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钟楼区教育文体局2007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014119491/2008-00049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常钟教(2007)10号 发布机构:教文局
产生日期: 2008-05-31 发布日期: 2008-06-10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阐述了钟楼区教育事业2007年的工作思路
钟楼区教育文体局2007年工作思路
常钟教(2007)10号
 

  一、整合资源,拓宽渠道,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1、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借万福路改造之机,整合西新桥一小和二小,规划新建一所小学;借长江路改造之机,协助五星街道完成对五星中心小学易地重建的选址及工程启动工作;借钟楼经济开发区建设之机,启动北港中学的易地新建工程;借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之机,对全区教育资源进行调研,并完成我区中小学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的调研报告。启动勤业地区学校资源整合的规划工作,积极筹划创办觅小民办分校,从而逐步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优化全区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2、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深化《钟楼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通城乡教师流动的渠道,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乡镇任教,充实乡镇学校的管理力量,浓厚乡镇学校的研究氛围,提升乡镇学校的办学内涵,推动乡镇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3、统筹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树立全方位的开放观,以共建、共享、共育为目标,充分开发、利用和整合城乡各类教育资源,通过建强一个主阵地,带动各类镇、街道、社区基地资源建设;优化一批专职干部队伍,带动各类活动队伍建设,逐步构建完善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城乡社区教育的一体化发展。

  二、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促进教育事业有效发展。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以分类要求为原则,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强化岗位管理和考核聘任,妥善做好在编不在岗人员的清理工作;以学校主动发展规划实施的评估指标为评价标准,对校长实施考核,积极探索、推行校长任期制。

  2、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发挥学校议事会的导向、评价、桥梁作用,推动学校全面实行服务承诺制,促使学校更好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建立合理、完善的学校评价体系,促使学校实现主动发展;以学校特色项目培育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方案,打造并形成教育品牌与特色;以各类创建为契机,细化创建目标,扎实创建过程,创成省实验小学1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示范图书馆3所,市科技特色学校1-2所,市健康促进学校1-2所,促使100%的学校创成区平安校园。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新基础教育研究为抓手,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现状调研,放大研究效益,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以“有效教学”为主题,分专题进行广泛研究,积极推进学科有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促使课堂教学回归朴实、扎实,引导和指导教师追求真实而有效的教学,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能得到稳步提升,让学生获得真实、生动、健康的发展。

  三、多方联动,协同共进,促进教育事业互动发展。

  1、继续走与高校合作之路。进一步加强与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合作,办好研究生课程班,以丰富知识底蕴、扎实理论功底、提高实践智慧为目标,培养一批钟楼教育的新生骨干力量。同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区内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突破校际限制,建立帮带考核评价指标,扎实帮带过程,促使新教师加快发展、不断进步。积极组织开展特级教师、特级教师的后备人才、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讲学活动,力争至2007年底,新生成特级教师后备人才3-5名。

  2、推进学校发展研究共同体建设。进一步推动勤业地区研究共同体的构筑,在课程设置、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团队打造、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充分依托和享受勤业中学和南师大的资源和力量,推动勤业地区四所小学的发展,推动钟楼教育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3、完善横向协作机制。加强与南京鼓楼、苏州沧浪、扬州广陵等地区的联系,不断拓宽交流平台,加强互访,增进交流,在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建立共享关系,互动发展。

  四、积极策划,加强管理,促进文体事业稳步发展。

  参加常州市第八届小戏、小品、曲艺征文和演出大赛,开展广场文体演出和文化、体育进社区活动;继续推进江苏省“八个一”工程建设和“千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完成《楼台钟声——常州市钟楼区特色文化和民间艺术》一书的编写、出版工作,积极做好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文体团队的管理,登记造册、整合资源,定期对文体团队的骨干进行辅导和培训,提高其整体水平。

  2007年对于钟楼教育文体事业而言将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更将是钟楼教育文体事业喜庆丰收的一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下,牢记重托、锐意进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钟楼教育文体事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