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改革 提升内涵 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钟楼区教育文体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
一、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钟楼教育紧紧围绕省、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和省学前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水平;精心打造优秀项目,提升教育内涵,全面推进钟楼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果显著。
(一)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放大
1、推进学校基本建设。根据校安工程实施计划,顺利完成了花园小学、勤业小学、清潭实验小学校安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在正在抓紧施工,确保按时交付投入使用,三项工程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投资总额4500万元;平冈小学异地重建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力争2012年秋季投入使用;完成了香江华庭幼儿园、枫逸人家幼儿园及白云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其中枫逸人家幼儿园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工程;幼儿园改扩建工程顺利进行,其中盛菊影幼儿园扩建了1000平方米教育用房;借助多方力量积极推进香江华廷小学建设和荆川小学规划设计进度,做好绿地、五星幼儿园、永红幼儿园的规划论证工作。
2、推进优质学校(幼儿园)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组建勤业中学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闸中学与钟楼实小、平冈小学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队伍培养、特色发展等方面与勤业中学、实验小学全面合作,借助合作来增强学校优质发展的内驱力和创新力。利用各项评比创建活动,增强学校发展的动力,不断提高优质学校、特色学校比例。2011年创市优质学校1所,省、市绿色学校2所,市德育特色学校4所,市心理健康合格学校4所。
3、推进学区范围调整。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调整了觅渡教育集团、花园、西新、清潭等片区的施教区范围,扩大了优质学校的覆盖面,逐渐缓解择校热问题,让百姓得益受惠。
4、推进公平优质教育。根据《2011年钟楼区小学招生工作意见》,降低公办学校入学门槛,对符合条件的民工子弟无条件吸纳。今年撤并两所简易学校花园为民和城南蓝星,将两校800余名学生全部分流安置到公办学校就读,让其享受跟本地孩子相同的待遇,接受更优质教育。与公安、卫生、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提高幼儿园的办学门槛,严格控制非法办园行为。
(二)学前教育改革进一步突破
1、政府投入有保障。(1)建设改造经费到位。2011年区财政安排了近2000万元用于幼儿园的建设改造和设备添置更新。(2)人员补贴经费到位。年初给予646.8万元的幼儿教师年终奖补贴,暑期又给予362.26万元的预发绩效工资补贴。(3)创建奖励经费到位。对创建成省优质园的单位给予3万元的创建奖励。(4)生均公用经费到位。2011年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按180元/生/年标准执行(区内的合作园按同标准给予补贴)。
2、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区围绕省学前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在规划建设、办学体制、队伍培养等方面寻找改革突破口,形成我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市率先设立了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在教师编制等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
3、推进特色幼儿园建设。区幼儿早教中心积极发挥其研究指导职能,创编并出版了《家庭亲子游戏50例》,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将平民化早教理念落到实处。组织市、区级特色幼儿园开展园本特色课程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梳理完善课程体系,将特色建设引向深入。
(三)优秀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
1、深化教师读书活动。深入推进“读书计划”,搭建“读书与人生”论坛新平台,让校(园)长和教师成为论坛的主体,通过论坛活动把读书与思考,读书与生活,读书与做人结合起来,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
2、开展各类研修培训活动。依托市人社局考试中心网络培训平台和区教育培训中心等渠道,组织全区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教师参加专升本学历进修,整体提升教师学历水平,积极鼓励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与上海市教研室合作,举办第三期骨干教师研修班,共有68位学员在8位学科导师的引领下,进行扎实有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保健师全员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联合举办了“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围绕特色文化的建设、特色课程的建构、特色教师的培养等相关内容,深入名园考察访学、专家把脉现场诊断、沙龙研讨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主题性研修。
3、充分发挥团队作用。组建区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辐射功效,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今年第一批11个区教师工作室进行了三年研究成果的公开展示汇报活动,研究成果丰硕,其中“丁香雨”工作室的研究成果集成为全区班主任的培训教材,动漫工作室多项课件在全国、省市获奖;第二轮区“名师工作室”又新增了数学、科学、综合实践、思品等学科及民间艺术、幼儿管理等研究领域,覆盖面更广,参与教师更多,各工作室成员在项目研究、团队合作中获得了长足发展。
4、搭建各种平台。以青年教师大练兵、中年教师评优课、五城区会课、素质大赛为平台,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借助第九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拓展了钟楼教师的视野,有力地促进钟楼教育的改革;成立总额为6千万元的“钟楼区人民教师奖励基金”,在今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共有35人次的单位团体和教师个人获得109万元的奖励,为当年获得省特级教师称号的老师发放了20万元奖金,这一基金大大增强了我区教师成长成才和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
(四)素质教育实施进一步深化
1、严格执行“减负增效”。我区按照省市“五严”规定,制定“减负增效”措施,有督导室、教育科、教研室等相关职能部门督促执行,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家长会、每月通报等多种形式,了解各校执行情况。各学校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集思广益,征集“增效”良策,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明显成效。
2、打造学校优秀项目。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学校的优秀项目作进一步梳理,以师生参与度和成效为目标完善优秀项目激励评价机制,出台了钟楼区艺体教育工作意见,召开了区艺体教育工作会议,营造了推进学校优秀项目的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氛围。
3、推进体艺“2+1”工程。体艺“2+1”工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奠定学生良好习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各校进一步细化校本实施方案,加强管理,精心打造一支体艺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学生体艺兴趣爱好与技能技巧。对全区小学毕业生进行了体艺“2+1”的全面检测,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创设多种载体,社区教育工作进一步上台阶
1、推动街道社区教育的基本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意见》,落实教师进社区制度。实行教育资源的双向开放,尝试学校校本课程和社区教育课程共建共享。继续向各街道社区配送百门公共课程,推进“终身学习在线(常州·钟楼)”在全区各街道的使用,强化社区居民的自主选择要求,注重教学反馈。
2、不断完善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推进以《基于钟楼文化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和实施》为主项目八个社区教育项目的实验,基本构建“历史名人课程”、“历史遗存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现代产业文化课程”四个模块的社区教育课程。开设“母亲素质讲堂”,“文化讲堂”,打造“西林戏曲文化节”、“荷文化节”等项目特色载体,形成浓郁钟楼文化特色的社区教育大平台。
3、以创建为载体,不断提升社区教育品味。以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为契机,扎实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召开全区社区教育委员会联席会议,对全区社区教育工作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根据《钟楼区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考评细则》,完善了考评社区教育体系,邀请社区教育专家对社区教育实验项目进行论证规划,不断丰富社区教育内涵。
(六)精心组织策划,群众文体事业进一步发展
1、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展览等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业余生活。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钟楼艺术节”和首届“青枫文化节”,开展“文明在身边,欢乐社区行”——钟楼区群众文化精品节目巡演,共在全区七个街道进行综艺汇演、群众才艺秀和戏剧专场演出21场,“幸福广场”周周演活动演出36场,举办书画展7场,联合展览2场。
2、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健全我区非遗名录体系,组织专家对国遗、省遗重点项目保护实效进行调研,给予指导。通过培训等形式,重点培养一支中青年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对各传承人的保护传承情况进行调研,大力推动代表性传承人带徒授艺工作,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广泛传习。举办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举办集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等项目于一台的表演,每季度举办一次非遗实物展示,为钟楼文化产业的对接、培植、推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