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宜球,男,1985年出生,湖北黄冈人,现为双桂坊半山亭麻糕店店长。他在麻糕制作过程中,遵循传统制作工艺,坚持使用真材实料,不为追求产量而使用隔夜坯子,保证了出售食品的安全卫生和酥香口感,在传承传统食品风味的同时,也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和赞誉。
2009年,廖宜球成为双桂坊美食街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创业成员。在经营户培训时,小廖因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很快被常州大麻糕传人蒋传芳相中,成为他收的唯一的外地徒弟。跟蒋师傅学艺不久,小廖就明白,常州大麻糕不仅仅是一种传统食品,更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麻糕的馅心是很讲究的,用师傅的话说,大麻糕的馅心,手艺人的良心。如果不讲良心,就算有一门好手艺,也做不好馅心,贴出不好麻糕。你要想让麻糕飘香,先要让自己的人品飘香。只有人品飘香,才能保证你手中的麻糕真材实料,每块坯子大小、每份油酥多少,尤其是油酥用的油,一切都按规矩来,这既是工艺要求,更是对自己良心的承诺、对顾客信任的承诺。千万不要为了眼前蝇头小利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因为老顾客一吃就知道,最终受害的是你自己。
小廖在半山亭里摆的常州大麻糕桶很快开炉了。一炉炉、一块块,一天天、一月月,双桂坊美食街里半山亭大麻糕很好吃的名声慢慢传开。不少顾客不惜从外地赶来,就是冲着买几块麻糕解解馋、过过瘾。这让小廖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更让小廖惊喜的是,每天一售而空的四五百块大麻糕,能让自己腰包一月进账4万多元。 就在小廖为如何增加产量犯愁的时候,几位在常州打工的老乡连忙为他出主意,要提高产量,就要减少你现场做坯子的时间,可以将麻糕坯子晚上先做好,第二天只需从冰箱拿出上炉贴。主意虽好,会不会影响口感质量?就在小廖为此纠结之时,双桂坊美食街围绕“食品安全与放心餐饮”主题开展了道德讲堂活动。在道德讲堂,跟小廖一样在双桂坊开店的巴姐饮食店、外婆桥店长讲述的如何以诚信经营,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食品、品质食品、满意服务,最终赢得消费者提高营业收入的故事,让他一下子找到了身边要学习的榜样,学到了不少商业道德。通过诵读古文经典、交流心得体会,小廖感到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得到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