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工作动态 政策文件 他山之石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发布日期: 2021-03-23    来源: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武进分中心  浏览次数: 
 

3月12日,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武进分中心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服务效能的实施办法》,办法从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缩减内审流程、创新审查方式、加快审查效率、建立回访机制等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流程予以完善,着力打造武进区工程招投标领域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的一流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基础,招投标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考核指标。 

自2020年常州市发布《常州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来,常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武进分中心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的问题,持续优化招投标营商环境,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一:着力“管理发力”

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效能新提升

01施行告知承诺,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打造四位一体“信用承诺制”诚信体系,要求交易四方主体(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评委)从各自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方面对进场交易行为作出相应的承诺,提升招投标四方主体的责任意识。目前所有项目都已采用四方承诺。是全市首个做到信用承诺全覆盖的交易中心。

02多措并举推进,加速项目审查

对项目审查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针对存在的堵点分别出台了小型项目单人审结、项目受理AB岗、项目重新报建约束机制等措施,新措施实施以来,项目从报建到发布公告的平均时间从之前的8.8日历天缩短为3.33日历天,审查时长下降了62.16%。

二:着力“规范提升”

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能力新提升

01建立预公告制度,规范招标条件设置

在全市首推招标预公告制度,在常大空调项目招标中,对空调的技术参数、评标办法进行五天的预公告,收到意见建议二十三条,招标人采纳修改十五条,通过预公告制度进一步促进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正性。

02梳理招标前置条件,规范进场交易手续

根据最新文件规定及实际操作中发现的问题,从项目批文、资金证明、审图材料等入手,对各类项目需提供前期资料本着能省则省、能简则简的原则归纳整理,形成最新前置条件要求,并及时将形成的要求通知落实到位,为招标人报建准备工作提供支撑。

03编制开评标现场管理办法,规范各方主体行为

制定了工程建设项目开评标现场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从开标现场、评标现场、监控室现场三个方面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投标人、评委及相关监管人员的开评标现场行为进行了明确和规范,进一步维护了交易现场秩序。

三:着力“服务创新”

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保障水平新提升

01交易“不见面”,服务再提升

搭建了建设、交通、水利工程“不见面交易”平台,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施了“不见面”交易。截至3月12日,共有64个项目采用了“不见面交易”,其中建设工程“不见面交易”项目比例达到66.6%,水利工程“不见面交易”项目比例达到100%。

02服务启动“加速键”,交易驶入“快车道”

建全省领先、全市唯一的服务工作营机制,并在长江龙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首个“中以常州创新园重大项目服务工作营”。该机制将工程交易与项目有机融合在一起,搭建起政企交流的桥梁,为项目的快速推进开辟了新空间。

03全面推行电子投标保函,优化营商环境再出实招

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全面推行电子投标保函,大大降低了投标单位的制度性成本和负担。截至2月底,已开出电子保函1007件,释放保证金24873.2万元,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极大提高了投标企业参与我区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激发了市场活力,对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支持实体经济、助力我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04有速度的容缺受理,有温度的绿色通道

针对重大项目任务重、时间紧等特点,中心创新实施容缺受理制度。容缺受理制度打破了原来“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再受理”的传统,为建设单位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缩短了整体招投标时限。截止2月底,合计8个项目通过容缺受理进行了交易,平均为招标人赢得20多天的建设时间。

2021年是全国建立健全招标投标领域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的启动年,也是常州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二年,也是关键的一年。中心将以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长效机制为目标,敲响理念创新的“鼓点”,在全面推广不见面交易、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保障招投标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动武进招投标营商环境“优”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