)协调办、市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做好借鉴落实,并针对我市工改目标中审批流程、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监管方式等4个方面改革工作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探索进行梳理总结,报送市协调办。(3)与市通管办召开通信报装业务工作协调会,进一步明确通讯报装业务流程、进驻政务大厅窗口人员的设置问题以及工改工作中涉及通管办需完成的任务。(4)配合省住建厅对主流程中30个主要工改事项做调研,协调各涉建部门对30个事项目前办理的情况(单独、合并、拆分、删除)作说明,并对下一步事项的走向提建议。(5)编制项目代办服务指南,梳理工业项目代办事项69件,制定委托代办格式协议,设定常见问题咨询标准答复,对代办窗口进行业务培训,辅导窗口人员熟悉流程、应对咨询,为企事业和广大群众提供标准代办服务。

(二)进一步推进纳税便利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税务局先后推出了“非接触式”办税套餐等多项服务措施,确保常规事项线上办、个别事项自助办、特殊事项预约办、疑难问题电话办,引导纳税人、缴费人“多走网路,少跑马路”。

1.深入拓展“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为降低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市税务局对外统一发布《疫情防控期间纳税人“不见面”办税流程操作指引》;依托税务网站、电子税务局、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媒介,及时发布线上办税服务渠道、操作指南及办税提醒;通过微信群、qq群、短信等渠道推送“非接触式”办税提示。

2.大力优化现场服务,营造安全高效便捷的办理环境。

市税务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结合“e路税风”纳税服务品牌体系各子品牌队伍力量,成立党员突击队,充实到办税缴费服务一线。积极落实办税缴费引导、服务措施优化、场所防疫消毒、防疫物资配备、应急预案准备等举措。对特殊业务必须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的,各办税服务厅全面开展“预约办税”服务,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分时、分批、错峰办理预约业务,落实“最多跑一次”。

3.积极做好“非接触式”服务保障,确保优质服务“不掉线”。

针对防疫期间涉税(费)业务咨询量增加的情况,市税务局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专家+专席”等集成式、智能型的咨询应答方式,组建疫情期间涉税(费)问题咨询服务团队,在线指导纳税人、缴费人完成“非接触式”办税事项。

(三)进一步优化报关通关

1.统筹做好口岸疫情防控和通关便利化工作。

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帮助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和进出口困难,推动落实“六稳”工作,促进地方开放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采取的措施有:全力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快速通关;积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助力民生物资优先供给;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宽严相济依法办案;深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便利化。

2.全面推进实施跨部门联合检查。1-2月共开展进境船舶联合登临2次。

3.优化口岸查验业务管理。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货物查验能力,减少人工掏箱作业次数、缩短查验作业时间,1-2月累计为企业缩短查验时间约200小时。

4.推行“先验放后检测”检验监管方式。1-2月共对28批、148.68万吨、13284.96万美元的进口铁矿、锰矿等大宗矿产品实施了“先放后检”。

5.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2020年1月:常州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53.03小时和4.96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52.41%和56.72%。

2020年2月:常州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82.31小时和5.16小时,较2017年分别压缩26.13%和54.97%。

经分析,2月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拉长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春节与疫情因素影响。

6.推进自贸协定实施和原产地签证工作。

1-2月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8605份,签证金额4.67亿美元。其中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5432份,签证金额2.89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5.91%和28.44%,签证量和签证金额列全省第一,预计可为出口企业减免关税约2077万美元。1-2月,自助打印证书4285份,签证金额2.19亿美元,2月份自助打印率达80%。

7.贯彻落实国家进出口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提升服务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水平。1-2月,常州海关审核减免税货值0.43美元,同比减少41.10 %,免征税款0.17亿元,出具《征免税证明》42份。

8.持续推进关税制度改革。截至2月底,自报自缴率81.2%。持续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试点,共出具保函27份,担保金额605万元。

9.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常州海关辖区2家综合保税区累计推动落实《意见》措施9项,1-2月2家企业开展特殊区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业务,非保税货物入区635.18万人民币、出区2413.01万人民币;对39家企业实施“四自一简”改革措施,企业自主办理账册变更业务9笔、自主核报税款330万元;特殊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5380万美元;10家企业办理非报关卡口验放货物试点业务;常州巴奥米特医疗器材有限公司委托加工业务正式开展,2月28日,首批569个人造膝关节及4600个包装袋顺利入区;对常州综合保税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常州恒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累计监管156票,货值1073万美元。

(四)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切实保障广大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1.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参与制定《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的意见》,提出确保企业信贷增量、提高企业融资获得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融资环境等四大举措。截至2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24.59亿元,比年初增加531.13亿元,同比多增1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37%,增速提高1.21个百分点;1-2月,各银行机构帮助932户企业完成转贷133.79亿元,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2.上线融资绿色通道。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于2月20日上线了融资绿色通道,将持续开通半年。银行机构通过绿色通道对我市中小企业提供快捷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9家金融机构,发布各类金融产品45项,成功对接融资需求147项、授信金额2.86亿元。

3.开办政策性转贷服务。市普惠金融服务中心目前已经与首批4家银行机构签订转续贷合作协议,储备了一批有转贷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并于3月5日顺利办理首笔60万元的转贷业务。普惠金融服务中心承诺在6月30日前,对所有转贷资金免收使用费,即为中小企业无偿提供转贷资金,帮助获得续贷支持。

4.助力辖内企业积极抗“疫”。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携手相关部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在疫情初期为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和受疫情影响企业提供了近20亿元的专项流动性资金支持,同时积极促成国开行、口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及时发挥了金融“输血增氧”作用。

5.建立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名录。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发改委、工信局、银保监分局建立“全市受疫情影响需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名录”,要求各银行机构派出金融顾问现场走访或对接名单内企业,为企业提供精准化的服务方案。第一批次共向银行机构推荐有效客户143户,至三月中旬已有效解决25户企业、1.19亿元贷款需求。

6.编制抗“疫”特色金融产品。组织辖市区金融局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金融资源,围绕疫情防控企业和复工复产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特点,编制抗“疫”特色金融产品,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面、快速地传送给辖内企业,要求银行机构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提供高效率、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7.建立金融运行日报、快报机制。疫情期间,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每日报送贷款余额、制造业贷款及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转续贷金额等关键指标数据,实时掌握各金融机构支持疫情防控的举措、成效和营业网点运行情况,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

8.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模式全面落地见效,8家银行机构已经完成开通不动产权属信息网上查询和抵押权登记全程网上办理业务,进一步提高便民利民服务水平,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时间成本,剩下的银行机构也在合作对接中。

各辖市(区)均大力推广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截至2月底的企业注册数为:溧阳市2085家,金坛区3359家,武进区13905家,天宁区5401家,钟楼区3782家。

(五)进一步优化电力接入

1.全力做好特殊时期供电服务保障。发布实施服务企业复工复产12条措施,落实阶段性电价政策,惠及企业36.8万户,预计减少用户电费支出5.1亿元。主动服务战“疫”前线,对全市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开展用电安全检查,做好应急供电保障工作。及时响应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用电需求,提供“三零”服务。梳理、跟进2020年常州负责牵头的省市重大项目,摸排电力外线与客户内部工程进度、投运送电节点计划以及项目单位复工复产情况,主动做好供电服务。

2.业扩时长持续压降与低压容量开放。(1)时长持续压降。截至2月底,常州全市高压业扩平均接电时长为25.1天,部分19年12月项目原计划节后送电,但受疫情影响,业扩配套和客户内部工程未能正常复工,预计一季度的平均接电时长会有所增加。(2)持续推进一体化查勘与业扩契约服务。供电公司已完成设计、施工、带电作业“一体化”查勘13户,一次答复方案7户。(3)低压容量开放。针对申请160千伏安及以下的高压供电客户,由营业厅实行首次告知,明确低压供电开放至160千伏安,同时由客户经理进行二次确认。

3.推进电力接入大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供电营销业务系统中“政务信息查询”功能,提升使用体验,目前可从电力内网直接调取政务数据中心的身份证、不动产信息、在业企业基本信息、建设用电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企业备案、项目批复、环评批复等9类办电资料。

(六)进一步优化用水接入

1-2月份召开前期组会议1次;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至今已通过平台受理新装4项,受理包干制小用户29户;联合不动产智慧云平台开通一站式过户业务,至今已通过平台办理完结居民过户2500户。

积极履行市政府出台的应对疫情助力企业恢复生产的“20条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间,对超过缴费期限的居民、企业用户,主动免收自来水违约金,2月24日-3月8日期间,减免违约金10689笔,金额26641.53元,累计减免违约金17826笔,金额32393.29元。

对一般工业用户自来水水费降档收费,已累计减免水费489312.35元;对自来水公司供水范围内疫情收治点的16家医院减免自来水净水费工作,梳理涉及水表共27只,现已全部对接完毕。目前按应收尽收,待疫情结束后统一办理结算。

(七)进一步优化燃气接入

1.进一步梳理工商客户发展流程,精简环节,减少燃气接入时间,减少申请材料,提升客户办事体验。

2.制定新的《燃气接入服务指南》,公开服务流程、时限及服务标准。

(八)加快推进信息共享应用

1.截至2月底,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牵头建设的常州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归集编办等37个单位的政务数据,实现所有政府工作部门全覆盖。每天采集同步数据323类共1.3亿余条,目前在库数据总量11.8亿余条。经清洗、治理、编目后,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目前可提供28个部门225个数据资源共享接口,有效数据8.46亿余条。

2.做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持续推进为做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所需要的统一支撑体系建设,包括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电子签章系统、统一电子证照系统、统一财政支付系统。持续推进六大基础数据库完善工作。人口库已有近400万条人口数据,涵盖200多个数据项;法人库已有近20万户在业企业和38万户在业个体工商户数据,涵盖200余个数据项;证照库包含41类175条数据;信用库共有79类9.9亿条数据。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大数据管理中心将进一步明确六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标准和规范。

二、存在问题

(一)深化“3550”改革工作方面

1.企业开办方面

1-2月全市共有1件办件未达标(经开区),为登记环节超时。

电子证照应用仍存在难度。开办企业生成的电子营业执照,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部门不认可的问题,申请人仍需线下提交纸质材料。

(二)推进纳税便利化方面

为应对疫情影响,国家出台了大量税收和社保方面的优惠政策,纳税人、缴费人面对政策的密集出台,更加关心的是政策的适用性问题以及具体的操作问题(如电子税务局内的操作流程),但是政策解读的速度相对较慢,还不能契合纳税人、缴费人的迫切需求。                     

(三)优化报关通关方面

1.需持续关注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工作,综合施策。

2.需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协作。

(四)优化电力接入方面

行政并联审批与限时办结需加快落地。

(五)推进信息共享应用方面

1.在政务数据归集时,各单位普遍存在国家、省建信息化系统数据无法导出或对接的问题,建议由省大数据平台与国家、省建系统进行对接或申请相应数据,并向地市开放申请权限,做到“数据回家”。

2.市公安局由于上级机关对人口相关数据的管理要求,无法将人口相关数据直接与市政务大数据平台对接。但公安人口数据为建设综合人口库的法定基础数据,如果无法获得全量人口数据,将难以建设完善综合人口库。

三、下一步工作

(一)深化“3550”改革工作方面

1.企业开办方面

(1)开展企业开办“一表制”登记。推动实现开办企业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开展企业开办申请一表填报,以企业设立登记、公安刻制公章、税务涉税事项、社保信息整合成一张表单,一次填报,申请人无需重复提交材料。通过整合原先分布在各部门网站的网上办事系统,实现了申请人只需进入“多平台一表制”即可一次性完成一般的企业开办申报事宜。

(2)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贯彻落实省政府“证照分离”改革要求,在我市推进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实行清单管理制度,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规范企业登记经营范围与申办经营许可的衔接,完善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措施,强化涉企经营信息的归集和共享。

2.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方面

(1)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名称和申报材料的统一工作,指导各地各部门按要求对工改事项的编码、名称(大项、子项、业务项)以及申请材料等基础信息做好核对和补充填报工作。

(2)对涉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自建系统的各地各部门开展使用情况和使用数量的信息调研,汇总分析各自建系统的架构、支撑平台等技术参数,进一步研究制定工改系统对接标准。

(3)将各地各部门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中使用到的所有申请表格收集汇总,对应工改事项进行分类整理,与市住建局、系统开发公司进一步研究“一张表单”的生成。

(4)协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四个阶段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审批。

(5)督促、跟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的开发工作,与各牵头部门研究各个版块的设置和实际流转等问题。

(二)推进纳税便利化方面

组织业务骨干力量,成立政策解读专班,分类细化梳理,配套给出操作指南,方便纳税人对照学习,也便于基层对照执行。加大宣传辅导力度,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三)优化报关通关方面

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加大调研力度,密切关注企业、社会对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的感受、反应,着力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分类原则,符合规定的问题及时解决,不符合规定、暂不具备解决条件的问题,及时向总署反馈并向企业做好说明。

(四)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方面

1.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按照“一流营商环境”工作专班要求,牵头做好金融服务便利化的实施方案。

2.督促银行机构落实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前期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

3.做大政策性转贷业务规模,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和业务流程,将与全市主要银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推广最低成本的转贷资金业务,尽量满足中小企业的转贷资金需求。

4.发挥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线上对接功能,畅通政银企沟通机制,协调解决融资绿色通道、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名录等惠企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继续完善市级普惠金融基础设施融合机制。

5.加强制造业贷款督导工作,配合发改委、国开行等单位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专项融资计划工作;会同相关部门举办银企合作对接活动,督促银行机构加大制造业信贷投放力度。

6.继续开展关键金融数据的日监测制度,关注重点领域信贷资金变动情况,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五)优化电力接入方面

1.继续配合推进并联审批与限时办结落地。

2.推动办电证照资料信息的集中共享。目前苏州、淮安已实现办电证照图片的集中共享和电子化档案管理,常州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供电公司将继续努力推动市、县(区)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等部门将客户办电证照资料集成至属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供电公司主动调用办电主体资格证明、物业权属证明、项目审批(备案)文件等资料信息,实现电子化档案的直接存储管理。

(六)优化用水接入方面

继续推广“四超四零”服务品牌;   继续推进工商企业和居民用户自来水报装事项个性化集约型服务;包干制小用户工程力争2020年度覆盖80%小用户;进一步推广微信报装渠道,目前微信公众号已可以办理各类居民和工商业客户报装模块,后续将增加查询业务办理进度功能。

(七)优化燃气接入方面

进一步开拓更加方便快捷的办理渠道;加快燃气接入服务办理平台与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对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精简申报材料;实现燃气接入与其他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只进一扇门”的业务联办。

(八)推进信息共享应用方面

1.在现有市级平台与部门系统对接方式改造为数据总线模式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总线模式的覆盖面,以减少系统数据对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继续做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数据保障工作;不断推进统一支撑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六大基础数据库优化完善和标准、规范建设工作。

3.积极对各政府部门2020年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跨部门数据需求进行调研,以电子政务项目数据需求为牵引继续做好数据归集和治理。探索政务大数据应用方向,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使政务大数据切实在社会治理、便民利企、辅助决策等方面发挥更好的效用。

常州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