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街道计划生育服务站: 2012年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将继续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4.26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区党代会提出的“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美好新钟楼”的中心任务,以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关注民生保障、促进家庭幸福为目标,稳定基层基础,推进优势项目,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提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水平,为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一、主要指标 1、出生政策符合率: 99%以上; 2、人口信息化建设达标率: 95%; 3、家庭健康服务覆盖率: 90% 4、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80% 5、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 92% 6、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兑现率: 基本兑现 7、出生性别比: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在保持正常的基础上,同比有所下降。 8、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在全区人均9元/年的基础上,2012年保持适度增长。 二、重视统筹协调,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 强化组织领导和协调。召开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会议,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等重点难点问题的讨论和督导,积极建立有利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大人口”工作体制。建立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确保人口计生事业经费稳定增长。 落实目标管理与考核。将人口发展目标落实情况作为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进一步增强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2012年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合理分解、细化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并加强对基层的督查、考核力度,鼓励挖掘特色,打造品牌。 开展课题调查与研究。积极推进“数字人口”公共服务应用平台的后期开发推广,与大专院校对接,在社会事业部门展开人口状况与民众需求的综合分析与对策研究,着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制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策略的基础依据。配合市人口计生委开展人口发展研究工作,完成相关课题研究。 三、营造浓厚氛围,实现人口文化宣传提质 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将婚育新风全方位、多渠道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利用重要纪念日集中开展人口家庭文化宣传活动,运用多种形式积极推进人口文化进家庭、进讲堂、进校园。实施“幸福见面礼”升级计划,面向新生儿家庭,精心打造锦囊式的随访服务礼品,全面提升内涵和品质,优化对人口文化的倡导和人口部门自身的宣传。 加强人口家庭文化建设。注重人口文化宣传载体的建设和宣传产品的开发,结合本地实际打造1-2个市级人口文化示范基地。实施“文化宣传秀”升级计划,开展对各个街道、社区生育文化园、文化街、文化长廊的检视工作,督促对陈旧的户外宣传产品进行更新和效果维护。组织参与市级“幸福家园示范村(居)”和“幸福家庭示范户”创建活动。 优化宣教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宣传员、政务信息员的技能培训,增强对外宣传能力;制定区级宣传政务信息奖励考核方案,充分调动积极性,鼓励各级高度重视各类媒体、各种渠道的宣传,建立面向社会的网络信息通道,扩大影响力;根据实际调整区人口计生专家咨询团和专家巡讲团组成,为基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供助力支撑。 四、规范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继续开展诚信阳光计生行动,做好“12356”阳光计生热线的宣传和维护工作。落实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审批,推进政务公开,建立群众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维护机制,积极争创省市级“阳光计生示范单位”,深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街道和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创建活动。严格执行生育政策,加大违法生育案件查处和社会抚养费征缴力度,同时加强生育政策的指导,鼓励和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 提高信息质量。积极融入城市综合服务管理 “大联动”机制,保持与公安、民政、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 的信息互联互通,不断提高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的采集率、准确率和建档率。完善信息变更及质量管理规范,深入做好结婚信息、出生信息的核查工作,大力提高出生信息的准确率和及时率。进一步探索“实有人口”和“实有房屋”信息的采集维护、统计分析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本区户籍人户分离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健全利导机制。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的登记发放工作,确保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国家新标准发放到位。全面实施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特扶办法。做好持证退休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的宣传公示、登记录入和解释调解工作。进一步完善特殊困难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规范计划生育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推进计划生育伤残死亡家庭养老帮扶行动,拓展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渠道。 五、深化“惠福万家行动”,拓展家庭健康服务 实施人口家庭幸福工程。结合市人口计生委《人口家庭幸福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联系本地实际,开展“幸福优孕、健康宝贝、阳光花季、金色年华、真情关爱、生育关怀”六大行动,藉此深化钟楼区“惠福万家五年行动”。从关注民生着手,拓展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依托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社会公共资源,积极打造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中心。 把关出生人口素质。继续抓好婚育一站式服务,优化服务流程,赠送优生优育大礼包,加大优生优育宣传力度。钟楼区作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项目单位,对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做好宣传和发动,全年完成500对的待孕夫妇健康检查工作。规范开展病残儿医学鉴定工作。组织开展不孕不育患者免费体检活动。 提升生殖健康水平。开展规范化的随访服务,指导群众自主、知情、负责任地选择避孕节育方法,落实避孕节育手术费用报销。开展新一轮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工作,组织无业、失业已婚育龄妇女及特困家庭妇女病普查工作,开展“5月少数民族关爱月”活动。完善社会化、多元化的药具发放体系,实现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服务均等化目标。 六、关爱新市民,实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工程” 真情服务促均等。加大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推广“阵地联建、管理联动、信息联通、服务联享、知识联普、民生联帮”六联工作模式,落实“六免两优惠”政策,开展“关爱新市民 服务‘一核八园’”主题活动,为2500名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免费进行生殖健康检查。推动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新经济组织、非公企业、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计生协会组织建设,成立“计生协+党支部”会员单位;流动人口计生协会覆盖率达85%以上。 信息建设助管理。强化对流动人口信息系统的运用培训,提高网络化协作水平,提高信息入库量和入库率,确保各项信息的实时采集、录入、反馈工作。开展北港、五星困难流动人口分娩点项目,将信息管理寓于服务。3月中下旬和9月集中开展流动人口信息清理核查活动。做好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加大区域协作和双向考核力度。 七、推进群众自治,丰富协会工作内容 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指导基层协会按时换届,督导基层协会规范化建设,做到有“计生协会”“会员之家”挂牌、有活动场所、有服务项目、有活动制度、有宣传队伍、有文体器材,不断扩大基层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网络的覆盖面,重点推进流动人口集聚地、高校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 推进“中荷太阳花”国际合作项目。按照项目方案的时序进度,认真实施各项工作计划。开展青春教育和 幼儿生活技能培训两大项目的目标人群需求分析,组织同伴教育及师资培训,在白云社区“太阳花”青春健康援助基地常规开展花语系列服务,在花园新村幼儿园开展相关教学和观摩活动。适时开展外部交流和取经活动。 开展生育关怀行动。集中开展5.29群众性的宣传服务活动,开展“亲情牵手,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号召协会会员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继续开展“早教双体验”活动,完善“政府购买、群众普惠”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早教亲子园地的功能,促使人口早教体验推广活动常态化运作。培育并积极申报市级生育关怀帮扶基地,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促进就业、改善生活提供及时帮助。 八、力抓队伍建设,巩固基层基础 重视培训。继续开展钟楼区人口计生干部每月一讲,以高层次、大容量、广视角的授课内容,增长人口计生干部的智慧,增强服务育龄群众的能力。继续抓好“一证三师”培训,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参加国家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师、家庭计划指导师两个系统的培训考试,加快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 鼓励创新。继续开展年度工作创新奖评比,鼓励各街道计生服务站立足基础,充分整合资源,发掘自身优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拓宽工作思路,以更丰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争当标兵。在系统再掀创先争优的热潮,积极参与创建“世代服务窗口”、“便民维权窗口”、“生育关怀窗口”和“争做国策服务标兵”等活动,组织开展“下评上”“双评活动”等,激发广大人口计生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学业务、学技能,帮群众、做好事,争优秀、作表率,为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灌注不竭动力。
钟楼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