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
南京市妇联:省市共建家教指导服务示范社区,让家庭受益受惠 |
发布日期: 2022-02-15 来源:妇联 浏览次数: |
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南京市妇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与省妇联共学共建,全面落地67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实现基层工作百花齐放、特色鲜明,家庭受益受惠的生动局面。 南京市妇联依托南京网格学院,精准问需于民,将全市6967名女网格员培训为妇情民意收集员、家风家教宣传员、家事调解员,与妇联干部、热心家长志愿者、退休老师等共同组队“家教跑楼志愿者”,走访入户发放问卷,摸清家庭需求,走访家庭1万多户 ,建立重点关注家庭档案6000多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目前家庭教育的问题主要有三类:学习习惯养成、青少年心理辅导和隔代教育问题,过半的家长感到焦虑或严重焦虑。
为有效解决调研发现的问题,南京市妇联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建设列入省市共学共建项目,省妇联通过省级公益社工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南京市财政同比配套,各区街相应配套,南京市妇联拨付20万元专项经费,为项目提供约百万元的启动资金。同时,省市联合开展实地督导,共同举办专场培训和现场研训。省网上家长学校提供专家课程等资源包,开通示范社区“绿色通道”;南京市妇联开放线上家教咨询平台,落地示范家教课程,创新“银发家教志愿者”队伍,将多场家教活动送入社区。 南京市妇联还进一步完善多元协同机制,积极推动建立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与市教育局共同开展妇联干部、学校教师联合家访行动,聘任130名优秀社教老师为“社区家教指导员”;与陶老师工作站秦淮分站合作,为示范社区家庭提供家长提升力课程和个案辅导;与公安反家暴警情联动平台、检察院法院未成年人特殊案件管理、未保热线等建立信息互通机制,联合开展“吾护花开”女童保护工作,为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提供55例强制亲职教育,评选优秀案例,发布亲职教育白皮书。同时加强市、区、街道联动机制,建立周报、旬访、月训、双月小结、季度现场交流制度,打造“美好一家小憩站”“家教指导站”等社区特色品牌工作。 为深化家教指导服务,南京市妇联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咨询平台,逐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女性未来城市级公益心理咨询中心,新增家庭治疗和团体辅导功能。建立百子亭社区和锁金村社区2个公益心理服务工作站。试点打造“社区重点儿童和问题家庭双预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提早干预重点家庭。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心理咨询、亲子沟通技巧、家长胜任力培训、儿童专注力训练等指导服务,受到示范社区的欢迎。
南京市妇联与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合作,打造“宁姐137空中课堂”(每周三晚七点),推送精品家教课程110余期;编印《儿童哲学启蒙》读本发放到示范社区,落地社区家教现场示范课;组织高校专家,在“网上妇儿之家”平台开展家庭教育咨询面询840余例;组建81人的家教家风讲师团,每年开展家教大巡讲近百场;规范化建设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寓教于乐的家教活动累计4000多场,让家庭就近就便享受到服务。 同时,南京市妇联不断延伸服务领域,在2021年暑假期间主动融入南京文明实践暑托服务工作,制订社区暑托家庭教育服务清单,开展暑期儿童安全自护、面向家长制作亲子家庭教育手卡4万份,落地体验式儿童安全游戏活动,助力缓解小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联合省妇联新媒体中心,组织市家教讲师团专家,推出“益心抗议 舒展生活”系列直播课程。对接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筹措免洗洗手液1340箱,免费赠送至所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社区只有从群众心愿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才能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在推进创建活动的过程中,“多方联动”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新活力。项目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实现了省市上下共建、市级部门横向联合、女性社会组织协同参与,资源和力量汇聚到一起,使基层社区工作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群众参与”则满足了妇女儿童的新需求。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妇女群众成为志愿者,让家庭深度参与相关活动,形成双向反馈,不断满足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现实需求,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当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