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5年执法监察总结
2005年,区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在委局领导下,在市纪委执法室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和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治理腐败的力度,有重点、有特色地开展工作。为富民强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和行政效能监察
今年,我区把改善软环境作为突出的工作来抓,紧紧围绕“弘扬‘三创’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和“三加”工程的工作要求,联系工作实际,认真贯彻中央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创优发展软环境的五项规定》,强化制度建设,提高服务意识,有力地促进了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1、以《行政许可法》为重点,规范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2004年2月1日颁布施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区软环境建设工作首先是把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作为工作抓手,通过抓贯彻、抓落实,规范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政府形象。根据常监发[2005]8号文件,区软环境建设办公室会同区政府法制办对全区第一批确定的11个行政实施主体、28项行政许可项目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目前,全区贯彻执行情况良好,所有的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和行政许可项目基本符合行政许可法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均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实施各项行政许可项目,没有发现一项变相审批和越权审批事项。同时,进一步做好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直至目前,全区共清理规范性文件134件,其中废止69件。在《行政许可法》的贯彻执行中,各行政许可主体均注重和加强了制度建设,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建立了窗口制度,公开公示制度、告知承诺制度、听证制度、行政许可相关文书制度等一系列与行政许可相关的配套制度。区卫生局、环保局等单位在市行政审批中心设置了窗口,统一受理行政审批事项;区计划生育局、教文局等单位也在辖区内设置了受理点,派专人从事受理工作;开发区在区物价局的指导下,建立全区第一个“扎口收费”窗口。现所有行政实施主体都建立和完善了公示制度,并进网上墙,增强了办事透明度,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依法行政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以“五项规定”为要求,创优发展环境。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执政理念,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制度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创优发展环境的五项规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了以“弘扬‘三创精神’,推进‘三加’工程”为主题的动员大会。各镇、街道和部委办局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强化监督,狠抓落实,为更好地加快利用外资、加大民资投入、加快园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区管建局推行行政执法“人情化”管理办法,开辟了行政许可“绿色通道”;区环保局根据“五项规定”的要求,制订了对企业收费等八条实施意见;区物价局及时对全区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检查,明确收费标准,及时督查“下限收费”规定了落实情况;劳动、卫生、环保等执法部门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严格执行每月1-25号“宁静生产日”规定,正确处理好工作矛盾,却确保规定到位,又不放松行业监督。全区各单位和部门努力营造开放透明、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积极治理和改善服务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舆论环境,有效地推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健康开展。
3、以重点行业为抓手,营造良好氛围。我区的软环境建设工作检查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始终围绕发展、稳定展开,把涉及影响经济发展、群众反映强烈、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温度的行业作为软环境建设重点,一方面加强对这些行业部门的指导,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把其作为关注和监督的重点。今年,除了对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市委、市政府的“五项规定”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督促督查外,还重点对学校“一费制”、城管执法监察、卫生许可与监督、环保监察、村务公开等方面进行了监督检查,这些部门树立“管理就是服务、寓服务于管理之中”的理念,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软环境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学校收费继续保持“零”投诉;城市管理工作在今年全市评比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卫生保障不断加强,确保了全区饮食卫生安全和传染疾病控制;区环保局加强了对全区环境污染的监察控制,同时为引进企业把好环境污染关,主动为重点企业的环评工作做好协调,为企业排污达标出谋划策,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二、强化对重点工程的执法监察
2005年,我们强化对全区重点工程的执法监察,如钟楼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西林地块改造项目、拆迁安置房项目等重点工程。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点工作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施工和廉政“双合同制、跟踪审计制”、责任分解等各项制度,坚持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依程序操作的长效监管机制。二是对工程建设招投标工作的监督。钟楼开发区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建设中的招投标工作、区教育文体局的校舍修建的招投标工作,我们都参与,并进行全过程监督,保证招投标工作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2005年5月30日,常州市监察局、建设局、审计局联合制订的《关于村镇(街道)公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管理若干规定》下发后,我们及时把文件印发给全区镇、街道,要求镇、街道从2005年6月1日起执行。一是全区镇(街道)党委、街道办事处坚持把工程的廉政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新闸镇党委政府经常抓住机关干部会议,两级干部会议等时机宣传工程廉政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支持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对工程建设行为从严进行监督管理,镇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没有一个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在工程建设项目上打招呼、批条子、打电话,从不插手、干预工程,这就为工程建设的“阳光操作”奠定了坚实基础。西林街道地处常州的西大门,随着打造西大门、建设新西林步伐的相继在此动工建设。除了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外,以街道建设为主的安置小区、工业集中区道路、标准厂房等一批投资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在去年年底该街道办事处就出台了《西林街道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意见》。今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三部门联合下发的《若干规定》,街道及时进行了研究完善,成立了由党政领导、纪检监察、财政、审计、建设土管、安监等部门组成的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资金支出、安全质监等环节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为了有效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认真落实工程廉政监督,纪检监察部门向党工委提交了《关于纪检监察部门参与重大建设项目若干问题的请示》,党工委高度重视,书记亲自要求建设单位全力配合,认真落实。五星街道为进一步加强对街道公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规范街道工程建设行为,制订了《关于街道公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规定》。永红街道纪委为规范街道建设工程市场行为,强化监督管理,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有效促进建设工程市场的规范、高效、廉洁,出台了《钟楼区永红街道公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廉政监督管理办法》。街道成立了公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并建立联系点制度。二是抓好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关。加强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我们着重抓工程招投标、建设市场准入、工程量变更、工程质量、资金运作等“五大环节”,使村镇建设工程透明度增强,工程质量提高,从而推动了村镇公有资金投资工程建设健康发展。
三、加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的督查。
根据中纪委五次全会和国务院、江苏省政府工作会议及《国家环保总局、监察部关于对企业违法排污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的实施意见》精神,以及《常州市整治企业违法行为联合执法监察工作方案》精神,区环保局、监察局制定了《常州市钟楼区整治企业违法行为联合执法监察工作方案》,区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环保、经贸、工商、监察、司法、安监和管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在整个行动期间,出动环境执法379人次,检查企业达325厂次,对8家企业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限期整改15家,其中5家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通过这次行动,童子河流域基本消除了水污染的问题;重点排污企业基本达到整治要求。
常州钟楼区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
2005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