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区财政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三年翻番的目标,紧扣全区城乡一体发展主题,以“两个率先”的精神风貌,认真执行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各项事业开创全新局面,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2003年全区的财政收入指标为43520万元,预计完成财政收入54000万元,完成指标的124.08%,比上年增加16716万元,增长44.83%。
一、围绕城区三大发展战略,加强财源建设。我们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改善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培育和壮大财源。一是大力促进开放型经济及钟楼开发区的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对省级钟楼经济开发区及新闸镇(钟楼经济开发区北区)的财政扶持政策。2003年在保障执行区对北港乡财政结算的同时,按政策和体制向开发区结算下拨财力近2500万元,确保各项优惠扶持政策的到位,保障开发区落户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继续落实税收效益奖励、利税前十名企业奖、招商引资奖、发展经济突出贡献奖等多种措施,调动和促进了全区各级各部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内外资本到区开发兴业的良好政策环境;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财源体系。三是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激励作用。在执行预算安排的科技、农发资金的同时,协同区经贸、科技、农林、农财部门争取到上级技改贴息资金92万元、科技扶持资金130万元、水利及农村路桥改造资金110万元,支持了重点税源企业的发展,加快了乡镇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四是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今年共有9个单位进行了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及产权界定工作。房管、市政等部分事业单位中经营部分将通过改革、改制进入市场。五是进一步优化了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全年支农支出预算安排和执行确保了“两个高于”的要求。六是积极配合市局开展了新一轮区财政体制的调查测算、税收属地管理的界定工作。
二、强化征收管理,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财政部门会同、协调国地税部门,及时分解下达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征收入库工作。定期进行税源税种分析,逐月抓好收入进度。在非典疫情发生后,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信息,研究其对收入的不利影响及相应对策,把非典疫情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税改方案的实施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纳税积极性,截止到去年11月中旬,已足额完成全年的农税征收任务;新增耕地占用税800万元;在房管部门的密切配合下,2003年的契税征收额比去年同期净增200万元。另外,在做好预算外收入征收并确保实现两个“百分之百”的基础上,我们认真执行将有关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全年预计完成行政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605万元,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收入任务。
三、深化预算支出管理改革,努力构建公共财政支出框架。2003年仅上级政策性规定和必须新增支出的行政事业单位岗位补贴、城管执法、公安协管、计生协管、社保协管、非典防治、南北挂钩单位草危房改造资金及社区居委会、住房公积金标准提高等方面,全年财政的新增支出就达到了1239万元,使区财政的支撑能力经受了巨大的考验。
为了保障必须的支出,保障重点经费的到位,我们按照进一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深化预算支出管理改革,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力保障财政全年收支平衡。一是坚持“调整结构、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加强管理”的原则,优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障资金等事关政权运作、社会稳定的重点支出需要。把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性资金的支出作为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办法,将所有的应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真正做到了应保尽保,努力构筑社会保障网络,准确、及时发放生活保障金,今年城镇及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支出比去年增长89%,切实保障了城镇农村生活有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们认真贯彻上级精神,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全力支持防治“非典”工作。全区各级财政部门共拨“非典”防治专款127万元,为建立“非典”防治快速反应机制、工作经费及患者救治费用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继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去年社区经费比上年增长29.27%。三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按照《常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落实我区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去年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财政转移支付近400万元,用于村级提留及经济薄弱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农户税改后的增负方面的补贴。同时,及时支付了农业税附加、灾情减免、社会减免资金,确保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落实。四是继续大力推进政府采购。在全面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细化政府采购目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目录范围,将工程项目、教学仪器及医疗器械等逐步纳入政府采购。今年全区政府采购金额累计达72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0万元,节约资金87万元,节约率12%。五是加强财政专户资金支出管理,严格控制非正常支出。对专户单位的每项开支均实行审计报批制度。对规定范围内的基建工程项目支出,均按要求进行审计监督。去年共报审135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土建、维修和装潢项目,累计决算总额1972.07万元,核减决算265.19万元,节约率13.45%。六是对法院实施部门预算试点工作,为今年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部门预算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
四、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切实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在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管理制度,加强对重点部门的票据管理和服务,严格票据缴验和银行账户管理,加强了收入解缴查验。在加强收费管理方面,坚决制止乱收费,取消不合理收费,纠正违规收费。对部分不体现政府职能的收费坚决转为经营性收费,停止供发财政票据。在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方面,加强罚没财物管理,严格执行罚没票据缴验制度,对罚没票据一律实行先验后领,对所有罚没收入全部实行罚缴分离,严格规范罚没物资管理。在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方面,以预算内外收入为重点进行增收堵漏,对预算内外支出跟踪问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检查机制的效用。2003年,我们参照执行市财政局制定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操作规范》和《财政检查工作纪律》等制度,先后组织开展了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政府采购、会计信息质量情况、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和农业税政策执行情况等专项检查。同时,协同其他部门对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教育收费政策执行、民政经费执行情况和全区收费公示情况进行了检查。查处和纠正了一些单位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真正做到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并重。在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组织开展了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会计法规知识竞赛活动;共举办了6期培训班,对辖区内2900名财会人员进行了2003年度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