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毛泽东曾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一语道明调研对做好工作的重要意义。事实上,调查研究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而并非“一日看尽长安花”“雨过地皮湿”,只有“选题”精准、“调查”深入、“研究”透彻,才能“调”出实情、“调”出民意、“调”出实效。
备足“兵马粮草”,“选题”精准夯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展调研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要奔着问题去,哪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方面,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就重点调研哪个环节。许多干部往往没有做好“战前”准备便仓促“出征”,一旦深入实地,就张不开口、讲不了内行话,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因此,调研必须先打好“底子”,不能打“无准备之仗”。周密的调研,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调查对象、重点、难点以及调查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选准调研主题,不能 “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因地制宜确定有针对性的调研目标、制定好备选的调研方案,这样的选题才能“一碰就响”,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学会“眼睛向下”,“调查”深入查实情。毛泽东同志说:“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只有脚沾泥土接地气,才能取得“真经”,开出“良方”。正如李强总理所言,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各级领导干部在调研中既要“身入”又要“心至”,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到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到市场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察民情。通过调研,打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堵点、难点,找准找实工作中的短板不足、人民群众的期盼期望,把新情况新问题找出来、把基层创新经验总结好。
善于“解剖麻雀”,“研究”透彻求实效。“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解剖麻雀”是我党倡导并实践的一种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要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解决一类问题”。因此,要把深入研究贯穿调研全过程,从大局着手,瞄准现实中的突出问题,坚持“小中见大”“点面结合”,善于从先进典型中总结经验、从落后典型中解析症结、从一般典型中了解动态,从而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不断提高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水平。调研中深入感知、层层挖掘,调研后认真分析、系统提炼,从所见所闻中归纳问题,从具体实践中总结经验,从基础材料中提炼观点,从综合分析中思考对策,最终形成接地气、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更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谋实思路、做实方案、扎实工作,将群众的期盼与心声不断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决策部署中,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拥护。(钟楼区北港街道 潘芸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