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全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区政协的有力支持下,财政部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在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克难求进、应变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狠抓增收节支,稳步推进各项财政管理和财政改革,较好地完成了区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
(一)2012年财政收支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2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35亿元,同口径比2011年增长12%。全年预计完成35亿元,完成全年年度预算的100%,同口径(下同)比上年增长12%,增加3.7亿元。
在全区预计完成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构成中,增值税预计完成37078万元,增长12.18%;营业税预计完成114418万元,增长12.72%;企业所得税预计完成35076万元,下降9.11%;个人所得税预计完成16113万元,下降15.31%;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完成54664万元。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2012年全区财政支出预算为106745万元,因事改企、幼教、社区卫生等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绩效工资及住房补贴提高基数增支、优抚对象及低收入人群提高标准经费增支、学校及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标准等政策性增支,以及开发区和街道财力增加而增支等因素追加支出和增加专项支出等,全区财政支出预算调整为237318万元。其中:1、年初预算安排支出106745万元;2、追加支出6815万元;3、其他不需要追加的一次性专项支出123758万元(含行政性收费、土地出让金、结算补助和省市专款等支出)。
2012年全区财政实际支出预计完成237318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支出的100%,比上年决算支出同口径下降3.16%,减支5213万元(主要是土地出让金减少而减支)。其中:区本级预算支出预计完成8932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支出的100%;开发区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061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支出的100%;街道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972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支出的100%,其他预算支出预计完成77655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支出的100%。
区本级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92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下降11.69%,减支1313万元。主要是上年同期有文明城市创建一次性专项经费等。
2、公共安全支出7231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72%,增支700万元。主要是办案补助经费增支。
3、教育文化支出24519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19%,增支759万元。主要是实小、鸣珂巷幼儿园市属学校下放和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标准增支。
4、科学技术支出 540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25%,增支170万元。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05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7.69%,增支1004万元。主要是运河山庄老年疗养院建设经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提高标准增支和新增一户多残、农村籍退伍老兵生活补助、老烈子女抚恤经费。
6、医疗卫生支出685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8%,增支100万元。主要是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标准增支。
7、环境保护支出57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3%,增支7万元。
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585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4%,增支521万元。主要是长效管理经费和社区经费提高标准增支。
9、农林水事务支出88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9.32%,增支75万元。主要是市补助的农业专项经费增支。
10、其他支出4038万元,主要是援藏援疆援青海藏区对口援建经费。
根据全区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2012年预计总财力为237318万元,追加调整后的支出预算为237318万元,实际决算支出预计为237318万元,全区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2012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1、全力以赴支持转型升级,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在调优经济结构、推进科技创新、帮助企业攻坚克难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全力落实区委、区政府“创新驱动加速年”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全面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及时办理出口企业退税和小型微利企业减免税,全年退税和减免税收9110万元。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政策,推动企业扩大有效投入抵扣增值税,全区5832户企业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17200万元。实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调减和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全年达6582万元。二是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梳理和研究各类政策措施,会同发改、科技、经信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落实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扶持资金20502万元,引导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产业调整升级。三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建立奖、贴、引机制,多管齐下,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升级发展,安排支持企业发展各类专项资金达14701万元。其中,支持服务业发展资金 1500万元,制造业发展资金3500万元,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资金2602万元。支持加快企业上市工作。安排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奖励经费 100万元,创优企业发展环境。四是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强与金融、信托机构的深入对接与合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委托贷款、信托等多种方式融资。今年以来,已累计调度资金20.25亿元,有效地帮助开发区、各街道解决了融资难问题,确保了全区重大项目的实施。
2、全力以赴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健增长
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总体偏紧、财政减收增支因素明显增多的大背景下,组织收入工作面临较大困难。全区财税部门迎难而上,积极落实综合治税的各项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征管工作,实现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强化目标责任管理。根据年初人代会和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及时合理分解收入任务,落实征管目标责任,将完成公共预算收入任务列入区对开发区、街道的经济考核目标,实施财政收入目标考核奖励办法,切实增强组织收入的主动性。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国地税、工商、房管、建设等部门的协作,全方位协税护税,实施第三方信息比对,有效堵塞征管漏洞。按照周通报、月分析的要求,建立健全收入完成进度、收入质量通报制度和收入分析例会制度,密切关注财政收入动态变化,分析存在问题和收入形势,共商增收对策。三是坚持“大”“小”税源并重。加强重点行业、重点税种以及重点纳税大户的税收管理,强化对搬迁补偿企业的跟踪管理。强化“零星税源”和“一次性税源”的征管,挖掘增收潜力。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实施非税收入目标考核奖惩办法,提高征收积极性。强化非税收入分析及票据管理,不断提高非税收入征管质量,增强财政收入调控能力。
3、全力以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幸福工程有序推进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科学技术发展、城乡社区建设等各类社会事业支出达103254万元,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3.99%。一是稳定“三农”投入。全年支农支出55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53%。其中:积极组织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完成项目5个,奖补资金60万元。安排21.7万元,推进农桥项目的建设。支持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农业龙头企业培训示范工程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发展支出245万元,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安排1360万元,支持以河塘整治、河道保洁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落实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惠农政策,兑现补贴资金450万元。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年社会保障支出21408万元,同比增长28.72%。及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人均每月80元提高到110元,60年代下放和知青半家户老年补贴由人均每月220元提高到250元。失地农民老年保养金标准提高至500元/人.月,全年投入近亿元,保障标准全市最高。城市低保应保尽保,为2732户低保家庭 4708人累计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2509万元,物价补贴116万元,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 638万元。积极落实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伤残退伍军人生活补助和60岁以上农村老兵、老烈子女抚恤金等政策,全年共为492名符合条件对象发放补助518万元。支持养老助老事业,投入1340万元,建设运河山庄老年疗养院。支持残疾人事业,用于建设钟楼区残疾儿童教育庇护中心、低保残疾人送时服务补贴等残保专项资金132.92万元。三是加大教育文化投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教育支出“三增长、一提高”。全年安排教育支出30708万元。其中:安排209万元提高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将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至600元、 800元。加大对教育重点建设工程和校安工程的支持力度,筹措资金2000余万元,对市实验小学平冈校区、花园小学、勤业小学、清潭实小实施校安工程,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支持学前教育,落实幼儿园绩效工资2034万元,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在去年率先在全市实现从无到有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高标准至每生每年280元。投入550余万元,建立刘海粟美术幼儿园分园,支持扩大全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更好地满足钟楼百姓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安排文化专项经费126万元,支持 “喜迎十八大 欢乐社区行”文化精品节目巡演、新闸荷花节、全民健身日等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四是支持卫生惠民工程。全年安排卫生支出8870万元。重点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执行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9类22项扩大到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增加到人均45元,累计安排资金达2277万元。建立稳定长效补偿机制,今年拨付3006万元支持社区卫生人员实施绩效工资,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和结报率,年人均筹资标准达486元,个人自付比例全市最低。全年发放合作医疗救助资金216.35万元。五是加大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投入。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提升工程实施,全年安排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478万元,长效管理经费13167万元,环卫营运服务中心建设经费3525万元。落实社会综合治理经费2103万元,支持法治平安钟楼建设。支持12349便民服务平台提升工程。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和社区工作经费调整政策。
4、全力以赴深化财政各项改革,财政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致力于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切实推进和深化财政各项改革,把抓管理、促绩效作为财政改革的主攻方向,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一是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政府采购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机制,从预算编制下达、执行、支付、控制、进度考核等六大环节提高预算执行管理水平。二是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严格按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办法,清理整顿各级财政账户。及时分析应对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踊跃参加财政部“利盟杯”政府采购百题知识竞赛,进一步推动政府采购法律法规普及推广,不断提高政府采购活动规范化水平,全年共完成采购项目637项,采购金额3565.74万元,比预算节约资金446.43万元,节约率为12.52%。四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改革。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如:严格按资产转让规定手续办理检察院老办公大楼(西新桥二村99-2幢)转让给荷花池街道事宜。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清查工作,依托市产权交易所平台公开拍卖机关淘汰车辆18辆,取得拍卖收入103.12 万元,有效实现了国有资产增值最大化和国有产权的有序流转。五是有序开展会计管理工作。严把会计从业资格的准入关,认真组织辖区内5000余名会计持证人员参加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会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做好代理记账机构监管和审批工作。组织辖区内代理记账机构负责人报名参加常州市财政局、经信委等联合举办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专题培训,为2013年起全面贯彻落实小企业会计准则做好知识储备。六是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创新财政监督方式,完善“大监督”财政机制,建立查前约谈、查后沟通的监督检查项目一体化机制。开展财政票据管理和使用、慈善临救(包括大病补充救助)资金、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对全区3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心、站)2011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政策提供依据。七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政权力运行。梳理、规范财政业务流程,界定、明晰和细化岗位职责,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使财政资金和权力运行过程更加安全规范。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专项支出使用,努力增强预算管理的约束力和执行力。
各位代表,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财政收入征收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同时,由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保等重点支出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事业单位人员实行绩效工资等政策性刚性支出急剧增多,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实现收支平衡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全区建设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银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银监局《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清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规定,停止了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区财政想尽一切办法,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和资源组织资金,缓解了资金严重紧缺的局面,最终解决了开发区、各街道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问题,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过去一年异常困难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结果,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乏力。主要原因是我区规模企业较少,高附加值企业不多,支撑经济增长的重点项目不多、体量不大、建设不快。二是可用财力缓慢增长和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的矛盾更加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三是开发区、各街道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基层财政运行较为困难。四是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3年全区财政预算草案
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区委九届五次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发挥财政预算的引导和调节功能,支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支出结构,保障行政、社会事务、事业机构的正常运行,提高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六个现代化”建设,促进我区经济、科教、城乡、生态、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3年财政预算安排原则:一是积极稳妥,量入为出的原则。财政收入预算的安排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依法征管,应收尽收。财政支出预算的安排既体现实际需要,又考虑财力可能,努力增收节支,做到财政收支平衡。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以提高公共财政服务能力为着力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重点支出,努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三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原则。坚持厉行节约,提倡勤俭办事,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按照以上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013年全区财政收支预算初步安排为:
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38.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预计收入增长10%左右。
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为109614万元(2013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与2012年财政实际支出预计完成中的第1项同口径,不含追加支出和其他不需要追加的一次性专项支出,下同),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69 %。其中:区本级支出预算为74159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35 %;开发区支出预算为 2241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1%;街道支出预算为13041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53%。
区本级主要支出项目: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25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9%,增支136万元。主要是人员经费正常增支。
2、公共安全支出4617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75%,增支167万元。主要是检察院、法院在职人员增加而增支。
3、教育文化支出2414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8.55%,增支3777万元。主要是幼教实行绩效工资和实小、鸣珂巷幼儿园市属学校下放及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标准增支。
4、科学技术支出5400万元,与上年持平。
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71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2.16%,增支1270万元。主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和抚恤经费标准提高及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绩效工资增支。
6、医疗卫生支出5272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7.26%,增支776万元。主要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和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标准增支。
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20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6.92%,增支855万元。主要是环卫实行绩效工资和社区经费提高标准增支。
8、农林水事务支出406万元,与上年持平。
9、其他支出150万元
我区2013年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很复杂,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我区经济运行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完成2013年度财政预算草案中安排的收入任务,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同时我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的支出需求很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改善民生支出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预计2013年我区财政收支矛盾更为突出,再加上各项政策性增支因素和年度内一些不可预见的支出,财政平衡将十分困难。为此,我们只能从紧安排2013年度预算,一些部门、单位的支出需求难以完全满足,请大家理解。同时,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心和支持财政工作。请各部门、各单位务必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厉行节约、精打细算、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同时我们将狠抓增收节支,严格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力争实现2013年度财政收支平衡。
三、完成2013年预算的主要工作措施
2013年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 “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重要一年,更是钟楼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全区财政部门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 “转型升级突破年”活动为契机,抓收入、促发展、惠民生、强管理,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服务发展大局,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财政部门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坚持政策扶持,服务引导,资金扶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管理和调节经济的职能,通过财税政策和支出结构的调整,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培育和壮大地方财源。二是继续积极向上争取各类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重点支持依托津通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平台发展的设计、商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高服务业产值占比水平。加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先进制造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三是优化服务企业举措,营造良好的财税环境。稳步推进营改增工作,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盘活政府资源,提高资产运作和融资能力,为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区级债务分析和融资平台财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支付风险。五是注重投入产生的效益,强化项目筛选,创新扶持方式,确保产业扶持资金投向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做到“输血”与“造血”紧密结合,真正把有限的财力资金用在刀刃上。
(二)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围绕全年收入目标任务,财税部门要落实有效的征管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为钟楼的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一是要抓紧抓早,及时细化分解落实全区财政收入目标,继续实行周报制,不断完善征管措施,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二是加强与国、地税的协调衔接,深入开展信息交流与联系,分析税收增减变动原因,主动配合征收部门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重点是做好对销售与税收不匹配、纳税行为不正常的企业的梳理监管,以及建设过程中有政府性专项资金拨付的企业纳税情况的清理,把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三是抓好零星税源委托代征。通过完善内部监管机制和分成机制,提高征收的工作质量和积极性,做到 “抓大不放小”,堵漏增收。四是继续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工作。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征收入库。加大对国有集体资产尤其是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力度,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将开发区、各街道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五是创新征收管理思路。对拟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的税收情况、地方财政收入情况进行效益预测和评价,杜绝“只占资源,没有效益”和“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
(三)坚持以民为本,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一是加大对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优化教育结构和资源,支持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二是落实卫生惠民政策。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进程,着力扶持发展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三是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残疾人帮扶工程”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现有助残优惠政策。支持提升社会化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继续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扶持政策,支持劳动者技能提升工程。四是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支持清水、蓝天、绿地工程,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执法监管能力的建设。五是支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科学管理,继续稳步推进各项财政改革
立足优化管理,持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效率与效益。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式,推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目标管理、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积极探索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公正性。继续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预算管理,不断强化预算约束力,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进一步简化和规范操作流程,逐步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建立健全财政账户管理制度、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保障财政资金支付安全。三是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管理。贯彻落实2013年政府采购目录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拓宽采购范围,提升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加快推进财政绩效管理。探索绩效目标管理方法,扩大绩效管理试点工作。五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收益监管机制,实施有效激励措施,盘活存量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不断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加快出台《钟楼区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废物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和《明确钟楼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规定》等资产处置配套文件,杜绝单位自行处置,违规处置现象,实现处置规范化和收益最大化。六是加强基层财政管理。重点加强对财政分局预算收支管理,建立管理网络,规范科目,规范收支。建立对基层财政干部和全区财务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制订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考核项目和指标体系,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岗位交流力度,建立健全区、街道合理有序的财政干部培养教育机制及锻炼交流机制,科学配置人才资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进一步开拓创新,振奋精神,克难奋进,扎实工作,为“合力建设新钟楼,率先实现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