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文件政策 经验交流
 
关于印发《2021年常州产业工人队伍 建设改革重点实施项目清单》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1-12-15    来源:总工会  浏览次数: 
 
市产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有关单位,各辖市、区产改办,经开区产改办:
       现将《2021年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实施项目清单》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新时代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1年6月28日


2021年常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重点实施项目清单


       一、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服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持续深化我市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力度,2021年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10家。对符合规定的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税法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
      二、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贯彻落实《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健全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体制与机制,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新高地。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21年获批省现代职教体系贯通培养项目20项以上,全市五年制高职招生规模稳定在5000人以上。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1+X”证书制度,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协同攻关,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企业达20家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总工会)
       三、扩大企业新型学徒制示范效应
       坚持“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共同培养”模式,聚焦十大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骨干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联合开展企业学徒制培训工作,全年培养2800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四、优化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制定出台常州市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健全以市职工技能竞赛为龙头、辖市区技能竞赛为基础、行业(企业)技能竞赛为补充的三级技能竞赛体系,坚持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以赛促训、以赛代评,聚焦全市先进制造业和重点服务业,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全年统筹安排市级一类竞赛20场以上,8000人次以上参赛。(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五、培育建设职工培训基地
       推动构建职工终身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围绕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建设目标要求,建设以常州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培训基地为总部,由100名劳模、工匠、技能大师组成劳模工匠名师团,集服务职工素质提升、促进就业创业的“1+N”职工培训基地,努力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全年建设100家职工培训基地,开展培训1000场,培训职工超过10万人。(责任单位:市总工会)
       六、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新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80家以上,全市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单位达到200家以上。70%以上试点企业开展认定工作,全年1万名以上各类人员通过技能等级认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七、畅通高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推广产业工人技能岗位、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三通道”贯通机制,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建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工种的蓝领和白领职业贯通“立交桥”。进一步破除束缚高技能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职业技术职称评审界限,畅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通道,加强“双师”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八、深化集体协商健全薪酬激励机制
       开展企业薪酬分配指引计划,贯彻落实人社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工作,对企业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提供针对性薪酬指引服务。配合省厅开展《江苏省集体协商工作条例》立法调研,进一步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加强集体协商指导站(室)建设及作用发挥,积极推动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努力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多得,全年新增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的企业50家以上。建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监测点,组织年度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状况监测,深化运用监测成果,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工信局、市工商联、市总工会)
       九、探索建立提升国企产业工人经济待遇机制
       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精神,有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在企业效益增长的基础上,优先保证产业工人收入稳步提高,工资分配向高技能人才倾斜,确保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不低于本企业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对关键技术岗位、关键工序和紧缺急需的技术工人,探索推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推进实施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与本企业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津贴标准,激发产业工人钻业务、学技术的积极性。(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国资办、市总工会)
       十、探索建立科技镇长团和劳模创新工作室“联姻”机制
       通过科技镇长团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团室联姻”,精准对接服务,聚合创新力量,提升创新质效,推动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企业研发体系,逐步构建创新成果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机制。(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总工会)
       十一、探索推广建筑行业智慧安康“四化”机制
       探索推广智慧工地建设与提高职工安康素质、维护职工安康权益相结合的“四化”机制。通过信息网络和移动终端平台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实现职工安全教育信息化。强化危大工程隐患预警制度,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电子化。用现代化新技术保障工作环境安全、规范安全行为,实现安康权益维护智能化。“安康杯”竞赛和智慧工地建设同步进行,加强企业安康文化建设,实现竞赛活动常态化。(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