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期,是我区实现全面建设“三个钟楼”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谋划好这个阶段的水利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及重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全面提高我区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根据区政府和市水利局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要求,结合我区水利工作的实际,编制了我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第一章“十二五”水利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积极转变治水思路,努力建设现代水利。加强工程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发展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为全市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以及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和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提高水利服务能力。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首要重点,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2、坚持人水和谐的原则,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水平。
切实维护和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合理规范各项涉水活动,既要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也要恢复和提高河湖的健康水平。
3、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促进水利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水利共同发展,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综合治理,统筹工程建设与水利管理,兼顾全面和重点、当前和长远、需求和可能。
4、坚持服务大局的原则,提供水利基础保障能力。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推进基本现代化目标,协调区域和行业发展的水利需求,拓宽水利服务领域,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提升水利现代管理水平。
既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也要重视政策研究和水利法规体系完善,建立符合现代水利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以水利信息化引领水利现代化,强化依法行政、以法治水,提高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三 、 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我区水利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要以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着力抓好城市防洪体系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环境整治、河道长效管理、水利管理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更为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
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城市防洪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彻底解决防汛隐患,研究与制定城市防洪评价体系,解决城市建设与防洪要求的矛盾。
2、进一步强化水环境整治与长效管理,献力于全省最清洁城区的创建。
坚持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不断加大整治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体系,不断探索水环境管理新模式,逐渐推行河道保洁、管护、管理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巡查队伍的作用,加强监督检查。
3、进一步强化水利管理工作,保障全区水利健康发展.
在持续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水利管理工作,通过管理促使工程效益的最大发挥。要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制建设和规划管理;更加重视水利工程管理以及水、水域、岸线等资源管理,保持和提高水利工程体系的能力和资源的利用效能,协调水利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关系;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水利建设和管理领域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手段,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水利管理质量、水平、效率和效益。
第二章 水利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钟楼水利要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实现水利现代化。进一步完善区域、城市防洪相协调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实现从防御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水资源优化配置、运行高效,建成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用水安全性与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河道长效管理水平,确保城乡居住环境更加优美;建成廉政、高效、协调的水管理体制和科学、稳定、灵活的水利运行机制。实现人水和谐、防洪安全、配置优化、供水可靠、法制健全、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目标。
二、水利发展主要任务
(一)、水利工程建设
我区十二五期间,拟改造建设泵站4座、整治河道14条、低洼地改造、加固防洪墙1000米,总投资约1.458亿元。
1、改造建设泵站4座,总投资约750万元。
(1)叶家浜泵站改造工程
该泵站建于70年代,主要承担清潭新村大部分及荆川村委、为民村委、新华村委和周边小区的排涝任务,原建有污功泵一台,设备陈旧、落后,已无厂家提供修理配件,需要重新进行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00万元。
(2)侯家浜泵站改造工程
该泵站建于80年代初,配备22千瓦轴流泵2台,需要进行整体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00万元。
(3)大红旗泵站改造工程
大红旗泵站位于五星新中村委,墙体破损严重、设备陈旧,需进行整体改造,预计投入资金200万元。
(4)桃园泵站建设工程
朱夏墅村沿河、桃园、下坝三个自然村,面积600余亩,地势低洼,出水困难,容易受淹,计划建设排涝泵站一座。预计投入资金150万元。
2、整治河道14条,总投资约12480万元。
(1)洪庄地块河道整治工程
位于五星境内,拟进行水系调整,新开河道,并建设配套设施,预计投入资金1300万元。
(2)童子河整治工程
童子全长约10公里,沿线大部分河道狭窄,过水断面小,水流不畅。计划进行全线疏浚、护岸和绿化。预计投入资金7000万元。
(3)梧桐河二期、三期沟通工程
位于北港境内,二期工程从茶花路向东至夏长沟河长600米左右,三期工程从玉龙路向西至童子河长500米左右,计划建设以钢筋砼挡墙为主题的生态河道,预计投入资金1100万元。
(4)皇粮浜整治工程
永红宣塘村委皇粮浜,张家村至童子河口总长980米,为土圩堤,计划进行清淤、护岸和绿化,预计投入资金600万元。
(5)三八河局部整治工程
西林三八桥至后塘河,全长800米,拟做钢筋砼护岸,预计投入资金570万元。
(6)北童子河整治二期工程
北童子河高架至西杨桥长1000米,拟进行清淤、护岸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500万元。
(7)护场河平岗段、西护场河整治工程
护场河平岗段全长700米,西护场河全长1000米,拟对河道进行沟通,建设护岸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500万元。
(8)下塘沟河、南塘沟河整治工程
下塘沟河西段、南塘沟河位于五星境内,全长分别为686米、350米,拟进行全线清淤,两侧建生态砌块挡墙,预计投入资金300万元。
(9)九龙河整治工程
位于新闸境内,九龙河南段长150米,拟进行清淤、护岸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100万元。
(10)月牙河整治工程
月牙河位于永红街道陈渡村委,长80米,宽40米,计划准备进行护岸建设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150万元
(11)前进河整治工程
位于新闸境内,全长1000米,拟进行清淤、石驳修复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100万元。
(12)瓦窑河整治工程
位于新闸境内,全长500米,拟进行清淤、石驳修复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100万元。
(13)崔家浜整治工程
位于新闸境内,拟进行清淤、石驳修复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80万元。
(14)黄泥河整治工程
位于新闸境内,全长500米,拟进行清淤、石驳修复及绿化,预计投入资金80万元。
3、改造低洼地,根据目前发现情况估计总投资约1000万元。
结合开发建设,对部分老小区如机械、西新桥、清潭一社区、清潭六村及永红、西林、五星等部分易涝自然村雨水管网实施改造,预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
4、加固防洪墙1000米,总投资约350万元。
对朱夏墅仙堰桥1000米圩堤进行加固,拟建设块砌挡墙,预计投入资金350万元。
2、水利管理
(1)规划管理
分解落实水利发展规划目标和任务,分别纳入各级政府以及水利部门的工作计划,切实推进。加强重点建设项目和管理任务的目标考核,建立规划指标考评体系,健全规划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实行规划实施实绩考核等制度。
(2)法制管理
以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为核心,加强水政策法规体系建设,配套和完善水政策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和省已出台的水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具体实施办法,结合我区实际,积极融入到市水行政法规体系中;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水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水法治意识。
(3)资源管理
加强涉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管理。“十二五”期间,继续逐步建立和完善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运行管理机制,变资源为资产,依法对水利单位取得的水域、岸线、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土地和配套设施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水利资源的永续使用和水利的持续发展;继续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地下水控采等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4)工程管理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保持水利设施功能与能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江苏省政府《关于我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贯彻实施意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划分事权,完善分级管理责任制;初步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5)建设管理
“十二五”期间,我区水利建设管理将在现行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建设行为,加大工程建设监督检查的力度,在强化安全、质量意识的同时,强化廉政意识,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建立动态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
3、能力建设
(1)科技发展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围绕防洪、除涝、水环境整治和清淤等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等要求,加快推广先进成熟生态治水,加快行业技术升级,提高水利科技含量。要积极推行现代水利管理模式,加快提高水利建设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水利业务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2)人力资源建设
加强人才培养和机构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党政、专业技术、经营人才的素质,提升水利管理、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四、投资意见
1、加强沟通协调。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2、增加政府投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投资,促进水利建设的稳定发展。
第三章 保障措施
1、完善规划体系,制订实施计划
2、加强行政推动,落实分级责任
3、增加政府投入,提高投资效益
4、强化监督检查,严格目标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