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金融支持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11-12    来源: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10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就常州市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改革目标
  通过3~5年时间,全市基础教育阶段优质学校占比达90%以上,就读学生占比达92%以上;各辖市(区)成为省级及以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办学活力全面激发,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发展生态全面优化。彰显“常有优学”教育品牌,基础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质量水平、创新力和影响力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坚持五育并举
  1. 注重德育效度。深化大中小幼一体化“七彩德育”德育体系,渗透生活德育理念,有效落实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灾难教育。落实思政课程关键地位,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推进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出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2. 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创新学科实践活动,探索学生个性化定制学习。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研制实施实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途径。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及常态化应用。大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3. 深化体育改革。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按照“教会、勤练、常赛”路径,推行“体育与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科学锻炼方法,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推广中华体育传统项目,建设高水平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创新实践教体融合,改进完善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体育局]
  4. 增强美育熏陶。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提高审美与人文素养,推行实施“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扎实推进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和戏曲进校园项目,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常态化全员学生艺术展演。[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文广旅局]
  5. 创新劳动教育。构建素养导向的劳动教育体系,推进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清单和家庭劳动清单制度,推动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发展。构建全市劳动实践基地新格局,打造中小学生实践大课堂,推进劳动实践基地课程群建设,创新基地星级评估激励体系。[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6. 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全面构建中小学学生发展指导体系,普遍建立中小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推行中小学全员导师制。出台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推进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加强中学普职融合教育,系统实施生涯规划指导。依托职业体验中心或综合实践基地,集中实施技术课程实践活动。[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7.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建设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推动育人方式改革。优化教学方式,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关注学生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不断彰显“常州的老师·常州的课”教学品牌。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8. 改进教研工作机制。优化市、辖市(区)、学校三级教研体系,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实行教研员年度调研和学科研究成果年度报告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点制度。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创新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激励和专业发展机制。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分学段配齐配强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人社局]
  9. 强化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和教研指导,探索建立基于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一致性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统筹推进“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落实。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统筹调控不同年级、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严格考试管理,改进考试方式,科学设定考试压力、难度和频次。[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10.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系统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提升中考命题质量,坚持以学定考,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难题。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公民同招。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努力提高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11. 建设综合改革实验田。围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难点问题,遴选确立一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校,为课程教学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新思路、新模式和好做法、好经验。发挥项目引领作用,建设一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2. 加大师资配备力度。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规模趋势及课程改革需要,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学前教育阶段员额管理教师占公办幼儿园教师比例大幅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按岗位购买服务教师数量逐年减少。至2022年,全市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1:220;至2025年,全市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与在校生比例达1:220,城区中小学校和镇中心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设立教练员专(兼)职岗位,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优秀退役运动员。深化教师“局管校用”“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探索建立教职工编制市域统筹调配机制,建立编制统筹“周转池”,盘活事业编制存量,缓解结构性缺编矛盾。[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办]
  13.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纳入教师发展全过程,不断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专项行动。选树“龙城十佳”、师德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建设100个左右“四有”好教师团队,积极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失范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严格落实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岗位竞聘、干部使用等事项上严格落实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度。[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人社局,市总工会]
  14. 完善师训干训体系。健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机构、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五位一体”的教师教育网络。全面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师培训的支撑效能,优化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开展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健全教育干部培训体系,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培训力度,提升校(园)长办学治校(园)能力。[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15. 深化专业提升项目。深入实施“三名一好”(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好书记)工程,优化评选机制,完善培养方式。大力推进高校访学、博导工作站、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培育站、优秀教师城乡牵手等教师专业成长项目,着力培养教育教学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大力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优化区域联动、城乡结对、校际联盟、集团互派等方式,提高交流轮岗的适切性和实效性,鼓励省特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市五级梯队教师等到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促进师资优质均衡。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保障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优化校(园)长职级制实施办法,鼓励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凝练办学思想,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委编办,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
  (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16. 明晰学校发展自主权。充分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将学校发展规划的研制、论证、实施和评估贯穿办学全过程,不断凝练办学理念、教育主张和学校文化。深入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工程,评选学校主动发展示范校。逐步建立基于学校发展规划的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任期目标考评制度。[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17. 保障教学实施自主权。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支持学校结合实际,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课程体系,自主统筹实施课程、教学、评价活动。鼓励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精准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18. 扩大人事工作自主权。支持学校根据办学实际需要,按照规定的限额,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择优选聘中层管理人员。支持学校在公开招聘工作中,依据教育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制定教师招聘岗位条件,并按规定参与考试、考察和拟聘人员确定等工作。支持学校在岗位设置管理中,完善岗位竞聘机制,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岗位管理,加强岗位履职情况考核,依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实际业绩,推动教师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委组织部、编办,市教育局、人社局]
  19. 落实经费使用自主权。支持学校依法依规,根据发展实际需要,自主执行批准后的年度预算。加强对预算资金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加大学校经费使用自主权,确保学校合规高效使用经费,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和特色发展需要。[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
  20. 完善学校治理机制。完善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积极探索组织领导变革,推进分布式领导、项目式管理、学术性团队及非行政性组织建设。制定中小学(幼儿园)依法治校建设标准。深化集团化办学,探索集团学校进出有序、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最大效益。[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21. 深化学校区域评价改革。改革学校评价,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深入实施“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加强质量评估和监测结果运用,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区域评价,推进落实政府主体责任,争创国家或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完善各类教育督导制度。加快“AI+大数据”智慧评价体系建设与研究,采用大数据、云平台以及5G技术等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教师、学校和区域建立“数字画像”。[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办]
  (五)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2. 优化资源供给机制。编制新一轮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管控。落实学校用地指标,切实保障教育用地。全面落实辖市(区)政府学校建设主体责任,制定学校建设年度计划,并严格实施。到2022年,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不低于85%,小学、初中标准班额占比分别达80%、85%;到2025年,普通高中标准班额达80%。[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资规局、住建局]
  23.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生均公用经费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制定校园维修改造、教学设施设备更新、学生校园用餐、课后服务等财政补贴措施,全面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学费、保育教育费、住宿费、课后服务费等收费标准,建立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
  24. 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完善教育人才招引机制,畅通高层次教育人才、紧缺学科教师、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特需教师引进渠道,建立教师准入前心理健康、职业倾向性评估机制。研制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引育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到常任教,支持优秀教师全面发展。创新岗位管理制度,推动教师岗位统筹,优化教师聘用管理,长期不在教学岗位和教学工作量不足的教师,只能聘任在本级岗位的最低等级,并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自愿转岗到教辅、行政后勤岗位,且不再担任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再聘任在教师岗位。优化职称考评体系,进一步向长期在教学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统筹考虑高中和学前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全面推动绩效工资“1+X”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分配管理制度,规范学校考核分配办法,保障“优绩优酬、多劳多得、责重多得”。[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委组织部、编办,市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
  25. 改革校长教师考评机制。合理确定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指标,用好用活“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机制,对学校综合考核连续两年处于同类末位或排名大幅下滑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在教职工民主测评中优秀率较低的班子成员进行组织调整,促进学校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完善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评优评先等评价体系。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考核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健全学生、家长评议学校和教师制度,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校长、教师的重要依据。[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
  26. 探索协同育人路径机制。加强家长学校内涵建设,举办“常州公开课”,深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常态化实施教师“大家访”活动。建立全市家庭教育名师库,打造“父母学堂”品牌课程、“真爱护航”系列公益讲座,建立线上家庭教育咨询服务平台,开展“科学家教进万家”活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市妇联]
  27. 健全民办教育发展机制。深化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建立健全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管理政策和制度。理顺“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体制机制,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依法依规加强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监管。民办学校按照有关规定提取专项资金或者基金,用于教职工职业激励或者增加待遇保障;提取发展基金,用于学校的发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民办学校建设与发展项目。[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委编办,市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
  28. 构建校外培训长效管理机制。运用信息化、网格化等手段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办学行为的动态监管,完善规范校外培训发展综合治理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调动社会教育机构参与学校素质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责任单位:辖市(区)人民政府、常州经开区管委会,市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各地党委和政府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研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二)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市级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各辖市(区)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完善措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学校把综合改革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力争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各级教科研机构加强基础教育政策、实践研究,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意见建议。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经费投入,提高保障水平,促进综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以改革促公平,以改革提质量,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对积极参与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学校,在资源配置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四)强化督导考核。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情况纳入对辖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评体系,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和学校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内容,加大督导力度。市政府将落实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任务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各地教育部门将落实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任务纳入学校考核体系,加强考核力度。

  (五)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召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现场会和推进会,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推广改革成果,营造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附件:常州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任务(项目)清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