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局紧紧抓住生态建设、太湖治水、清水工程、蓝天工程、总量减排、宁静工程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加快推进美好新钟楼建设。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我区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由环境问题引起的社会矛盾大幅减少,人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在全市 “环保再行动,生态再提升”行动中,我区夺得两次考评综合总分第一名成绩,“环保再行动,生态再提升”目标任务大部分已经完成。
一、生态创建不断深入
生态创建是生态市建设的细胞工程。我区历来重视生态创建工作,在钟楼经济开发区创成全省首家省级生态工业园,北港、永红、五星街道通过国家生态街道验收,创成13个省级、29个市级绿色社区,1个国家级、19个省级、34个市级绿色学校,7个省级、6个市级生态村的基础上,生态创建不断深入。
1、创建热情高涨。钟楼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生态示范工业园区热情不减,按照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委批准的生态创建规划,按时序要求大力推进21项生态创建工程,为明年接受省级调研做好准备。新闸街道创建国家生态街道规划通过了市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在举全街道之力实施创建达标行动,加紧考核验收的前期准备,明年接受省级验收。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持续发力,列入今年创建计划的单位进入了创建工作冲刺阶段,目前正在进行验收。
2、创建措施有力。区委、区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建设美好新钟楼的主要任务之一,摆上政府议事日程,建立了定时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制度。区环保局对创建单位负责全面工作指导,帮助协调创建中碰到的难题。各创建单位成立了创建班子,从方案制订、宣传发动、任务落实的各个环节都落实到人。
3、创建成效突出。今年底全区将新增2个省级、4个市级生态村,5个省级、2个市级绿色社区,2所省级、2所市级绿色学校。农村“百村整治、十村示范、村村达标”活动中,列入今年农村整治计划的130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整治目标。
二、治水治气同步推进
在不给太湖增污、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的思想指导下,大力实施太湖治水、市河清水。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油烟扰民问题着手,净化空气,大力实施蓝天工程。
1、巩固提升城区河道水质。完成了前进河、丁沟河、洪庄河、护场河、毛龙河等5条河道的清淤;对后塘河先锋桥雨污管网漏点实施封堵;完善了海石口河涵管阀门;实施了护场河整治工程,沟通了洪庄河和海石口河水系;编制了南童子河西林段整治规划,为实施整治做好了前期准备。
2、污水截流工程多头展开。全区13座垃圾中转站有9座实施了污水接管,4座不具备接管条件的实施了垃圾渗滤液集中拖运。棕榈路、新冶路、新庆路、新龙路、机场路完成了污水主管网建设,五星街道新新工业园20家企业、新闸科技园区30家企业完成了污水接管;列入今年新闸片区污水接管目标任务的73家单位,已完成污水接管55家,14家单位正在施工中年内完成。还有4家单位,其中3家单位关闭,1家拟停产不再实施接管。新闸街道还完成了13家目标任务之外的污水接管。
3、点源治理工程突出重点。强化了重点行业、重污染企业达标排放的监管,继化工行业全面整治后,50家机械企业达到了打造放心行业的标准,完成了36家金属表面处理企业的专项整治。
4、四项措施推进蓝天工程。一是实施“禁燃区“建设。今年,我区“禁燃区”范围从中心城区扩大到城郊接合部,在新扩的“禁燃区”范围内,拆除了224台懒汉炉、9台燃煤锅炉,完成了10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二是加强油气回收。完成了2家加油站的油气回收改造,对2家加油站实施了拆迁。三是开展餐饮油烟整治。完成了莱蒙都会、关河西路、蓝天花园、劳动西路4条街区的餐饮店油烟整治。四是强化工业废气防治。对涂料研究院生产车间实施了搬迁,对长江铸工、正和电磁线厂实施了废气整治。
三、节能减排力度加大
节能减排是城考指标,是约束性指标。我区以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扩产、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
1、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口。从源头上控制高污染项目进驻我区,今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98个,拒批了3个重污染项目,对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了100%。
2、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淘汰了常柴集团7台(套)落后产能,在全市第二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中关闭了3家化工企业,东风农机公司完成了循环经济试点。开展了7家单位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1 家单位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3、落实污染总量削减目标。针对市下达我区到“十二五”末的污染总量控制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今年预计可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削减分别达到69.08吨、4.86吨、21.02吨、152.4吨。
四、环境管理趋向精细
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我局把精细化管理贯穿到环境管理的方方面面。
1、点面结合抓宣教。点上,以举办培训班形式普及环保知识,今年组织了两期企业负责人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培训班,组织一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操作工参加市局举办的上岗培训。面上,我区在城区主要路段新建或更新了7块大型环保公益广告牌,在“6.5”世界环境日,我局与区妇联共同开展了“倡导绿色生活,创建绿色家庭”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活动中表彰了300户绿色家庭、成立了900人组成的巾帼环保志愿者队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进村入户宣传活动,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环境宣传大格局。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有20篇钟楼环保信息刊登在市环保网和区政府网上,其中被中国环境报录用1篇,被扬子晚报录用1篇,被江苏法制报录用1篇。
2、环境监察抓规范。一是抓队伍,突出自身建设。以组织政治和业务学习来提高队伍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明确岗位职责来落实每个人的责任。二是抓申报,突出台账建设。我局按时完成了排污申报年审(变更)及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对申报企业建立了分类管理台账,在排污费征收中,按照“以管促征,以收促治”的原则,促进减排,改善环境,圆满完成了排污费征收计划。三是抓执法,突出现场监察。分片划区,责任到人,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全年开展各类检查1400余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14家。
3、维护稳定抓信访。按照市局开展信访“百日行动”的要求,局与街道相互配合,解决了20件重点信访案件。为实现信访“两下降两确保”目标,我局通过五道防线压降信访,第一道防线是加强环境整治,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第二道防线是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发现环境问题。第三道防线是预防环境纠纷,把环境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第四道防线是解决信访积案,化解重信重访问题。第五道防线是提高调处能力,对信访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今年信访总量为488件,比去年下降16%,信访结案率达99%,群众满意率达87%。
五、创新工作服务前移
“环保服务前移”是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我局成立了“环保服务前移”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督促和指导,建立了定期通报和工作例会等制度,推动“环保服务前移”深入开展。
1、服务阵地前移。对于企业排污许可证年检年审等常规工作送服务上门,现场办公,集中解决。对于企业环保技术和政策咨询组织专家对口上门服务,做到随叫随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今年以来不完全统计各类上门服务达480人次。
2、开辟绿色通道。凡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程(工作)的建设项目、近两年拟上市企业的募投建设项目、“十五百亿”规模企业培育单位等纳入绿色通道管理范围,实施结对服务,帮助企业联系监测、评估、报批等相关事宜。主动帮助企业跑部、跑省、及时解决在审批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重点项目环保手续早日办成。在项目前期,主动为重点项目免费提供污染治理技术咨询;在建设过程中,加强重点项目现场指导,避免产生环保违法违规情况;对建成拟投产项目,及时协助做好试生产及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3、简化办事程序。在服务审批上做到“五个最”:程序最简、时间最短、服务最优、效率最高、反响最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及登记表审批时限分别由60、30、15个工作日压缩至30、15、7个工作日内办结;凡是材料齐全、符合产业政策、选址合理和没有污染的项目随到随批;对需要勘察现场的项目在3日内办结。简化污染较轻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验收程序,根据环境监察、监测情况,直接作出“三同时”验收批复,不再组织现场核查验收;简化排污许可证发放和年审程序,对符合产业政策、污染较轻、环保信用较好的企业,设定简易申报程序,简化年审手续。
4、服务执法并重。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做到预防在先、处理在后;指导在先,查处在后;教育在先、处罚在后。对环境违法情节轻微并能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以教育为主,免于行政处罚;对受到处罚的企业,做好执法的后服务,帮助企业查明原因、分析问题,完成整改。
钟楼区环保局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