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局将进一步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深入探索城乡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教育科研,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再创我区教育文体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队伍建设,推进队伍专业化发展
1、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及时领会,准确把握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继续以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活动为抓手,强化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使各校、园领导班子牢固树立教育要真心实意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观点,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办好每一所学校。
2、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局党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民主集中制的意见》,发挥班子人员的集体智慧,科学管理,规范操作,增强班子成员的凝聚力、战斗力,齐心协力干事业。深化校务公开工作,努力做到“三到位”,即思想到位,机制保障到位,公开内容到位。做到制度上规范,渠道上落实,组织上保证,职责上明确。把公开内容定位在热点、重点、敏感点工作上,在学校发展的进程中真正体现出教职工的主体地位,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到实处。加大对领导班子的考核力度,全面推开中层干部竞聘制。
3、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教育行风建设,进一步巩固规范收费成果,加大师德考核力度,继续做好离任校长、园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建设一支勤政务实、廉洁自律、讲真话、说真情、讲实效、办实事的党员队伍。同时进一步发挥退休党员余热,组织退休党员深入社区,为社区建设出智出力。
4、扎实有序地做好“四五”普法工作,加大领导干部学习新法规的力度,重视对青年教师学法懂法的教育,进一步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普法宣传活动。以教育行风建设为重要内容,以“三热爱”为核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师表形象,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讨论活动,组织家长、学生、教师撰文,汇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一书。
5、通过讲座、研讨、示范等途径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发挥研究中心组作用,积极进行三种模式的探索——探索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学校家庭、社区有机融合,资源共享的教育模式,不断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6、继续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和考核工作。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网络技术和网页制作的培训,组织网页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评比。
7、认真抓好教师学历高移工作,至年底力争城区小学、幼儿园大专以上学历达70%和65%,乡镇小学、幼儿园达60%和55%。
8、以“科研育人、科研培师”为重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专家型的教师,让青年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得到锤炼,激发他们成长的自我需求,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以不断扩大名师队伍。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提高我区教育水平
1、进一步落实市政府关于钟楼区小学布局调整意见,全面规划区中、小学教育布点工作,对清潭地区、花园地区、城中地区的布局调整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认真做好怀德苑小学、盛毓度小学、花园二小的扩建规划工作,对五乡镇规划布点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好大区域的调整方案。
2、以教育适度超前发展为原则,在区政府指导下,完成“我区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实施方案”,加大“名校”建设,协助、指导觅小推行CIS计划,全面打造觅小品牌,力争使其成为全国有名,省、市一流的学校,创1所省模范学校,创1-2所省实验小学,创2-3所省、市示范幼儿园。
3、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觅小等七所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宽带入网、完善校园网络系统),并建成勤业等三所学校的简易校园网,其余各校重点建好计算机房和多媒体演播厅。各乡镇要千方百计挤出经费,合理规划,筹建计算机室、多功能演播厅。有条件的中心校要在原有基础上接入宽带网。
4、进一步完善“钟楼教育网站”建设,切实发挥网站的教育信息功能,教育导向功能、教育育人功能。在整合各校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一支网络管理员队伍,进一步充实、丰富网上内容,提高钟楼网站品位。使其成为教师、家长、学生的交流平台和远程教育中心,并利用网站大力宣传五乡镇教育动态。
5、全面启动广化小学综合楼工程,认真做好觅渡桥小学综合楼前期规划工作,使规划能做到高标准、高起点,与觅小人文环境相协调。加大乡镇学校的改造力度,不断提高乡镇学校的办学水平。
6、依法理财,开源节流,加强预算,规范招标,严格审计,确保教育经费的安全、高效运作。认真做好部门预算前期调研工作,认真做好2003年教育经费项目论证、落实工作,在落实经费同时加强各校维修项目的招标监督,使各校维修项目招标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加强对五乡镇教育资产、债权、债务摸底工作,为落实省66号文件的“四统一”作好准备。
三、不断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加强课改研究
着力组织全区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讨——以备课改革为基点,重点研究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着重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讨;着力于毕业班学生及其他班级学生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2、加强科研管理
通过深入走访学校,加强区校联络,围绕科研项目,紧扣改革纲要,落实课程标准,采取系统措施,寻求最佳途径,实现“交流、总结、推进、提升”的教科研总目标。
3、着力学科特色学校建设
学校学科特色的形成,能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全区首批创学科特色学校为觅渡桥小学信息技术、西新桥小学作文教学、清潭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化、清潭二小英语教学。为有效推动学校学科特色的形成,将拟定专项工作条例,在“特色”上做文章,努力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特色学校。
4、满足家长需求,进一步办好培智学校,让残疾学生得到发展。不断扩大教育培训中心的办学门类,开展适合机关干部、社区居民需求的学习班,形成政府统筹、社区参与、资源共享、功能多样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中心在构建学习化城区中的作用。
5、加强教育督导,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有计划地对2—3所学校进行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
6、幼教事业争取新发展。(1)拓宽办园思路,进一步促进办园形式多元化,加强对合作幼儿园的管理;(2)全面落实新纲要精神,在几所示范实验园开展综合性课程的研讨尝试,以发挥其辐射作用;(3)抓好国家级可持续教育与师资培训课题,省级终身教育课题,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课题,市级转变学习方式等课题,以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0——6岁婴幼一体化教育,提升保教质量;(4)加强与五乡镇教育教学工作的交流;(5)继续做好特色兴园工作,树立品牌意识,在特色建设上下功夫。
四、努力成为学习型系统的典范
1、进一步明确建设学习型单位的共同目标,以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个人”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组织学习型单位创建工作交流会,推出创建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全系统学习型单位的建设。至年底,争取有40%的单位达到学习型单位的要求。
2、全面开展建设学习型家庭活动,组织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交流会,有计划地促使每位教师家庭都成为学习型家庭,20%的学生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优势,节假日、双休日,向更多的社区居民开放学校的电脑房、图书馆、健身房等教育设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4、深入推进百名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促使志愿者队伍在创建学习型社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扎实推进省级终身教育课题研究,探索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多种途径,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
五、推动文体事业的发展
1、进一步理顺文化工作机制,认真规划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加强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开展钟楼之夏纳凉晚会暨送戏下乡活动。扩大演出范围,采集乡镇富有特色的节目,组织一台有较高艺术水准和质量的节目,达到城乡联动的效果。
3、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准备举办少儿美术培训班4—5个;少儿舞蹈班1—2个;幼儿教师形体训练班1个;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1个。
4、做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的评选工作。新增西林、新闸两个全民健身点。
六、力争校办企业可持续发展
1、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制度,调整招商引资思路,力争引进一些上规模的企业。
2、积极动员企业参与改制,对一些不愿改制且生产不正常的企业,劝其做好税务清帐工作并报工商歇业,对改制企业,要求企业负责人书面承诺,债务及担保等由改制后的企业负责。
3.按计划及时催收外借款,争取笔笔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