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省级课题开题论证书
索 引 号:467287842/2014-00003
组配分类:教育科研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常州市白云小学
产生日期: 2014-12-19 发布日期: 2014-12-19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 题 论 证 书课题批准号 D/2013/02/426 课 题 名 称 构建“自能课堂”的校本实践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 李满江、恽承恺 所 在 单 位 常州市白云小学 开 题 日 期 2014年4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2013年11月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开题时间:2014年4月1日开题地点:常州市白云小学主持人:魏 琼评议专家:龚国
省级课题开题论证书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开 题 论 证 书

课题批准号  D/2013/02/426            

课 题 名 称 构建“自能课堂”的校本实践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  李满江、恽承恺  

所 在 单 位    常州市白云小学     

开 题 日 期       2014年4月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

2013年11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4年4月1日

开题地点:常州市白云小学

主持人:魏 琼

评议专家:龚国胜、李令勇、陈兰萍

参加人员:课题中心组成员

二、课题组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10人)

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研究任务分工

曹月红

中高

白云小学

研究管理

组织管理

王永清

中高

白云小学

教学管理

组织管理

魏  琼

小高

白云小学

科研管理

组织管理

丁  丽

小高

白云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子课题组长

吕  俐

小高

白云小学

数学教学

数学子课题组长

沈方圆

小高

白云小学

英语教学

英语子课题组长

庄丽娜

中高

白云小学

美术教学

综合子课题组长

邰  华

小高

白云小学

语文教学

语文组课题实施

沈  洁

小高

白云小学

英语教学

英语组课题实施

邱  婷

小高

白云小学

音乐教学

综合组课题实施

三、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管理、研究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核心概念

“自能”:即“自主”和“能动”。“自主”是指让学生自己做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动”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自能课堂的核心,是学生学习能否取得好的效果,学习水平能否迅速提高的关键性因素。“自能”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清晰地明白“学什么”——学习内容和“怎么学”——学习策略;“自能”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提倡在问题的引领下基于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教师的专业引领,带有明显个性化地学习;“自能”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主动求知的欲望和深入探究的意识等。“自能课堂”从人的发展本质处思考,核心是要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从知识获得为基础的价值取向,转变成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控”的意识,改变学生“顺从”的地位,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

校本实践与研究,是指基于学校前期的研究基础,一切从学校师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有效的、针对性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完善、细化“自能课堂”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自主能动地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2、依托子课题组研究,提炼并形成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课时“自能课堂”的教学形态。

3、依据本校学生的学习特质,在实践中形成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课时“自能学习”的策略体系。

    4、通过制定“自能课堂”课堂教学评价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5、完善“自能课堂”学科资源库建设,辐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三、研究内容

1、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细化研究

通过上一轮课题的研究,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内容主要有:课堂教学新制度,新的教研制度,集体备课研究制度,教师定期沙龙研讨制度,课题实验教师与名师团队的评价与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形成为科研管理提供了制度依据。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新一轮的课题研究,我们还将针对学生“自能学习”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作业的设置、批改等方面陆续出台新的要求,不断完善已有制度。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改变以往的统一要求统一管理模式,而是放大学科子课题组的管理职能,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灵活地执行制度,让各项制度细化到各子课题组的日常研究中,从而真正起到制度的规范与引导作用。

2、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

在前一轮的研究中已初步形成“自能课堂”板块式教学形态。本轮研究将充分发挥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能力,在子课题组长的带领下,依据已形成的课堂模式,逐渐梳理出适合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变式课型,并不断归纳提炼,从而形成“自能课堂”的基本模式与变式。在研究中,提倡教师不仅研究一堂课的教学策略,还可以针对某一环节的“自能学习”进行研究;不仅研究适合全体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还可以因材施教,研究不同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方式,让课堂中的“自能”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从而构建灵动的具有白云特色的“自能课堂”。

3、实施自能课堂教学策略体系的研究

在前期各学科已有的点状的实施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打磨教学形态中的每个环节,努力研究每个环节中教师怎样组织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经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自能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

 其一,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但它更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在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时更侧重于课堂操作策略层面的研究:

备课时教师如何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删选教材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实施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中教师如何捕捉信息与提炼总结,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认识;课堂中教师如何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效率。

其二,针对基础学力、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逐渐引导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终身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具备厚积薄发的可能,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在学习中初步形成整体把握——重难点内容突破的思维方式:课前预习,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课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与学评价的研究

教学评价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根据课题思想,围绕教学形态的环节设计自能课堂教学评价表,以此作为观测课堂的相对客观的标准,也是教师努力改革课堂的目标导向;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或教育故事,这是微格研讨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质性评价,有利于教师更直观具体地开展研究,找到优势明确不足。其二,以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作为观测的标准,关注学生在自能课堂上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认为体现“自能课堂”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是促进人的自主能动发展的教学目标建立,不仅有学科教学的基础目标,而且有主体发展目标,后者更是“自能课堂”有效教学的集中体现;第二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第三促进学生自主能动学习能力发展的策略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学,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效度及差异发展等策略;第四教师的教学能力,即教师对课堂的监控、调节能力,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等。  

   5、“自能课堂”学科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依据学科,在日常教学研究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系列资源包。重点形成不同学科的微课程,并在主要学科尝试开发互动学习软件,激励师生主动介入学习,自主能动地开展教与学。     

四、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教育调查法、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采用向学生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式,分析、改进研究工作。

2、案例研究法: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或某一种课型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3、教育叙事法:将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案例用教育故事的形式记载下来,解剖分析、微格研讨,总结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做法,调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4、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将定期进行学习、交流,结合实践进行思考,再将策略等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反复检验理论假设,及时反馈、调控、总结。

5、采用行动研究法,分层展开分步推进。按课题核心组、子课题组、个人研究三个层面分层展开、有分有合。

五、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

本阶段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对课题进行可行性分析,确立课题研究问题,拟定课题论证报告,开题论证,完善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解读,形成子课题研究方向。

2、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2月)

组织课题组定期开展课题公开研讨活动、理论学习及沙龙研讨;组织阶段分析、阶段小结、中期评估活动;适时积累研究文献资料;组织阶段研究论文撰写;组织研究课课例评析录像。

3、总结阶段(2016年2月-2016年12月)

组织研究进程分析,研究成效分析,后期研究专题研讨;组织研究文献资料(包括声像资料)交流、整合;撰写相关文章、随笔,开发微课程等,形成教学资源包。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议,辐射、推广研究成果。

六、研究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将聘请专家作为课题顾问,为研究工作奠定学术基础。课题组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研究力量,注重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以各子课题的实际问题的重点突破,将课题引向深入。

2、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研究制度,为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3、技术保障,课题组将依托学校网络资源,构建课题研究的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特点,将各课题组、各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及时上传到网络上,供大家交流学习。

4、经费保障,学校决定从教师培训、教科研专项经费中拨出专款,用于课题研究中的资料购买、外出学习、专家支持、互动交流等费用,并决定资助突出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对重大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开题论证报告、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总结提炼,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效果。

  2、研究资料集:含研究案例集锦、课堂实施策略汇编、研究故事以及论文等。

    3、网站资料:收集积累实践中的优秀资源,形成课题研究资源库。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四、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作为已经研究了近三年的课题,如何研究出新意,深化研究呢?主要看研究内容:

    一、要做关于自能课堂的文献研究,大量收索其他课堂的特性,把自能课堂的内涵描述清晰,找到自我的特征,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表述它的特征(提炼关键词),使自能课堂的内涵显性化。

    二、要进行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对目前的课堂做深入的调查研究,看看现有的课堂差距在哪里?学生会不会“自主”,能不能“能动”,达到怎样的程度了?不能自主能动的原因是什么?体现出影响自主能动的因素是什么?是来自课程?还是来自教材本身?或者是来自课堂的教与学的活动?

三、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要分学科,分内容,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用于一种形态模式,可以做个梳理。也可分课型或分模块。把握课堂要素,指向自能课堂核心结构,体现自身的特征,能否在模块中把核心内涵反应出来。在目标导学——交流质疑等环节中讲清指导的策略,如何让学生自主?如何充分发挥能动性,教师怎么做?学生怎么做?增强学生的选择性,在哪一个环节中增加。每一个模块说清操作层面的东西说清楚。每一个结构说清,给老师以抓手。

四、自能课堂教学评价表是可以做的,不一定要多么高深,评价表主要围绕自能,抓住自能的特征来设计,可以关注一些细节的东西,不要空泛。学习能力评价表就不要做了。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1000字左右(可加页)。

根据评议专家意见,课题组认真讨论后,就研究目标、内容作如下调整:

研究目标:

1、通过文献研究,把握“自能课堂”的内涵,让自能特征显性化。

2、通过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调查影响师生自能的因素,进一步明晰研究重点。

3、通过子课题组研究,提炼并形成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自能课堂”的教学形态,并借此形成相应策略。

4、通过制定“自能课堂”课堂教学评价表,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研究内容:

1、关于“自能课堂”的文献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通过文献检索、文献收集、文献鉴别、文献的研究与应用,查阅、分析、整理其他类别课堂的相关资料,在了解其他类别课堂特征的基础上,把握“自能课堂”的特质,提炼“自能课堂”的关键词,凸显“自能课堂”的内涵。

  2、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保证研究的有效,在课题思想的指导下客观、有针对性地观察目前的课堂,并设计相关问卷,就现有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作深入的调查摸底,形成调研报告。努力寻找存在问题和阻碍学生自能发展的矛盾症结所在,为课题深入推进作充分准备,同时为课题成果总结提供较为翔实的比照资料。 

    3、“自能课堂”教学形态的研究

在前一轮的研究中已初步形成“自能课堂”板块式教学形态。本轮研究将充分发挥学科子课题组的研究能力,在子课题组长的带领下,依据已形成的课堂模式,逐渐梳理出适合于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的变式课型,并不断归纳提炼,从而形成“自能课堂”的基本模式与变式。在研究中,提倡教师不仅研究一堂课的教学策略,还可以针对某一环节的“自能学习”进行研究;不仅研究适合全体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还可以因材施教,研究不同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探究方式,让课堂中的“自能”因人而异、因内容而异,从而构建灵动的具有白云特色的“自能课堂”。

在前期各学科已有的点状的实施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打磨教学形态中的每个环节,努力研究每个环节中教师怎样组织才能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活动,经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自能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体系逐步完善的过程。

    其一,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离不开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但它更是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手段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在研究教师教学行为时更侧重于课堂操作策略层面的研究:

备课时教师如何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删选教材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实施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课堂中教师如何捕捉信息与提炼总结,帮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认识;课堂中教师如何设计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效率。

其二,针对基础学力、知识储备不同的学生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逐渐引导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得终身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具备厚积薄发的可能,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在学习中初步形成整体把握——重难点内容突破的思维方式:课前预习,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课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根据课题思想,依托“自能课堂”的内涵特质,紧扣课堂要素,围绕课堂教学形态环节,设计自能课堂教学评价表,以此作为观测课堂的相对客观的标准,充分发挥导向、激励、鉴定作用,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促进“自能课堂”的生态发展。  

                    课题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六、开题论证小组成员(至少5人)

序号

论证组职务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签名

1

组长

2

组员

3

组员

4

组员

5

组员

6

组员

7

组员

七、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意见

省(市)规划办公章

                                          年     月    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