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打算
钟楼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1.6.29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加快转型升级年”总体部署,将“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和“四大行动”计划,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一着不让,克难求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工业经济运行、党建工作等情况汇报如下:
2011年上半年工作小结
一、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
1、全区年度调控指标:1—5月份:规模工业产值275.1亿元,同比增长20.71%,占工业产值比重90.68%,时序41.56%;规模工业销售收入275.42亿元,同比增长21.49%,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90.76%,时序41.54%;完成规模工业利税21.24亿元,同比增长36.81%,占工业利税比重91.95%,时序40.49%;完成规模工业利润14.22亿元,同比增长39.11%,占工业利润比重92.28%,时序42.18%;完成工业投入21.21亿元,同比增长8.88%,占工业投入比重23.03%,时序44.19%。
预计上半年:全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分别为332亿元,时序将达50.2%;利税完成25.2.9亿元,时序48.6%;工业投入26亿元,时序54.2%。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
2、重点工业项目情况。至5月,列入市重点的5个工业项目,已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1.5%。区20个重点工业项目,已开工18个,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占年度计划51.4%,超出时序9.7个百分点,进展顺利。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产销指标增幅平稳。自2—5 月份以来,我区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21%、19.3%、19.7%和20.7%,销售增幅22.8%、20.8%、18.9%、21.5%,产销增幅均在20%左右且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幅,显示我区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平稳的发展态势。
2、重点企业支撑加强。至5月,全区237家规模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已有58家,同比净增5家。超亿元企业完成产值214.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8%,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比重大幅提高;其中,已有超10亿元5家,5~10亿元6家。
3、产业发展初具特色。根据钟楼实际,发展特色产业。至5月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分别完成产值166.3亿元、25.4亿元、44.7亿元,三大产业合计完成 236.4亿元,同比增长22.7%,高出规模平均增幅2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完成新兴产业产值153.6亿元,同比增长18.3%,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55.8%。初步形成输变电、新型农机、新型复合材料三大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4、新增长点产出良好。市确定的全区10个工业经济新增点至5月完成产值57.2亿元,同比新增产值9.6亿元,完成新增目标的47.8%。区重点培育的30家“十五百”亿培育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38.8亿元,其中超亿元的已有26家。
5、市考核指标排位低:主要考核增幅全市排位均偏低。1-5月,我区工业投入21.21亿元,时序进度45.1%,增长8.9%。这项指标单从数据看不算差,时序进度列全市第一,但其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低10.1个百分点,列全市第五。列入全市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和列入全市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新增产值完成时序进度排位全市第5、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工业应征税金、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额四项指标同比增长列全市更后。
6、效益指标面临压力:效益指标在区域竞争中面临较大压力,三大税务指标增幅令人担忧,一是开票销售增长逐月回落。1-5月,完成工业开票销售197.9亿元,2-5月增幅分别是26.7%、25.5%、24.1%、22.2%,呈逐月回落。二是应征税金出现下滑。1-5月,完成应征税金3.2亿元,2-5月增幅分别是-6.6%、-8.3%、-11.2%、-10.5%,呈逐月下降。三是增值税抵扣时序较慢。1-5月,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额0.42亿元,仅完成时序进度的30.3%。
二、信息化工作情况
(一)、企业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工作
1、完成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申报工作。常松、朗生、中英、钟恒4家企业通过评审。组织东风农机等8家企业申报江苏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的申报。
2、完成全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评估工作,完成全省县(区)级政府网站发展试评估工作,组织企业做好工业信息化运行形势监测分析工作,做好“四有一责”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调研,组织常松等3家企业参加省市信息化专家调研企业工作。
(二)、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业
1、组织1家企业参加2011年度江苏省创新团队申报工作。组织企业参加省重点物流基地、物流企业的申报工作。
2、完成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工作。我区钟楼、润泽、友邦、万联4家担保公司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其中钟楼和润泽两家公司为132家企业提供4.02亿元担保。
3、完成2011年通信产品制造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工作。完成新兴产业发展、信息产业人才资源情况统计上报工作,做好产业集群的月报、季报,制造业和软件企业统计年报和月报的上报工作,物流企业统计年报工作。。
三、党群其他工作方面
(一)、紧扣争创目标,确保工作有特色
组织机关和企业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精神,找准争先创优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所属非公企业围绕创新创优,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开展争当“活力创新”先锋,局机关围绕提升作风效能,深入“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开展争当“勤廉高效”先锋。2011年上半年,所属企业党组织表彰先进党支部15家,优秀共产党员50多人。东风农机党委兑现公开承诺,为职工办实事,在全市首创组建职工帮扶基金会筹款50万元,共帮扶18名因病因灾职工,帮扶资金63500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注重理念创新,推动发展求突破
全局机关围绕理念思路,机制环境,作风效能,能力素质,发展资源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对照,排查,思考,力求实现工作的转型和突破。查找出在谋划推动发展的视野不够宽、推进产业升级的力度不够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服务企业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我区经信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
(三)、贴近工作实际,创新载体增活力
1、局机关党支部:开展争当“项目推进标兵”主题实践活动
局党委明确要求全体机关工作人员要按照项目推进提出的工作要求,对市5个、20个重点工业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具体做到“三清”:人头清,就是要熟悉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和具体推进人员,熟悉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情况清,就是对项目所投资的产业和产品要清楚,对项目占地、投资额、预计产出等要清楚;进度清,对项目实施进度,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帮助要清楚。
2、企业党委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东风农机开展争当“学习创新标兵”主题实践活动,一方面加强员工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大力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表彰。5年来,有17个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或已备案,通过省、部级鉴定投产的轮式拖拉机达3大系列20多个品种。二是科试中心、橡塑机械党委:开展争当“星级员工”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技术能手”竞赛活动,树立创新能手、生产技术能手、质量优质标兵的星级员工典型。
(四)、圆满完成其他各项工作
1、组织党委企业开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活动;选举产生了5名出席区九届党代会代表;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并形成书面调研材料;组织全局人员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2、局纪委、团委、工会、妇联完成了上半年各自工作目标,完成了3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提案的答复工作;做好了信访维稳工作,上半年老企业没有发生群访事件;完成了有关责任部门、配合部门、成员单位的相关工作。
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分析
一、外部形势
(一)、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一直居高位。原油价格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也一直居高不下,使能源、原材料、燃料以及外购动力的价格上扬,对于二头在外企业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二)、国内:四种压力制约企业发展。
1、货币政策带来压力。6月14日,国家公布了5月CPI同比涨5.5%,已经超过5%的严重通货膨胀界限,国家常用消除通胀的货币政策是提高“三率;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利率、人民币汇率”,6月20号开始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今年六次提准,已经冻结银行体系1.8万亿资金,使企业资金链愈加紧绷。汇率持续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最高已经突破靠近6.48元,出口创汇企业赢利空间进一步压缩。
2、用工成本带来压力。目前劳动力资源趋紧,企业要留住熟练技术工人、稳定职工队伍普遍是加薪和提高福利待遇,我区企业普遍加薪10—30%,用工荒和加薪潮加重企业成本;
3、电力缺口带来压力。今年,我市用电缺口最高估计达125万KW,用电高峰将实行限电避峰措施,我区163家耗能高、生产连续性强企业受影响。
4、其他因素带来压力。企业还面临着水、电、运及其他原、辅助材料价格上涨,行业间恶意竞争、企业税负偏高等,这都造成企业的生产成本急剧增加,使企业生产经营极为困难。
二、内部形势
目前,我区工业经济结构现状亦喜亦忧,不利因素是:
1、产业结构偏,行业依赖度高。
产业现状是三大产业集聚度较高,行业依赖性强。从构成来看,机械、冶金、化工三大行业,去年工业产品销售位列全区前三位,占82.63%。其中机械行业,销售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达到60.24%,利税贡献率达到50.73%,工业经济呈现机械行业一家独大的局面。而这三大行业是高能耗、高用电、高资金占用企业,都是宏观调控的重点,大形势一紧缩,马上影响到全区经济。
2、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
全区规模企业237家,去年销售收入超亿元102家,占43.03%,超10亿元10家,占3.66%,超30亿元企业仅1家;利税总额超1000万元82家,占34.6%,超5000万元24家,占10.13%,超亿元11家,占4.64%。
3、研发能力低,自主创新薄弱。目前,全区有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从创新能力来看,除少数骨干企业以外,大多数企业不具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企业的产业链原来比较短,附加值比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目前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4个;2010年五星企业1家,四星企业2家,三星企业4家;中国驰名商标2只,江苏省著名商标6只;中国名牌产品4只,江苏省名牌产品5只。
4、企业观念保守,拓展意识弱。我区有些企业在单个行业里不管是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市场占有、科技能力都可能是“单打冠军”,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对于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引入资本市场、拓展新领域、延伸产业链、走集约发展规模之路的自我意识不强。如:独立上市企业2家(常柴、常林),捆绑上市企业2集(明景电子、三维成套)。
分析后对我区当前所面临的形势的基本判断:宏观形势依然趋紧,经济增长缓慢趋稳;盈利空间继续缩小,效益指标增长回落;要素制约影响加大,中小企业发展堪忧;全区上下加倍努力,全年目标可望实现。
2011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我局将围绕区党代会提出“以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美好新钟楼为总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服务强区、新城引领、民生优先四大战略,强力推进转型升级、新城建设、民生幸福、要素保障、管理创新五大工程”。下半年工作设想:
一、经济工作方面
1、突出考核目标,狠抓企业运行
重点关注开票销售、应征税金等压力大指标,对照全年目标进行再分解、再细化,进一步明确阶段性的调控目标,掌握经济运行动态,进一步注重我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强化制造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和科技创新等工作。完善对重点工业项目、培育工业经济新增点等方面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2、突出发展后劲,狠抓项目建设
源源不断的项目建设,是助推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始终坚持抓项目、扩投入、增后劲、促发展,全力推进2011年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面完成重点项目的年度投资目标。续建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进度,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新建项目要千方百计帮助项目尽快完成立项、用地、规划、环保、建设等前期手续,促进项目的尽早开工。
3、突出扶优扶强,狠抓重点龙头
一是对重点规模企业、列市新经济增长点企业、全区经济总量增量前二十、减量前十的企业进行结对服务。二是着力培育新兴产业企业和“十五百”亿培育计划中的企业,力争年内产值超亿元企业120家,超10亿元企业12家以上。三是积极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有效引导企业做强做大,鼓励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先进制造业的提升发展。
4、突出区域特色,狠抓转型升级
今年年初,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先进制造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规模工业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央企对接计划,我们将紧紧围绕这些计划,结合我区实际,强化产业的整合包装,全面振兴三大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规模企业,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5、突出企业服务,狠抓重点难点
围绕项目推进、企业运行等过程中出现的资金、土地指标、拆迁、企业用工等制约因素,着力寻找破解难点制约的各项有效方法,通过组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银企对接等多种方式,有效破解难点制约;积极宣传区委出台的关于加快经济发展的多个激励政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我区润泽、钟楼投资担保公司,为我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二、党群工作方面
1、围绕“服务企业”宗旨,做好全局工作。
当好“五大员”:当好科学发展的“宣传员”,落实全区发展规划,加快科学发展。当好经济形势的“观察员”,研判宏观政策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当好产业升级的“指导员”,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做大做强。当好项目建设的“协调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早日投产。当好关爱企业的“服务员”,努力做到服务全天候、帮办零距离。
2、围绕“创先争优”目标,做好部门工作。
坚决“六不让”:坚决不让应办工作在本部门拖拉;坚决不让信息传达在本部门断线;坚决不让失误偏差在本部门出现;坚决不让服务对象在本部门遭冷遇;坚决不让不正之风在本部门发生;坚决不让机关形象在本部门受损。
3、围绕“作风建设”要求,做好个人工作。
做到“八要八不要”:做到要好学善思不要自骄自满;做到要开拓创新不要安于现状;做到要服务大局不要推诿扯皮;做到要诚信履职不要言行不一;做到要依法行政不要越权失职;做到要求真务实不要作风漂浮;做到要清正廉洁不要以权谋私;做到要艰苦奋斗不要铺张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