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南大街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文商旅深度融合,打造近悦远来的“龙城会客厅”,经济社会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一)高质量发展不断进阶。经济指标稳步上涨。五年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6%,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4%、6%。重点项目攻坚有力。近年来总计建设重点项目42个,累计完成投资金额达89亿元,运河天地、金鹰世界项目抓紧建设,美年大健康、常柴技改、米码头壹号等项目顺利完工。众创空间加大建设。街道已建成众创基地5家,在建1家,截至目前入驻项目60余个。其中智汇园荣获“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称号。股改上市步伐有力。上市企业达3家,上市后备企业2家,其中小象优品获新浪微博战略性投资5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位居全国电商前10位;东星医疗定向融资金额在全市名列前茅。街区发展成效明显。高品位步行街建设推动有力,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莱蒙都会商业街得到省级“正版正货”示范街区称号,广化桥社区创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社区,双桂坊社区创成省级创业型社区。
(二)文商旅融合愈加紧密。强化规划引领。以遵循核心区控规为基本,对南大街步行街进行系统规划,出台《南大街高品位商业步行街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街区环境,引入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品牌,打造集环境、业态、服务、人文和管理“五个高品位”于一体的人气街区;积极融入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规划,实施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微整治”项目,力争成为常州城市旅游的重要板块。壮大文化产业。重点引进留青竹刻、龙泉印泥等文化产业,设计开发《手绘南大街》明信片、《南大街伴手礼》等一批广受欢迎的文旅产品,推动文旅业态跨界融合。完善景区功能。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顺利更名并通过国家4A级评定性复核,荣获省级、市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称号;开通景区微信订阅号,增设智慧导览系统,实现历史建筑和历史故事“可读可听”。丰富文旅活动。成功举办余光中首届运河·乡愁主题研讨会、全市首届汉服·非遗嘉年华、“5.19”中国旅游日常州主会场、景区研学之旅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旅游市场、吸引多方客源。
(三)城市功能日益优化。基础建设持续完善。顺利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改造提升西瀛里、横沟弄、青果巷等12条道路,其中吊桥路荣获省级示范道路。城市更新推进有序。嘉宏星光天地建成开业,运河天地、江左风华等旧城更新项目加快建设;南市河环境“微整治”推动历史街区焕发新颜;杨柳巷、双桂坊、安阳花苑、茭蒲巷共四个老旧小区开展综合整治;宣家弄、方家坝、陶家村等片区完成低洼易涝整治工程,城市建设逐步实现从外延扩张向内部挖潜转型。城市管理提质增效。成功引进全市首个“支付宝城市服务+垃圾分类”项目,实现辖区网上回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非机动车停车秩序整治行动,通过发放温馨告知书、新增停车区域、加大拖移惩治力度,有效推进了中心城区的停车管理。金色新城社区、东头村社区创成省级城市管理示范社区。物业管理破题攻坚。街道率先在全区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创建了7家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工作示范点,完成世纪明珠园老小区的电梯加装工作。
(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社区工作实践创新。许巧珍“7+”工作法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在全国推广。社工队伍强化管理。在全市率先探索“全科社工”模式,实现12大类142个事项“一窗通办”,人社中心荣获全市优质服务窗口称号;继续深化小巷“社”彩社工能力提升行动,小巷“社”彩计划获得2018年度市级公益创投二等奖。社区建设和谐发展。不断完善文化、体育各类配套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美丽楼道” 项目大赛为抓手,探索社区“三治融合”,金色新城社区创成常州市和谐社区创建示范单位。养老护老贴近需求。“关爱失独家庭”获得国家人口福利基金会的项目支持,“延龄居”老年颐养中心、慧享福为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天福聚家养老中心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打造医养融合,在全区率先建立“健康驿站”,成为全市老年服务工作典型;实施“幸福家居”工程,进行老年家庭的公益性住房改造。社区教育成绩斐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教育百强单位,社区教育品牌“小巷讲坛”获得江苏省社会教育(教学)成果奖,街道创成江苏省首批江苏开放大学三星级学习苑。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全省首创编制《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标准化建设》手册,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西瀛”益公社持续培育、孵化众多社会组织,“爱·益起”公益行动周成为品牌活动。
(五)社会治理效能增强。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街道建立信访工作包案制、接访制、下访制,履行“一人一策”、“一人一档”;整合12319、12345、网格、环保等4个线上平台,建立“123工作机制”,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实战运行模式。近年来,先后解决了多个积案和集访问题,妥善处理凯悦破产集访和个访矛盾。探索实行“三所共建”。充分发挥律师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努力探索街道司法所、律师事务所、辖区派出所“三所共建”,共谋“街警共创、警律联调、街律协同”,努力协调和化解社会面上的矛盾。集中开展整治行动。高站位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一批涉众金融犯罪团伙;街道获评街道级首批省级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银龄“三防”老年人防骗护卫工程荣获常州市创新社会治理重点项目。全力保障生命安全。完成凯悦一期、鹏欣丽都、中意宝第小区重大消防隐患整改;开展小区智能充电桩建设,推进南大街步行街、莱蒙商业街“瓶改管”工作,消除公共区域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污染防治。重点攻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3家,整改2家,妥善处理南市河、吾悦国际的排污问题,关停取缔7家无证取水单位。
(六)党的建设持续深化。抓牢政治建设。完善和落实街道党工委中心组学习,积极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大一实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进一步梳理完善管理体制,街道上下实现思想融合、队伍融合、职能融合。塑造党建品牌。打造许巧珍工作室、金槐党员工作室和“一轴三中心多站点”金色诚信商圈等一批党建品牌,其中“许巧珍工作室”获得江苏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称号;常州义工联党支部获得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夯实组织基础。利用“智慧党建”平台,实施学习教育、志愿服务“双积分”管理模式,优化党员发展。优化干部培养。疫情期间以“远程教育”为载体,通过微党课等方式,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选优配强街道中层干部队伍,优化干部梯队结构。抓好思想阵地。严格落实南大街街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网格群、宣传横幅等形式持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及时搜集、研判、处置社会不良影响的舆论,抢占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阵地。扩大正面宣传。开通运行“百年南大街”微信公众号,举办钟楼南大街文化旅游购物节、“篦梁灯火”元宵节灯谜会等大型活动,拍摄《小楠的故事》南大街形象宣传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主动在中央、省、市级媒体发声,讲好南大街故事,扩大街道影响力。全面从严治党。积极推进“四责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级级落实、为街道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政治保证。探索推进“网格化”监督,对监察网格员的工作要求、基本职责和工作机制进行探索,“4必5责6制”工作制度在全区得到推广。拓展廉政宣教阵地。打造民元里“五家”教育基地、金色新城社区“金莲清风”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不断擦亮“清廉南大街”廉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