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健康教育
你懂“艾”吗?这些知识越早知道越好
发布日期: 2023-12-05    来源:卫健局  浏览次数: 
 

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HIV是艾滋病病毒,也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积液和乳汁当中,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就会导致免疫缺陷,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和表现。目前艾滋病还不能够根治,也没有疫苗来预防,但是通过药物可以控制,一般控制得好的情况下,不会影响生命安全。

2.感染HIV病毒就是患艾滋病吗?

HIV即艾滋病病毒,而艾滋病指的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后阶段。

人体在感染艾滋病病毒2一10年甚至更久后因为免疫系统受到毁灭性破坏,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感染、肿瘤等体征。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种?

艾滋病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腹水,脑积液和乳汁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血液接触传播包括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吸毒、输入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被污染的采血设备或器械等。

性传播是指艾滋病病毒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异性之间和同性之间传播,包括阴道交、口交、肛交等,发生体液交换的性行为均存在艾滋病传播的风险。

母婴传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注:艾滋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4.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吗?

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用餐具、共同进餐,共用办公用具、工具、电话、钱币,共用卫生间、浴室、游泳池,咳嗽、打喷嚏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5.同性恋=艾滋病?

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传播并无关联,而是因为男男性行为的特性更容易导致病毒传播。对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防治艾滋病的难度。

6.故意传播艾滋病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故意传播艾滋病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故意传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HIV感染者能否要孩子?

研究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能使艾滋病母婴传播率降低到5%以下,在部分发达国家,艾滋病母婴传播率已降至2%以下。感染HIV的孕妇如果与医生积极配合,采用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帮助胎儿抵御HIV,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用母乳哺育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

8.高危行为后没办法预防感染艾滋病?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从“经过黏膜、创伤等处进入人体血液”,到“构成HIV传染”,需要经过7个进程,中止这7个进程中的某一步,就能防止构成HIV传染。

凡是接触了HIV感染者的血液、生殖道分泌物或与其共用注射器、针头等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目前,有效的阻断时机应为高危行为后72小时以内,越早越好。当然,别把阻断药当“事后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