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永红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较好完成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平安永红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执法监督管理,推进法治街道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辖区综合执法工作,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全年街道执法办共开具行政处罚案件194起,其中区局保留事权的案件60起,镇域事权的案件134起,已结案183起,结案率达94%。
(二)丰富法治宣传内涵,夯实法治建设基础
2024年永红街道将花南社区“援法议事”广场、上书房社区“梧桐树”议事广场、为民村委“法治明星岛”等7处法治阵地串珠成链,绘制形成永红法治地图。围绕“八五”普法的目标任务,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8司法日、6·1儿童节、12·4宪法日等重点节点集中开展不同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7场,带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共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悬挂横幅110余条。健全落实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储备永红“智囊团”法律队伍,定期召集法律顾问讨论处理永红街道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发挥法律顾问事前咨询、事中审查和事后救济作用。
(三)提升调解工作效果,助力营造和谐环境
2024年街道“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成,辖区内18个村(社区)调解室、20个法律援助站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整合提升,搭建了“1+2+N”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架构,形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更方便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阳光信托”物业等工作,在辖区内创新建设“明理茶室”、“法治直播微课堂”、“援法议事回声廊”等21个法治微阵地,培育“草堂议事”等多个永红法治品牌与特色做法。以“民情工作室”为载体,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年永红街道调解委员会共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38次,调解矛盾453余件,其中重大纠纷10起,主要涉及违规死亡纠纷、损害赔偿纠纷等,涉及金额160余万。“永安”民情工作室共接收法院委派诉前调解案件83起,成功调解17起。调解村(社区)矛盾纠纷91起,调解成功87起,调解成功率超95%,为探索诉源治理贡献更多永红力量。
(四)护航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开展“一流营商环境集中宣传活动”、“服务进园区 助企促发展”、“法律服务标准化能力培训”等专项活动,分别邀请律师为企业负责人面对面解读新《安全生产法》,组织法律顾问主动服务科创企业,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以案学法,帮助企业家用法律的视角进行解析。联合街道各职能部门、结对律所,为辖区上市企业、民营企业提供企业合规建设咨询及相关公司草案拟定,为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站全覆盖,法律服务团驻点服务、按需服务,从而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法治服务。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强化理论武装,抓牢意识形态。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积极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履职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报告。紧抓“关键少数”,提升能力素养。通过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专题会议部署等形式,组织班子成员学习《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等内容,带动全体干部深入学习基础网格治理、矛盾纠纷调解、区域社会治理等领域法律知识,通过以学促用、以学促干的方式,引导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街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工作。永红街道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并落地落实。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和细化具体工作职责;积极参与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创建工作,在全街道形成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全体工作人员自觉学法遵法、主动依法办事的意识,自觉约束和规范行为。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法律援助供需不平衡,质量不高。由于基层法律援助知晓率不高。虽然法律知识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群众的维权意识,但大部分群体仍然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多,接触法律援助相关法规政策较少。有问题报警处理或者求助基层组织,而运用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的较少。
四、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深入开展“法治进园区 惠企千百家”行动。将法治理念和法律服务引入园区,为园区企业和员工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促进园区法治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园区的法治水平,增强企业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通过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帮助千百家企业解决法律问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二)依法治街方面。继续抓好执法案卷评查工作,推进卷宗整理归档全面化、规范化,为进一步提高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有力支撑。
(三)公共法律服务方面。打造村社“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辖区内村(社区)调解室、警务室、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提升,让公共法律服务能够更方便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特殊人群管理方面。抓好省级贯标后续照管服务站工作。构建辖区派出所、后续照管服务站、村(社区)、家庭 “四帮一”模式,与宜兴戒毒所结对共建,开展教育意义浓厚的禁毒宣传活动。
(五)调解及法律援助方面。积极推进“新业态”调解组织及法律援助点建设,在辖区外卖集中点与快递收发站挂牌成立调解工作室和法律援助点,精准对接“新业态”人员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援助等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