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环保工作总体打算是:围绕一个工作思路,突出“两个”重点,坚持“三个结合”,开展“四个创建”。
一、工作思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态示范区”建设、“提标”行动、“严查严打”工作为抓手,促进我区环境质量的提高。为我区“一年奔小康,三年再翻番,五年绘蓝图,继续快,更加好”的宏伟目标作贡献。努力实现钟楼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两个重点”,努力改善环境
1、推进禁燃区建设
推进《常州市市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管理规定》的工作,首先是调查摸底,其次是制定措施,确保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清洁能源和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再次是跟踪督查列入《江苏省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的重点企业,落实二氧化硫污染防治措施,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逐年有所削减。
2、以太湖流域“提标”行动为契机,对我区“重点流域”水污染进行整治。
抓好全区直接排入水体的印染企业的“提标”工作,对每个企业进行分析、督促、指导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达标方案,进行污水深度处理,提高排放标准。运用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挂牌督查,确保今年6月30日前全部达到江苏省地方标准--《纺织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大幅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三、坚持“三个结合”,倡导生态文明
1、坚持经济增长与削减污染负荷相结合。我们在大力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一是要坚决关停“断污”。把那些规模小、效益低、污染重又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坚决关、停、并、转。二是要技改治污。通过技改完善治污设施,削减排污量。三是要坚持防止“招商引污”。不再引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四是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必须坚持“先评价后建设”的原则,落实环保第一行政许可权。五是要推行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
2、坚持城区建设与环境建设相结合。随着工业发展,城区拓展,人口增加,城区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总体上显得不足。就现状而言,跟不上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如供热、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共绿地建设、功能区划分等。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城市环境保护将面临更高要求。在今后的城区建设中,我们要全方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按照环境建设与城区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有关规章,健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提高城区品位,真正把全区建设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新钟楼而努力奋斗。
3、坚持调整农业结构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相结合。面对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的问题,我们要以调整农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绿色产业。一是要继续搞好整治,严防关闭、取缔的污染企业死灰复燃;二是要保护好土壤,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减少对农田的污染;三是要逐步建立生态示范区,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建立生态示范户、生态示范村、生态示范街(镇)、生态示范企业。以这些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基础,支撑起我区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
四、开展“四个创建”活动,培育生态示范亮点
继续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境友好企业、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建设生态示范亮点,培育一批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观,创建一批经济高效、环境和谐、社会适用的环境友好企业,建成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文明的环保模范社区。
回顾过去,我们已经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保护环境的形势依然严峻。我们相信,在大力倡导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支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通过坚持科学的精神,求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着力推进全区环保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建设“绿色钟楼”、“生态钟楼”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
钟楼区环境保护局
2005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