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钟楼政协 > 政协要闻 > 内容
《白士风师生留青竹刻艺术》新书首发
发布日期: 2024-02-01    来源:政协办  浏览次数:  字号:〖
 

青竹百炼,方成留青。127日,《白士风师生留青竹刻艺术》新书首发暨白士风竹刻艺术传承展在毗陵书院举行,这不仅使难得的艺术资料得以保存,同时也可以成为留青竹刻艺术的典范而流传。


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赵正斌,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文化馆原馆长戴珩,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孙树龙,市文广旅局副局长严旭华,以及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冯素俊,区政协副主席徐旭东、黄勇、徐亦波、李方平出席首发仪式。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德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坚仁、王志伟、白雪飞、邵风丰、于常青出席活动。


竹刻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近代以来,常州竹人秉承传统、融会贯通、锐意创新,使得常州留青竹刻独树一帜。2008年,常州留青竹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士风(1923—1997)是常州留青竹刻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当代著名竹刻艺术家,政协常州市第六、七、八届委员,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王世襄先生誉为留青竹刻界的泰斗。

钟楼区政协于2022年末组建编委会,深入走访白氏留青竹刻传人,在调研中收集到大量第一手资料,包括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竹刻作品,并首次梳理出白士风先生较为详实的艺术年表,系统完整展现了其近六十年的竹刻生涯。


2023年适逢白士风先生诞辰100周年,由钟楼区政协主导、政协委员主编、主推的艺术名家作品集萃——《白士风师生留青竹刻艺术》一书正式面世。仔细翻看,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白士风作品集》,收录白士风先生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四十三件,珍贵的作品拓片七十六件,以及与王世襄先生的往来信件等;下册为《白氏门人作品集》,收录白氏传人共四十一件留青竹刻作品、十三件拓片,以及创作心程与哲思。

白士风先生的一生甘于寂寞,从没有向困难低头,在不屈不挠的努力中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同时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教导了我们常州留青竹刻的后来者,使我们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作为白氏后人,留青竹刻传承人白坚仁说,会借这次活动的东风,一如既往地做好留青竹刻艺术的文章,使其走得更远,发扬得更广,不辜负老一辈的栽培。


 “白士风先生创造的留青竹刻,给人一种特有的温暖,一种力量与亲切。常州留青竹刻已成为江南造物的典型代表,是常州非遗文化的名片。刘德龙说,白士风的作品在观念、材质、形式的创新,使得其能够脱颖而出,让艺术家能够被历史记住。

戴珩高度评价了《白士风师生留青竹刻艺术》一书。他说:这本书的出版意义重大,这本由钟楼区政协推出的著作,是常州迈入万亿之城后发行的第一本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书,不仅代表着地区物质的富裕,也代表着地区文化的繁荣。


冯素俊表示,《白士风师生留青竹刻艺术》的出版,不仅助力地方文化遗产的瑰宝传承深化、创新性发展,也是以此向伟大祖国、向人民政协献礼,向以手传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留青竹刻艺术家们致敬。他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让我们在阅读本书、品鉴留青竹刻的同时,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赵正斌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镌刻的历史悠久,常州留青竹刻建构在深厚的中华文明上,已经成为江南造物的典型代表,也是常州非遗文化的名片。他表示,此次对白士风作品的整理、传承脉络的梳理及研究是当下地方文化保护、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钟楼政协文史工作紧跟时代,让众多珍贵史料重回大众视野,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有着重要意义。


活动为一批政协委员代表、相关单位及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人士赠书,并同步举办白士风竹刻艺术传承展,为市民们了解常州留青竹刻提供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