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2012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更是攻关之年,我们将坚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科技钟楼”既定目标,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八大工程”,更加注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科技竞争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增创钟楼科学发展新优势,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2012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目标
1、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达到40亿元,占工业投入的比重力争达到70%;
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30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力争超过65%;
3、企业技术开发费投入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20%;
4、申请专利2000件,授权专利1200件;
5、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协议金额超过5000万;
6、引进领军型创业团队10个,高层次人才20名,重点做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人才的引进工作;
7、新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外资研发机构等企业研发平台20个;
8、推进钟楼区“612”工程,重点培育12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9、新增国家标准高新技术企业15家;研发高新技术产品200只、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0只;新认定省、市民营科技企业100家;
10、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超过120项。其中“863计划”、“国家创新基金”、“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等国家级项目20项;申报“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省创新资金计划”和“省外资研发机构”等省级项目30项,“常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70项,力争获市级以上科技经费3000万元。
三、主要措施
2012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五“优化”、五“培育”:
1、优化服务企业举措,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计划引导、落实政策、产学研对接等工作,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通过这些企业的辐射带动,打造完整产业链。以行业协会、特色产业基地为纽带,尝试联合攻关,实现设备、人才和技术的共享,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
2、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培育拓展自主创新源头。
以项目为抓手,重点推进3--5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10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15省级科技支撑项目、10项市重点科技发展项目、50项产学研对接项目和50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3、优化孵化载体架构,培育完善创新创业平台。
以申报“一室两站三中心”为契机,引导企业搭建创新平台。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部门对钟楼科技创业园、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建设的扶持,引导新闸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运河5号创意设计产业园加强软硬件建设。引导、扶持、建设好输变电设备、复合新材料和感知信息三个科技产业园。
4、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012年,全区专利申请力争在2011年的基础上稳步增长,同时,我们将开展知识产权四大工程,即专利质量提升工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专利质押贷款融资工程,给予企业集成服务,加快创新成果转化。
5、优化人才引进模式,培育高层创新人才梯队。
在总结全区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团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钟楼产业特点、符合钟楼经济实力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加快引进一批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重点是掌握核心技术、市场运作能力较强的科技创业人才。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