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两会动态 报告与解读 提案议案 为民办实事 两会影像
 
关于打造常州中轴现代物流枢纽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1-08     来源:政府办
 


关于打造常州中轴现代物流枢纽的建议


现代物流业水平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已成为地方改善投资环境、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世界各国经验表明,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和节点两大基本要素支撑,物流节点的社会化、共用化也已成为普遍趋势,以具备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的物流节点为支撑来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是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钟楼区位于常州市中轴的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依托交通优势,发展枢纽经济,加快打造现代综合物流枢纽将成为必然的选择,也是对接国家战略的最有效措施。

一、发展基础

一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根据2016年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要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着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辐射能力与水平。大力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加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积极拓展交通运输新空间新领域,统筹谋划交通关联产业链发展、交通枢纽建设,依托高铁、空港和港口等综合交通枢纽,优化运输结构,降低运输成本,打造现代物流体系,推动枢纽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发挥交通“自身强、强国家”的引领性、战略性作用。2020年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统筹推动物流枢纽建设,发挥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优势和物流枢纽经济要素聚集优势,整合区域内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资源,促进物流与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培育物流、信息、金融等高度融合的服务新业态。

二是良好的产业基础。位于钟楼区的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商务部重点联系市场、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2018年凌家塘物流中心率先在江苏省以特色专业物流被江苏省发改委授予省级示范物流园。邹区镇灯具城作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灯具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品牌的落户,商品辐射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区),是国内创办较早、规模最大、成交额最高以批发为主的灯具专业市场,2016年市场成交额达到96.5亿元。依托于邹区镇灯具城、凌家塘集贸市场、钟楼汽车城等商贸市场,物流产业发展基础好,形成了灯贸物流、农产品物流和商贸物流为重点的三大支柱,其中主要物流园区19个,物流企业545个,总占地约1068亩。

三是通达的交通条件。钟楼区境内现有一条高速公路——江宜高速,沿钟楼区中轴穿境而过,是南北向的交通通道,沿线覆盖了主要的商贸物流市场。有1条国道,即G312;2条普通省道,即S340、S239,均为一级公路,构成类似“井”字型结构布局,强化了与周边丹阳、金坛、新北、天宁武进区县的联系。钟楼区水运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拥有京杭运河、扁担河、新孟河等多条航道;码头方面拥有常州西港作业区,为综合性公用港口,主要发展固体散货和杂货运输,为京杭运河原市区段的新西港、南港及其附近货主码头的功能整合提供积聚场所,同时依托港口资源发展临港产业,为城西工业区发展服务。

物流园区布局方面。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是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布局主要依托公路货运,为钟楼区各片区物流服务,兼顾钟楼区内部物流服务。采用“物流园区+货运通道”发展模式。

物流园区:一是整合既有灯具物流运输企业,规划大型灯具物流运输园区,二是结合农业产业园区布局,在邹区镇西部规划农业物流园区,三是对既有凌家塘物流园提档升级。

运输通道:远期结合干线路网布局,规划“三横两纵”物流快速运输通道网络,在邹区镇形成“内客外货”的运输格局。

物流交通设施方面。一是加快宁常高速的建设,构建常州至南京重要联系通道,更是南京至上海的第二通道,强化东西向的交通联系,加强常州与两大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在钟楼区境内形成“一横一纵”T字形高速公路网络。二是优化邹区镇北部G312运输通道,将G312改线至北侧戴庄路,减少货运运输对镇区的干扰,在镇区外围形成货运快速通道,对原G312与棕榈路快速化改造,作为客运快速通道,最终形成客货分离,互不干扰的双通道。三是完善枢纽内部道路。通过打通断头路,以及快速化改造等方式,加强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及周边市场企业等之间的联系,提高运输效率。

物流系统升级方面。统筹考虑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物流信息化试点,借助试点工程构建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节省货物运输时间,使现代化物流的特点得以体现,加快资金流动速度,减少货物损失率、丢失率,提升苏州运输效率,大大降低综合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