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2011年9月——2014年8月)
2010年,国家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对学前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使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倍受鼓舞。为了更好地推进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的发展,使各项工作在新时期新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条件下有新的突破和进步,我们结合本园实际,特制定教工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幼儿园发展情况分析
一、幼儿园概况
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始建于1983年,前身是常州市清潭新村第二幼儿园,1996年更名为常州市钟楼区科技实验幼儿园,是钟楼区乃至常州市唯一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幼儿园,现开设有大、中、小15个教学班,在园幼儿580人,教职工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市骨干教师1名,市教坛新秀2名,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1名 ,我们先后参与过国家教委“九五”科学教育重点课题,江苏省“十一五”做中学重点课题的研究,幼儿园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基地”、“常州市做中学项目单位”、“钟楼区项目特色幼儿园” ,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级示范园的标准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完善、提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身心健康、好学善思、动手探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以“科技启蒙”为办学理念,秉承“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办园宗旨,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求索、改革创新,如今,在幼儿科技教育方面已颇有收获。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先后被评为“常州市文明单位 ”、“常州市优秀科普基地 ”、 “常州市卫生保健示范单位”
二、发展优势
(一)办园质量高,特色鲜明
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注重幼儿良好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以幼儿科技活动为主线,注重幼儿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至1995年确定“科研兴教,科技办园”的指导思想,我园在幼儿科技启蒙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以全面教育为基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把幼儿基础教育和科技教育融为一体,形成系列化园本课程。《让智慧飞扬起来》系列材料——《幼儿园科技活动实践与探索》、《幼儿园科学小故事集》、《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集》,把我园特有的“八个一”科教活动:小游戏、小实验、科普实践、科学小制作、科技节等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小科学家”。为了使家长成为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幼儿园又进一步探索出“家园共育”特色。于2009年底成立“家长联谊会”,定期开展家长代课日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6场由1200余名家长参与的全园性的家长联谊会系列活动。家长来上课,教师当助手,是幼儿园2011年探索的又一特色家园共育模式。使孩子们受到多元化教育。通过家园交流,谋求幼儿教育价值取向的统一,打破时空界限,让孩子自由、健康成长。
(二)园务管理精细,爱岗敬业氛围已经形成 积极推行精细化的三维管理理念,即刚性的制度、科学的机制、人文的关怀。以各项制度为依托,抓好常规、抓紧细节、抓实过程。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园领导班子团结实干,勇于创新。
(三)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和过硬的保育后勤队伍 我园师资力量总体素质较高,有一大批创新意识强、理论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各个岗位的中青年教师,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100%,小学高级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50%。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带动了幼儿园较为浓厚的教育科研氛围,广大教师结合自己的岗位,撰写学习笔记、体会,并进行交流,为幼儿园发展奠定了科研基础和理论基础,教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幼儿园有一批长期从事保育、后勤工作的骨干,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为公办幼儿园始终重视抓改善幼儿伙食,提高膳食质量,对食品的采购、食物的保管和炊事员的工作等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及时指正,及时听取班级与家长对膳食工作的意见,及时给予反馈调整,使幼儿食谱不断得到落实和提高,家长非常满意,从未出现食物中毒事故。财务管理比较严格,经费预算执行到位,分清主次轻重,合理安排经费开支,账目清楚。幼儿园保育和后勤工作人员的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比较强,保证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齐全良好的硬件设施 幼儿园大中型活动器械齐全,摆放合理,便于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运动和游戏。为更好地激发幼儿探索和发现,幼儿园设有富有童趣的沙池、嬉水池、动物饲养角。因地制宜开辟、规划小小种植园,使每个班幼儿都能亲手种植与观察,接触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幼儿园引进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安装有校园广播系统、监控系统、智能晨检系统、园内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设备、内部电话系统,实现了班班有网络,教师人人有电脑。先后建立了多媒体综合教室、幼儿科学探究室、幼儿科学游戏室、蒙氏室、幼儿阅览室等。
三、存在问题
(一)招生规模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群众需求 我园处在中心城区,交通便利,周围小区密集,高校云集,文化氛围浓厚,具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生源基础。目前共有15个班,每年招生180人左右,不对外招生,主要满足系统内的入园需要。但随着近年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激增,入园幼儿的数量越来越多,由于我园在当地口碑比较好,使得幼儿园招生压力一年比一年大,已远远满足不了系统内及周边单位的需要,更别说附近社区和居民的需要。由于每年招生压力过大,致使幼儿园大班额现象非常严重,每班均超出规定范围30%,加大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了安全隐患,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二)场地有限,满足不了更高标准的教学需要 我园建造于80年代初期,是老小区的新村配套幼儿园,场地面积小、专用教室活动空间不足40平米,专用设施配套不齐全,没有班班配有盥洗室和厕所,使用起来十分不方便,而且房屋已经老化,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多年来需要经常维修。为了满足群众入园需要,我们压缩了部分幼儿功能室进行扩班,但是,幼儿功能室的压缩与幼儿的发展需要不符,满足不了更高水平的教学需要。
(三)师资结构和培养问题
我园老教师比较多,35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这部分教师是幼儿园的骨干和宝贵优质资源。但近几年幼儿园新招在编的年轻教师不多,所以总体上教师结构处于不够合理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后续发展。由于我园存在两种性质的教师,在编教师和同工同酬的教师,同工同酬的教师由于待遇和编制得不到保障,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师流动性较大,这给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师资力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一部分教师素质不够高,幼儿园目前还存在不是本专业毕业的教师,所以整体专业水平存在差异。
(四)幼教科研和园本课程研发有待加强
随着幼教事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依靠 “五大领域”课程,我们对多元智能理论、做种学的理论学习选择和消化吸收不够,尚未建立起符合本园实际并为本园文化所融合的系统的园本课程,具有本园特点的课程体系的研发亟需加强。
三、三年发展具体目标
(一)课程建设
总体目标:
坚持以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为切入口,结合本园实际,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规范丰富拓展型课程;倡导团队互助、循环推进的教科研新模式,逐步形成新课程园本化的精彩课程。
第一年目标:(2011年9月—2012年8月)
1.夯实基础型课程,完善拓展性课程内涵。
2.围绕幼儿园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申报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做好市级课题的开题和实施工作。
具体措施:
1.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深入推进二期课改,以基础型课程为基础,全面有效地协调好常规保教工作的落实:解读运动、生活、游戏、学习内容。
2.根据近几年教育教学经验梳理、规范、提升基础课程精华,形成步调一致的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包括:时间安排、计划设计、评价方法等表达方式。
3.组织开展各园所“骏马奖”“耕耘奖”竞赛“示范工程”教学展示活动,聚焦课堂,关注孩子,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4.完成5个项目,分别是: “幼儿园教研组建设网上论坛”、 “教师专业发展远景目标引领”、 “以人为本,以德立人”、 “以反思型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在探究、合作和自由对话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对话式学习,提高教师德专业能力”
第二年目标:(2012年9月—2013年8月)
1. 继续完善园本课程。
2. 倡导团队互助、循环推进德教科研新模式。
开展新课程园本化实践活动。
以科学探索活动为主课程,以幼儿关键经验的研究为抓手,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涵,推出和完善幼儿关键经验综合评价
第三年目标: (2013年9月——2014年8月)
申报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促进幼儿多感官学习的幼儿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并组织实施。
1.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开展“团队互助,循环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合作小组。以市级课题“运用典型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为抓手,共同开发出和建立“园本科探活动范本”
2.推出集团精彩课程:科学启蒙、探索创新、关键经验的典型案例。
(二)队伍专业发展
总体目标:坚持教师专业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弘扬社会人文精神,提升集团核心竞争能力,优化人力资源,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第一年目标: (2011年9月—2012年8月)
1.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程序化、法制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建设,构建和谐的用人制度。
2.以应用为抓手,推进科技幼教信息化工程建设,构建信息技术与园本特色课程整合的开发与实施平台,提升教育价值。
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师德师能等一系列活动。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3.进一步完善多元用人机制.
4.完成“十一五”师资培训方案。
5.全面启动星级工资分配方案。
6.开发一系列精品的教师培训项目。
7.发挥信息优势。
8.完成2个项目:
项目之一:优化人力资源;
项目之二:现代便捷的信息网络。
第二年目标: (2012年9月—2013年8月)
继续做好人才引进和流动工作,确保教工队伍滚动升级,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1.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学历水平和新进教师的入职门槛。
2.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保健员”的规范用工机制。
3.初步构建以校本研修模式为重点的师训工作。
第三年目标:(2013年9月——2014年8月)
加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
加强职后培养。至2014年,幼儿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0%。
创设星级岗位教师、骨干教师的展示平台,打造一批的领军人物。
3. 加强校本研修的推进力度,开展教师发展的达标建设,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
4.优化高级职务结构。
(三)社会辐射带动
建立社会教育基地,实行精致管理,共建基地,扩大品牌影响力。坚持教育资源共享为基础、品牌创建为纽带以及规则共同为依托的教育经营模式。
1.实行精致管理,大力推行集约型经营。
2.以常规项目为引领,扩大影响力。
规范程序,建章立制,继续完善后勤社会化运作。
2.继续规范“5个抓”:
3.各园所制定节约能源具体措施,落实到人。增强“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的意识。
4.拓展周末亲子活动形式,与社区学校联合开展,扩大辐射的力度。
5.完成1个项目:完善市场化运作
完善健全联合、共建、实见习、带教基地,形成示范。
1.利用家长、社区、网络等多种资源,完善社会教育基地建设,发挥“十个基地”示范引领,辐射教育的作用。
2. 每学期3次以上市区外市异地执教,示范教学
3. 加深做透“五个抓”,制定考核标准,推进、完善绩效。
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以制度具体化、服务人性划、能力多元化的格局提升为家长幼儿幼儿服务的含金量,扩大品牌影响力。
1.制度定点定岗,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细节,努力提高幼儿园后勤服务质量与服务的效益。
2.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姐妹园先进经验,不断丰富、提高一线人员的实践能力。
3.与社区强强连手,推出亲子育儿的品牌项目1——2。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完善领导体制。
2.加强评估指导。
(二)制度保障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治园。
2.完善绩效评估。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三)经费保障
1.安排专项经费。
2.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3.建立奖励机制。
(四)管理文化保障
1.确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
2.树立家长满意的质量观,塑造集团品牌影响力。
3.形成“能上能下”、“合理流动”教育人力资源优化策略。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幼儿园。
5.形成和谐大气、追求增值的人文环境
一个“品牌”被顾客接受的程度关键是取决于企业能否把自己的经营理念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像海尔“真诚到永远”、沃尔玛“让顾客永远买到最便宜的商品”的理念,如果不是落实到经营管理的每一环节,不是体现在每一名员工的行为上,那么这一品牌也必将消亡,顾客也将离它而去。科技品牌代表着专业,以不断地超越社会对“科技”教育与服务的期望为最大快乐,我们十分珍惜自己的品牌,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现与全员的日常行为,落实在日常的一日之中,形成整体统一的行为识别,全体科技人将一起为之努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