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省环保大会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实施我区“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生态保护工程”,以区域污染防治为首要任务,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环境热点问题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预定的目标任务。
一、2006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局重点做了八项工作。
(一)抓好“小康环境”达标
我局围绕2006年市政府对区政府“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考核目标,做了一些基础性、推进性工作。一是明确了开发区、镇、街道环境保护的职责。拟订了镇(街道)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由区政府与镇(街道)签订了环境保护责任状。二是建立了镇(街道)环境保护考评体系。拟订了《钟楼经济开发区、镇、街道年度环境保护目标工作实绩考核暂行办法》,首次明确考核对象为开发区、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三是完成了全区污染总量的调查核实工作,为辖区污染总量控制打下了基础。四是完成了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的扩建,并对建筑扬尘控制探索了治理的新路子。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全区“小康社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推动“清水工程”实施
“清水工程”是市政府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市整治23条河道,我区涉及12条(十字河、锁桥河、木排河、蒋家浜、白荡浜、白家浜、大红旗浜、叶家浜、西涵洞河、后塘河、西市河、毛龙河)。在“清水工程”中,我局的任务是负责沿河企业的污染控制。年初,我局成立了“清水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详细的“清水工程”环保配套方案。3月上旬,我局组织4个调查组对河道排污口进行全面调查,查清了沿河排污口数量及区属企业每年入河污水总量,并聘请18名义务监督员对河道水质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在今年的“清水工程”中,限期治理33家、限期接管17家。我局对这些企业进行了整治动员,明确整治任务、提供技术指导,严格督办。10月中旬,我局对完成限期治理的企业进行了验收,除1家实施搬迁外,其他都完成了整治任务。限期接管的17家企业接管方案全部落实。通过整治,每年可削减入河COD600吨(其中企业180吨),大大减少了入河污染物总量,对改善河道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钟楼经济开发区去年被江苏省环保厅批准,成为全省首批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单位。为此,我局把开发区生态建设列入了今年工作的重点,集中精力,与开发区的同志共同努力,争取实现生态建设目标。由于至今全国没有建成生态工业园区的先例,所以全部的工作都是探索性的。我局对照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指导开发区生态建设工作。一年来,我局帮助、指导开发区建立了生态建设专题网站、健全了一套生态建设考核验收必备的台账资料、制定了多个生态管理制度、完善了工业产业链的构建。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开发区的环境面貌、基础设施、污染控制、资源利用、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10月底,在省环保厅组织对钟楼经济开发区生态建设调研中,开发区的生态建设工作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开发区有希望首批通过生态园区建设验收。
(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强化环境的综合整治。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开展了化工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区政府、镇(街道)、化工类企业层层制订了环境安全风险防范应急预案,落实了应急措施,对应急队伍进行了培训,开展了应急演练。我局会同安监局、纪委监察局共同对重点环境安全风险单位进行了检查,督促企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二是开展了国家“创卫”城市复查迎检活动。我局对工业企业、餐饮服务业进行了全面的环保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由镇(街道)环保员督促整改,使全区环境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观。三是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根据国家、省“环保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区实际,我局把这次专项行动的重点放在“清水工程”沿河工业污染源整治、化工电镀等重点排污企业监管及环境安全应急措施的落实上,着重解决群众与企业的环境矛盾,并对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在这次专项行动中,我局对3个企业的污水超标排放、4个企业的锅炉冒黑烟、1个企业的噪声扰民进行了查处。
为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保护,今年对120家区属企业进行了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评出“绿色企业”3家、“蓝色企业”68家、“黄色企业”49家、“黑色企业”1家(振华集团)。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今年,全区有3家企业进入了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有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五)强化环境执法管理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严把建设项目环评关,对重污染项目、对容易引起民企纠纷的项目一律拒批,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今年,我局共受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审批551个,退批、劝退22个。建设项目的环评制度执行率、“三同时”制度执行率均达到100%。
在环境监察中,坚持实施日常环境监察制度,明确所有排污单位每年检查不少于2次,重点排污单位每月不少于2次。在检查方式上,采取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工作日与休息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督查管理。在检查力量上,做到部门为主,全局联动。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局各类检查共1813厂(次)、出动人员3600人(次)。对违法排污行为,做到一查到底、严管重罚。对22起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案。为保证处罚决定的“公正、公平、公开”,所有行政处罚由局长办公会议审定。
我局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对待群众信访,处理信访做到公正、合法、合情、合理,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交待,做到群众满意,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今年,我局共受理群众信访317件,其中三产服务业的油烟和噪声扰民成为信访的主要原因,占了信访总量的8成以上。目前,信访结案率达到98%。
切实加强了排污费征收工作,采取责任目标到人的措施,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了市局下达的收费任务。
配合环境监察、信访调处和建设项目验收,完成了验收监测 42个、监督监测210个、委托监测70个,提供监测数据3998个。
(六)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推进环保工作顺利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使社会各界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一项措施。我局采用广告牌、版报、宣传画等媒体对广大群众进行环保知识的普及教育,利用大小会议、举办培训班形式对干部进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法律法规知识的提高教育。具体做了以下一些工作:更新6块大型户外环境公益广告牌、配合“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制作了10块板报、发放环保宣传画500余张;在金色新城社区广场搭建露天舞台,开展“6.5”世界环境日群众性纪念活动;举办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和重点企业法人代表参加的环保培训班2期;深入社区举办环保知识培训班13期;召开大会1次、小会、座谈会18次,电台报道2次,常州晚报报道文章3篇。宣传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基层单位“绿色创建”活动积极性大为提高,有好多单位主动向我局提出申请,要求列入下年度“绿色创建”计划。今年,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的金色新城社区、西新桥二村二社区和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的西新桥二村幼儿园,接受了省环保厅的考核验收,他们的创建工作得到了省验收组领导的充分肯定。
(七)自觉服务经济建设
建设项目报批实施一门式办公,发放一次性书面告知,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项目送批人,明确审批程序、申办要求和所需提供的资料,避免企业多跑路、跑冤枉路;对需上报市局审批的区重点项目,主动提供咨询服务,指定专人负责,协助企业办理。对区重点项目,力争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对符合环保法律、资料齐全的项目,在国家规定的审批时限内,再缩短审批时间,做到能快则快。对报批项目经现场查看后,填写登记表项目5日内完成批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收到表之日起10日内完成批复,比国家规定的时限缩短一半。对上级审批项目需要预审的,2日内完成预审意见并及时上报。今年,我局对林洪钢铁有限公司、龙祥钢铁有限公司、兆隆新材料公司的建设项目都进行了跟踪服务,以自觉的、积极的服务创优我区的投资环境。我局的服务也赢得了企业的好评。
(八)加强队伍自身建设
为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我局加强了自身能力建设。
一是加强了每周五下午的集中学习。重点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李源潮书记、梁保华省长在全省环保大会上的讲话,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新精神及时进行贯彻落实。
二是在工作中倡导“三创”精神(创业、创新、创优)。按照区委的要求,开展对我区民营企业老板刘三三学习活动,学习他艰苦创业、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动人事迹,引导全局人员把刘三三的精神自觉地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去。
三是进行了机关作风整顿。全局每个人与局长签订了勤政廉政责任状。以区委提出的“八要八不要”,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规范言行。通过整顿,全局作风明显改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四是加强了机关能力建设。创省一级档案工作的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现正在申请验收。健全了“城考”指标的统计台账。“三个一”活动,一个课题是建筑工地扬尘控制,一件实事是“清水工程”沿河企业污染治理,一个亮点是钟楼经济开发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经过一年的努力,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今年,我局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全区的整体环境要达到人与自然相和谐仍有很大的距离,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四点:
一是河道水污染问题。区域内有些河道污染比较严重,最典型的是三八河。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城市污水管网不健全,其次个别企业有超排和偷排,再加上农业面源污染和上游来水污染,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能够解决,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对于三八河污染的问题,我局建议:对振华集团搬迁,居民生活污水逐步接管。
二是新闸民营工业园周边毛龙河,凤凰河、小王河严重污染问题。根源是园区雨污水管网合流,致使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少量的工业废水排入周边河道。我局建议:尽快重设雨污分流管网,控制污水流入河道。
三是禽畜养殖污染环境问题。集中在西林、永红一带,措施是取缔无序养殖,对养殖大户进行重新布局,同时开展禽畜粪便资源化利用。
四是油烟、噪声扰民问题。集中在居民小区,民宅底层办餐饮、娱乐业。我局建议:商业网点要合理规划布局。
二、2007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工作思路是,以《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及我省环保大会精神为指南,积极探索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把环保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良好人居环境和生态文化上,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明年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推进“清水工程”
进一步巩固今年“清水工程”的成果。对整治到位的企业防止污染反弹,对整治留有尾巴的企业,坚决按要求实施到位,再全面检查一次,绝对不能出现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
加快推进新一轮的“清水工程”。我区列入明年全市整治计划有11条河道(童子河北段、海石口河、西十字河、盛家浜、徐家浜、小仓浜、皇粮浜、会馆浜、高家浜、大湾浜、南市河、关河,总长6052米),工程量巨大。面对新任务,我局要在总结今年整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出沿河企业整治的具体方案,使污染控制走在水利工程的前面,保证取得良好的整治效果。
(二)做好“创模”复查迎验
“创模”复查迎验是一项十分繁重的任务,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我局将在复查迎验阶段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在“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达标上拿出相应的措施。要保证各项指标上线,不失分。二是要做好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隐患排查。三是要从被动的信访处理转向积极的信访处理,深入矛盾突出部位,提前发现问题,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四是会同工商等部门在全区开展“五小行业”的专项整治,并对“五小行业”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
(三)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按照王伟成市长建设国家生态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部署好我局职能范围内的工作。从明年开始,我局对企业的污染控制标准要分年度逐步达到国家生态城市指标要求。一是要严把项目审批关口,提高进入门槛,以项目进入控制来达到调优区域经济结构。二是要对企业排污提高执行等级,对COD、SO2排放总量削减,要列出具体的削减计划。三是要严格环保执法监管。对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四是对镇(街道)的环保目标任务要加大分量、加大考核力度。五是继续推进钟楼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建设工作。在生态建设中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充分挖掘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潜力,把现有的工业生态链做大做长,争取在全省首批建成。
(四)开展“提标”专项行动
市环保局要求明年对全市所有企业提高一级排放标准。按照这一要求,我局将对这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一是对现有排污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摸清污染物类型及排放量。二是对企业的污染处理设施进行全面的排查,对不具备处理能力的要进行指导更新改造。三要排出期限整改企业,对达标有困难的企业要谋划适合企业过关的措施,争取使全区企业都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
(五)化工企业专项整治
这是省政府提出的要求,全省从今年10月起,用三年时间完成这项工作。目的是遏制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全面提高化工行业环保、安全管理水平。用一年时间集中整顿、淘汰各类违法违规化工生产企业,在两年内引导分散的化工生产企业向化工集中区集中,通过三年的整治,有效控制和治理污染,全面达到环保要求。全省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方案已经颁发。今后化工企业的生存条件十分苛刻,我区涉及的化工企业按市局公布的数量是129家,由于我区没有化工集中区,这些企业都将面临生存危机。为此,建议区明年要专门成立化工企业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拿出具体措施,处理好这些企业的搬迁、转产、关停等问题。
(六)加强环保执法能力
明年,因市局管辖的企业要全部下放到区,而且要启动生态市创建,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对环保执法加大了工作量,加重了压力。因此,提高环保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势在必行。我局明年对现有执法人员要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同时,请求区政府根据环保工作量的变化,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使我局有充分的能力承担起新时期的环保任务。
明年的工作,任务艰巨,困难不少。我们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只要克服自身的畏难情绪,鼓足勇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就一定能把谋划的目标落实到实处,为钟楼区的环保事业作为新的贡献。
钟楼区环保局
2006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