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文件政策 经验交流
 
全国总工会在江苏常州召开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调研座谈会
发布日期: 2023-03-10    来源:总工会  浏览次数: 
 

3月7日下午,全国总工会在常州召开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集中调研活动座谈会,交流通过集体协商推动提高技术工人薪酬待遇的经验做法,深入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二级巡视员王永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江苏省总工会副主席井良强致辞。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方国强介绍常州人文历史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集体合同处、工资保险处、劳动关系处,京、沪、鲁、苏、浙、粤等省市总工会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江苏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郭永军主持座谈会。

会上,常州市总工会、武进区总工会、常州强力先端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作交流发言,汇报开展集体协商、签订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能级工资协商试点等工作成效。

2018年以来,常州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行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探索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分配表”,树立以激励创新为导向的“指挥棒”,打通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的“快车道”,营造与企业同舟共济的“新风尚”,促进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经过4年多的试点,已有182家企业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覆盖超过11万名职工,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6亿元,形成产改的“常州样本”。常州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参考文本被江苏省总工会转发推广,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以及《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

武进区总工会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出发点,全面推进集体协商工作落地生根,从规范协商流程入手,提炼形成《集体协商八步工作法》,增强集体协商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并拍摄制作《集体协商小技巧》实景教学片。以职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试点开展能级工资协商,从洛阳镇、武进高新区等所属企业中选取10%的企业,突出技术要素、创新价值、发展导向,试点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让职工付出有回报、干事有舞台、成长有通道、地位获提升。全区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近2000家,覆盖职工20多万人;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80多家,覆盖职工4万多人,创造经济效益5000多万,向职工发放创新奖励350多万。

强力先端坚持以一线职工为创新主体,签订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建立“现场型”“管理型”“服务型”“攻关型”“创新型”五类奖励机制,畅通职工成长成才通道,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实践、大胆创新,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从等着分蛋糕到抢着挣麻糕,形成“人人争当创新能手,人人都是创新能手”的积极氛围,推动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公司职工技术创新协商案例入选全国《集体协商十佳案例(2019-2021年)》。

作为江苏省和中国中车产改双试点单位,中车戚墅堰所于2019年探索实施《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经过学习调研、吃透“两头”,专项协商、追求“共赢”,发扬民主、达成“共识”,签订合同,党政“发声”,跟踪督查,工作“闭环”,将《合同》履行情况纳入公司基层党组织考核、党委巡视重点项点、工会专项检查。四年来,公司《合同》履约率均达100%。1000余名产业工人职位层级得到晋升,近400名产业工人技能等级和学历提升并获奖励近40万元,培养双师型人才50名,P9级以上核心技能人才21名,享受专家人才专项体检的产业工人增长55%。培养大国工匠1人、全国质量工匠1人、江苏工匠4人、龙城工匠3人、中国中车高铁工匠7人。产业工人担当项目组长的科研项目达30余项,9项获得公司和中车级科技奖,兑现奖励31.2万元。3项产业工人科技创新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0余项成果获省市职工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和十大发明专利。产业工人累计获取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获专利奖励11.5万元。以全国劳模刘云清主创的数控珩磨机、智能制造生产线等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工人创新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产值突破1亿元。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剑云主创的铝合金齿轮箱工艺革新为代表的10余项产业工人创新成果和专利获得全国、省、市表彰。

王永华指出,常州市是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的发源地。在江苏省总工会重视支持下,职工(劳模)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已在全省推广实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焕发勃勃生机,不断生根发芽,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全总将在全国复制、推广常州工会的经验,惠及更广大职工,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会前,与会人员到强力先端、中车戚所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