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
发布日期:2020-04-29 来源:云南人普办 |
盘龙区人民政府茨坝街道办事处,位于昆明市北郊,盘龙区西北部,辖区面积约38.65平方公里。东面与龙泉街道办事处相连;北面与松华乡相连;南面与五华区红云街道办事处相连;西面与五华区沙朗乡接壤。辖区内常住人口61924人,其中户籍人口33846人。近年来由于旧城改造项目的推进,北京路沿线的金刀营村、羊肠村,龙泉路沿线的下马村、岗头村等城中村被改造成新的商品房小区,原先集中租住在这些城中村的外来人口逐渐往城郊迁移,形成了茨坝辖区内城中村大量外来人口居住与商品房小区大量本地居民居住共同存在的人口分布格局。这种分布格局折射了城市发展变迁历程,反映了茨坝城乡结合的独特地理位置,同时也是此次被选为云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对象的原因之一。
一、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此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得到了区统计局、街道办事处领导的高度重视,于2019年9月初启动了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分前期准备、业务培训、入户试点和后期审核录入四个阶段,在区人普试点办公室和全区8个主城街道40余名普查员(主要是各街道经统专干)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盘龙区第七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9月成立了盘龙区第七次人口普查试点办公室,制定了《盘龙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方案》;10月份印制了试点所需的2019年全国人口变动调查表,准备了试点工作所需各类物资。 第二阶段,业务培训阶段。11月12日召开了盘龙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试点培训会议,会上人普试点办公室工作人员对2019年全国人口变动调查表、死亡人口调查表、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调查表进行了讲解,对三个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做了详细说明。 第三阶段,入户试点阶段。11月13日-14日40余名普查员分组对茨坝街道办事处和平社区蒜村第二小组的三个普查小区(一个城中村小区、两个商品房小区)进行了入户登记,两天内普查员们争分夺秒,兢兢业业多次上门入户共完成254户,545人的普查登记。 第四阶段,后期审核录入阶段。11月15日-18日各组普查员对所填的人口变动调查表进行了审核、汇总、编码和录入excel表。 二、试点中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摸底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由于普查员与村小组、小区物管人员交流沟通不细致,加之城中村房屋结构复杂,导致了摸底工作汇总的户数与实际普查的户数不一致。比如在蒜村老村中4号楼房在外观上看是有4层楼房,但在试点普查中才发现楼房实际有5层,在第5层内侧还隐藏着6间房间。在蒜村新区中3号楼外观上看有12层楼房,每层楼房8个住户,应有96个住户,但在试点普查中才发现该栋楼顶楼是跃层楼房,只有88个住户。该项错误也导致了绘制普查小区图出现了错误。同时在试点中还出现了商用或商住混用房未摸底,办公用房未入户核实的问题。 (二)普查区、普查小区边界难以确定。在绘制普查小区图时,由于普查员不熟悉小区边界,画不出精确的小区位置与边界。即使在村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普查员利用手机定位,利用了百度地图中卫星图层的截图来画出了小区图。但是由于卫星图层分辨率不够高,更新不及时,还是难清晰的画出各个小区之间的分割点、分割界线。 (三)缺乏房屋户主的户籍信息资料。在试点过程中遇到的人户分离的情况很多,其中大部分租客对房东的信息不了解,对于“户在人不在”的房东,普查员难以获得填表信息。这对常住人口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普查试点宣传力度不够,知晓率很低。在试点过程中虽然在村组和小区内悬挂了人口普查试点宣传横幅标语,在村小组LED电子宣传栏上滚动播放了人口普查试点宣传标语,在小区房内也粘贴了人口普查试点致人口普查对象的一封信。但还是有部分居民怀疑普查员及普查工作的真实性,甚至有的居民在普查数据采集到一半时便不愿意继续填写。 (五)普查质量难以控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从业灵活性越来越高,难以判断其行业和职业,调查环境日益复杂。流动人口逐年递增,全家外出户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情况更加复杂,直接影响了普查数据质量。 (六)普查员调查技巧不够娴熟。合理运用入户调查技巧能消除普查对象的顾虑,提高调查配合度和源头数据质量。从试点情况看,在普查过程中部分普查员询问不够仔细,对普查对象回答的信息没有进行关联审核,造成了数据登记不准确。部分普查员缺乏普查经验,对普查对象的不配合缺乏应对之策。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协调,做细做好摸底工作。摸底工作是普查工作的基础工作,对整个普查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摸底工作中要积极联系社区小组力量,普查员应在治安联防人员和楼栋长的带领下,沿普查小区的边界实地走一圈,明确自己普查小区的范围,同时通过实地勘察,仔细检查可能有人居住的地方。遇到楼房内部结构复杂的情况要多巡查,多询问。加强对商用楼、商住楼和办公楼情况的核实,做到普查小区不漏房,房不漏户。 (二)运用5G新技术、部门资料提高画图精准性。请民政部门配合,提供本地行政区划图辅助画图工作,进一步摸清小区、街道之间的界线。请国土、测绘、和规划部门支持,提供高分辨率影像和大比例尺地理数据资料。同时也建议政府部门进一步领运用5G网络技术,采用新软件、新程序(APP)来解决相应的小区图界限不清楚的问题。 (三)强化对接工作,充分利用行政部门数据。与公安部门联系获取相应的户籍资料,或是联系村小组户籍管理人员,先获得各栋楼的户籍信息,对接民政和计生部门获取普查区的出生、死亡情况,为人口普查提供辅助参考资料。同时也建议政府部门开发设计PAD录入程序,能够与公安行政部门数据关联,使普查员在入户登记中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关联该人身份的基本信息,减少普查数据采集时间,大大提高普查效率。当然这样的关联在信息安全方面需要技术和法律给予保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普知晓率。发动各个部门力量,形成覆盖全城的宣传网,随着5G时代的到来,结合互联网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投放人口普查公告。加大公共场所宣传力度,在公交、地铁和商场上投放人口普查宣传短篇。联合移动、联通和电信对所有用户推送人口普查宣传短信。在电视台、电台和报纸等媒体上播放公益广告、摄制访谈节目、举办专题晚会等提高居民对人口普查的知晓率和配合度。 (五)建立质量验收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对每个岗位,每一项具体工作进行全方位监控、监督,对普查的每个阶段都进行质量验收,如细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解释,做好全家外出人口的备注工作。同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六)加强业务交流,强化专业培训。各级普查办公室、各普查员要加强业务交流,互换经验,解决普查中遇到的问题。强调工作规范、调查技巧、法律知识和保密规定等内容的培训。细化普查员培训方式,引入现场案例教学,增加模拟入户环节。通过模拟调查,提高普查员入户技巧和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 四、人口普查试点的经验与启示 (一)领导重视,基层配合是做好人口普查的基础。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重视组织工作,保证经费的充足,确保人口普查普查各项环节有人组织,有人保障,有人监管。街道在普查过程中要努力赢得社区、村小组的支持配合。在选拔“两员”过程中充分依靠社区、村小组力量,把熟悉本地区情况的优秀工作人员与社会招聘普查人员结合在一起。打造一批高素质、强责任心的普查员队伍。 (二)安全意识,法律红线是做好人口普查的底线。强化普查员在入户登记过程中的个人人身安全意识,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强调普查数据安全是我们普查的根本,同样普查员的人身安全也是我们普查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普查员队伍的安全了,才有普查数据的安全。强化普查的规范性,牢固树立依法普查的法律红线,杜绝普查员在普查过程中自己编造数据,从源头上保障基层数据质量。 (三)拥抱大数据,彰显政策关爱是做好人口普查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的加快,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基层普查员是普查工作的中坚力量,在普查中也是最辛苦的人,希望政府在各环节中充分考虑基层普查员的艰辛。一是在软件设计开发方面,充分运用大数据成果,科学设置普查项目,减少普查员的填表内容;二是在物资配备上,给普查员配备双肩包,这样普查员能多腾出一只手来填写纸质表格;给普查员配备折叠凳子,让普查员在等待住户回家的时间可以在楼道小区内稍坐一会。这些既是政府、政策人性化的光辉体现,又是圆满完成人口普查工作的优质保障。 通过此次人口普查试点工作,及时发现了问题,提出来解决问题的对策,取得了实效,达到了积累经验、锻炼队伍、培训骨干的目的。特别是2017年组建的经济统计专干队伍在此次普查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所有普查员的共同努力下,有信心打赢来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这场攻坚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