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今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加快转型升级年”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创新驱动的理念,强力推进转型升级工程,着力提升先进制造业。全年重点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节能降耗为突破口,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服务,一着不让,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11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攻坚克难,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计,全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692亿元,实现销售6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7.5%,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100%。分别实现规模工业利税、利润55.7亿元、35.8亿元。产销效益顺利达标,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克难求进保障投入。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入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列区20个重点工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4.5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1 %;列市5个重大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总投资6.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4.6%。
3、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预计,全区亿元以上企业达115家,比去年增加15家,超亿元企业预计完成产值612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89%,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比重大幅提高。规模企业做大做强的成效日益显著。
4、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振兴五大产业发展计划,预计,全年完成五大产业产值571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为83%。大力培育输变电、新型农机、新材料三大特色产业集群,预计年内分别完成产值113亿元、116亿元、112亿元,均将再超百亿元。
5、民营经济健康运行。预计,全年完成民营工业产值415亿元,实现民营工业利税32亿元,时序分别达到101.2%、103.6%;新增个体工商户3600户,私营、个体新增注册资本23亿元,分别完成时序101.4%、104.5%。新增企业技术(工程)中心14家。
(二)扎实推进,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1、四大计划全面落实。先进制造业持续提升,预计工业产销均达691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新兴产业不断发展,预计年内完成新兴产业产值415亿元,同比增长19%,占规模工业比重为60%;“十五百亿”培育成效明显,预计,全区超10亿元16家,较去年净增5家,5~10亿元企业达到23家;央企对接落到实处,今年分三次先后赴上海、西安、北京等地开展央企对接活动,与国药集团、西电集团、中海油、中煤能源、五矿发展、中电装备等央企面对面交流,9.28期间,成功邀请中煤能源领导来我区洽谈对接。
2、重点工程完成良好。今年区委确定的30项重点工程中,涉及到我局的共有4项,分别为先进制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央企对接、节能降耗四大工程,预计到年底,均能圆满完成年初下达的目标。
3、新增长点产出达标。今年,我区列市10个五大产业振兴计划新增长点企业,年计划新增产值20.1亿元,预计,10家企业全年完成产值137.9亿元,同比新增2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5%。
4、节能降耗取得实效。考核指标完成良好。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单位GDP能耗下降3%,将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区能耗下降目标。完成能源审计企业3家,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家,东风农机等6个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顺利完工,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测企业8家。引导常柴股份、东风农机等企业淘汰燃煤锅炉、老式变压器20台套,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
5、有序用电落到实处。贯彻落实《常州市2011年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和《常州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与企业沟通,控制影响,根据有序用电工作方案,做好宣传,让企业理解、落实,做到有情操作,有保有压,将有序用电工作落到实处。
(三)全力以赴,服务企业亮点突出
1、全力以赴为企业争取资金帮扶。今年,组织企业上报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9项,市级项目50项,预计争取扶持资金2800万元。落实《钟楼区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钟委发〔2009〕69号)文件精神,对2010年度符合条件的企业情况进行梳理,选出符合奖励政策条件企业87家,合计奖励金额421万元。
2、全力以赴为企业争取政策帮扶。一是今年8月份起草钟楼区农机产业集群(2011--2020)发展规划,并通过常州市级专家组的评审。二是服务平台建设。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个)、公共服务平台(4个):三是各类企业的培育。省市级高成长型中小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省级中小创新能力建设企业1家、市级行业小巨人4家、省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示范企业、示范项目9家。四是申请省级专利新产品2个。五是申报信用贯标先进企业2家(还未公示)、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家(还未公示);
3、全力以赴为企业搞好各类服务。一是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累计组织800余家企业参加第十三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江苏创新发展成果展、江苏产品万里行(南宁站)、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2011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展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二是组织300余家企业参加中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赴省外体验式培训、精确管理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三是积极参与银政企对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先后组织企业100余家与民生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对接,充分发挥区政府参股投资担保公司作用,全年预计为104家企业开展担保业务,累计达2.46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难题。
(四)围绕目标,各项考核全面完成
1、市委、市政府对区委、区政府的考核: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全年完成148亿元,占全年目标的101.4%;
工业开票销售收入:预计全年完成480亿元,同比增长18%;
工业投入:预计全年完成48亿元,占年度计划100%;工业企业设备投入: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额1.4亿元,折合设备投入9.6亿元,占工业投入比重为20%;单位GDP能耗下降:预计全年GDP能耗下降3%,能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市经信委对区经信局考核:对照市经信委年初下发的《2011年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目标任务书》各项目标任务,除净增私营企业户数和新增担保注册资本两项指标有难度外,其余目标均能完成。
3、区委、区政府对经信局考核:今年区委确定的30项重点工程中,涉及到我局的共有4项。一是先进制造提升工程,预计规模工业产值、工业投入、三大产业产值、工业经济新增长点新增产值均能超额完成任务。二是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完成全区新兴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起草工作,新兴产业产值、三大特色产业基地产值均能完成全年任务。三是央企对接工程,制订实施年度央企对接工作计划,先后组织赴上海、西安、北京开展央企对接工作,于9月28日邀请中煤能源领导来我区开展对接活动。四是节能降耗工程,预计全年GDP能耗下降3%,完成市下达任务;完成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3项,清洁生产1家、能源审计企业3家,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完成20台(套),圆满完成市下达目标。
(五)深入推进,党建工作达到要求。
1、紧扣争创目标,确保工作有特色。一是组织机关和企业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市精神,找准争先创优活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局机关围绕提升作风效能,深入“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开展争当“勤廉高效”先锋。二是企业党委围绕创新创优,建设活力和谐企业,开展争当“活力创新”先锋。
2、注重理念创新,推动发展求突破。一是局机关围绕发展思路、作风、效能、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对照,排查,思考,针对问题和不足下功夫,求突破,力求实现工作的转型和突破。二是企业围绕如何把企业做强做大,引入资本市场、拓展新领域、延伸产业链、走集约发展规模之路上,更新观念,拓展意识。
3、贴近工作实际,创新载体增活力。
一是局机关开展争当“五大员”主题活动,对今年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做到人头清、情况清、进度清、结点清。对全区重点企业产销明、难点明、方向明。二是企业党委:东风农机党委围绕“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和行业最优秀团队”的要求,开展争当“学习创新标兵”主题实践活动;科试中心、橡塑机械党委,开展争当“星级员工”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技术能手”竞赛活动,通过开展“企业要有生命力、党员要有带动力、职工要有凝聚力”的“三有”教育,使全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回顾分析今年全区经济形势,由于受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产品销售价格总体下行、融资难度有所增加、用工矛盾较为突出、城市改造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着不足和困难。表现在,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尚可,但增幅在全市排位靠后。二是部分效益指标不理想。三是部分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分析为,全区经济发展所遇到困难一方面受到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区经济结构有关,主要在,一是我区产业结构偏,行业依赖度高。机械、冶金、化工三大行业,产品销售占80%以上。二是规模企业少,抗风险能力差。超10亿元企业占比不足5%,今年新增规模企业较少。三是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自主创新薄弱,高新技术企业少、星级企业少、驰名著名商标少、名牌产品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