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常州市钟楼区党建网!
常州钟楼: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精描乡村善治“工笔画”
发布日期:2023-12-12   来源:组织部 浏览次数:  字号:〖
 

   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涵盖殷村、杏塘、泰村三个行政村,是钟楼乡村振兴实验区的桥头堡。区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多次专题学习“千万工程”典型案例,组织四套班子进行“两湖”创新区重点村结对挂钩,“一村一策”谋划发展路径,推动党员干部亲身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切实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强化引领释放“雁阵效应”。切实放大“头雁”引领作用,用好党群服务中心等“家门口”的红色阵地资源,开展“头雁讲坛”“书记讲党课”“书记话振兴”等活动10余场次,打通基层理论学习“最后一米”,通过“三会一课”、“家庭党课”、上门“一对一”结对帮学、“红雁流学”等多种形式,分层分类抓实农村各类党员学习教育。组织红色教育研学10场,分批组织基层党员观看《觅渡》等红色电影,邀请老党员、老干部讲述红色故事,惠及近5000人次。殷村书记陈礼斌、杏塘村书记李才良入选钟楼“身边榜样”,深入一线开展事迹宣讲、拍摄宣传短片,带动全区60支党员志愿队深入一线,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活动2000余人次。

   系统规划迭代发展坐标。结合钟楼区国土空间规划及邹区高新园、钟楼乡村振兴实验区等相关规划,全方位、高起点做好片区规划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迭代创新”,以全省首个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省级试点项目为契机,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殷村依托职教核心区打造未来智谷、泰村依托职教产业辐射发展游学、杏塘在“四好农村路”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实现“城、校、乡”一体推进,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格局。

   样板带动深化产教融合。发挥殷村全国唯一省级职教特色小镇优势,在原有五所院校基础上引进常州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常州航空技工学校,为发展现代农业等领域集聚资源、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转化,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协同”。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化“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王婆农业、诺亚方舟等龙头农企示范引领,国资平台、村经济合作社、乡贤企业三方合作成立农业合资公司,共同打造集现代农业、文旅休闲、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城乡融合新样板,泰村北部450亩高标准农田、杏塘村260亩稻鸭共养项目带动本地就业300余人次。

   共同缔造擦亮宜居名片。发挥“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区领导高位推动、结对挂钩,把“政府想做的”和“农民想做的”结合起来,为33个自然村800余户农民统一规划建设宜居农房,打破过去旧房“穿衣戴帽”做法,坚决摒弃“赶农民上楼”,逐户上门调查摸清建筑面积、经济能力、接受意愿等情况,密集召开宣讲会、座谈会、问政会解读政策、解答疑惑、收集建议,组织建筑装潢行业的村民定期监督施工质量,今年泰村集中居住区314套农房建成交付,杏塘集中居住区预计年底主体基本完工。

   厚植生态焕新乡村风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力描绘“新时代鱼米之乡”美丽画卷。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试点推进盘整土地“一田制”,集中流转散户、小农手中农田3547亩,以土地碎片化整理、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利用,推动“盆景”连片成就“风景”。充分发挥新孟河的生态效应,针对卜泰河等主要支流支浜以及村民居住区周边河塘水面、小微水体等进行生态治理和景观提升,打造殷村家园中心湿地公园等水域景观,打造约600米水利风景湿地景观带,加快建设东岸堤顶路外侧1.5公里生态廊道,发展“农文旅创融合”“民宿经济”等新模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钟楼区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邮箱:838018891@qq.com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