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钟楼区全面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索 引 号:014119467/2021-00500
组配分类:涉农补贴/脱贫攻坚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民政局
产生日期: 2021-10-11 发布日期: 2021-10-11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近年来,钟楼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改革等重要部署,用心用情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唱响“党建+”社会救助“最强音”。探索党建与社会救助的深度融合,将“党建+社会救助”融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室”项目,以“党员示范岗”“领头雁行动”“党员义工流动服务车”等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抓实队伍建设、深耕品牌打造,涌现出“许巧
钟楼区全面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
 

近年来,钟楼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生保障和社会救助改革等重要部署,用心用情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唱响“党建+”社会救助“最强音”。探索党建与社会救助的深度融合,将“党建+社会救助”融入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室”项目,以“党员示范岗”“领头雁行动”“党员义工流动服务车”等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抓实队伍建设、深耕品牌打造,涌现出“许巧珍7+工作法”“杏花春雨”等一批社会救助党建品牌。围绕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七大争先仗”主题, 引导镇(街道)深入开展“两单一响应”行动,以社区征集需求“点单”、街道发布需求“下单”、社工站迅速对接需求“响应”,定期发布微心愿及项目需求,构建“街道+社区+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格局,营造了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二是聚焦改革创新,按下“互联网+”智慧救助“快进键”。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依托市级智慧大救助服务平台,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作用,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全面推行全员全科,确保困难群众的所有救助业务可在一个平台申请办理,所有诉求申请救助可一键推送至相关部门,实现了救助事项“掌上办”“马上办”,为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打造了北港街道梧桐苑智慧社区等一批智慧救助试点,激活处于最末梢的社区工作人员靠前服务,成为社会救助工作“灵活的脚”,让智慧救助焕发出崭新活力。三是凝聚政社合力,搭建“项目+”温情救助“连心桥”。积极创新“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引导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队伍等多元化主体参与扶弱济贫,在街道、村社区成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发挥社会救助服务联盟的积极作用, 广泛链接社会救助资源,加强供需精准对接,创建服务清单,形成社会救助“钟楼微力量”。加大慈善救助帮扶力度,丰富慈善超市内涵,打造慈善超市 4.0 版本,突出“一户一策”,为低保、特困、低保边缘、一户多残等群体提供物质帮扶、精神关爱、文化传播等多元化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困难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四是坚持分级分类,拧紧“精准+”托底救助“加固阀”。瞄准特困人员实际需要,聚焦服务质量提升,探索邹区敬老院公办民营改革工作,引入专业养老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敬老院运营和管理,切实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专业化水平。按照“有进有出,应纳尽纳”的原则,扎实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动态监测工作,重点排查建档立卡对象中未纳入社会保障的 120 人,近年来动态调整停保的救助对象 659 人,临时救助中的大重病患者以及遇到急难事项或意外事故的家庭499人,以及残疾人家庭373人,确保实现排查“全覆盖”,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