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2013年9月——2016年8月)
第一部分:幼儿园现状分析
一、园所概况
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创办于2003年7月,是由九个村委托幼班合并成的。整个园区与西林实验学校相连,很多硬件资源都可以互享。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2200平方米(包括与小学共享活动场地面积)。全园共设10个班级(现有3个大班、4个中班、3个小班),在园幼儿共计402名。现共有35位教职工,6位行政人员,21个专任教师,6位保育员,2位食堂人员。教师中,有4位小学高级教师,10位小学一级教师, 5人有市区五级梯队称号。5位教师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教师的平均年龄27岁。2008年-2011年期间,幼儿园先后被评为“常州市示范幼儿园”、 “常州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示范单位”、“常州市巾帼文明岗”、 “常州市A级示范食堂”、 “常州市平安校园”。
二、发展优势
1.西林幼儿园是西林乡唯一一所街道办集体幼儿园,发展得到当地政府大力支持。
2.保教人员富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精神,具有较新的儿童观、教育观,在日常工作中能将儿童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与创设宽松、平等、愉快的心理环境放在保教工作首位。
3.关于幼儿种植活动开展的教育研究已具有一定的成果,课题《种植类农作物系列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成为常州市立项课题。
三、存在不足
1.园所文化和教育理念需要进一步提炼。幼儿园开展种植教育活动多年,对于“我们可以通过种植活动培养什么样的儿童?”这个问题思考不够深入,关于种植活动课程的体系建构需要借助课题加快步伐。同时,园所文化理念、种植特色教育理念也需要进一步提炼。
2.园所教育教学硬件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班级活动室、寝室缺少取暖防暑设施。缺乏图书室、科学发现室、美术室等活动场所。建构游戏室、角色游戏室活动场地也需要重新调整布局,增添设备,满足全体幼儿游戏活动需求。
3.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目标需进一步明确。近年来,随着新教师的引入,幼儿园新教师数量占教师总数的一半,新教师队伍在给幼儿园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成熟教师资源稀缺,新教师们实施主题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能力以及组织实施各类活动的能力都有待提高,网络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也有待提升。教师团队分层培养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
第二部分:规划总体构想
一、办园目标
弘扬“像根一样踏实稳固,像藤一样向上攀登、想叶一样展示奉献”的精神,以科学的人文管理营造和谐健康的园所发展环境,建构种植园本课程,形成种植教育特色,争创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分年目标:
1.第一年(2013年9月-2014年8月)——抓基础
筹集资金,改善园内的硬件设施设备。重点调整班级人数、活动场地、专用活动室等,为幼儿创设更为舒适安全的学习游戏生活环境,为创省优质打好基础。
2.第二年(2014年9月-2015年8月)——谋发展
争创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增加五级梯队人员比例。初步建构种植系列活动课程体系,探索种植课程的实施策略与评价方式步构建本园种植活动课程体系
3.第三年(2015年9月-2016年8月)——亮特色
完善种植活动系列园本课程,挖掘种植教育活动内涵,尝试构建课程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做亮幼儿园的种植特色品牌,创设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环境,为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二、幼儿培养目标:
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热爱科学乐探索,亲近自然能动手”的幼儿。
三、教师发展目标:
培养勤学习、善思考、会合作、乐研究,具有现代教育观和儿童发展观的教师。
第三部分:各发展项目具体目标与措施
一、完善制度,提高园务管理水平
(一)具体目标
进一步端正办园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目标管理,实现幼儿园管理的人文化、民主化与科学化,形成务实高效的管理作风。加强工会建设,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园务管理水平。
(二)分年目标与措施
第一年
1.制定发展规划与目标责任制,成立三年规划领导小组,加强对计划全过程的贯彻、落实、监督和反馈,并能对计划进行及时的调控和完善,使规划能引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完成工会、教代会换届选举工作,组建新一轮领导班子。
3.完成中层干部的选拔工作和各班组人员岗位设置。增强班子“协调、和谐”能力,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各司其职,逐步形成一支凝聚力强、率先垂范,群众信任的干部队伍。
4.加强例会制度。“教代会制”:每年召开2次教代会,进一步建立与健全目标共建、民主监督制度,保证领导班子的勤政廉政。“家委会制”:每学期召开一次家委会会议,让家委会参与管理和监督,形成教育合力。
第二年
1.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在创建省优质过程中及时反思总结,适时调整。
2.推进制度建设,使制度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调整完善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变刚性制度为人性制度,积极营造“引导、激励、服务和支持”的制度文化。
3.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对现有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调整、规范岗位职责、完善考核评价,出台新的工作管理细则。
4.加强团队建设,丰富工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团队培训,增强集体凝聚力。
第三年
1.各部门工作规范清晰,建立独立高效又分工协作的运行体系,顺利达成三年奋斗目标。
2.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发挥良好的区域辐射作用。
二、精抓细管,杜绝各类卫生安全事故
进一步统一思想,完善制度,加强日常精细管理。加强排查,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落实措施,配齐配足安全保卫力量和设施。完善应对突发和公共安全事件的预案和演练,为幼儿园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1.健全幼儿园安全管理机制,更新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2.检查、更新安全器材。
3.开展安全警示会,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
1.继续完成2014年目标。
2.根据工作调整,重新制定幼儿园各部门、各班组安全细则,加强落实。
1.继续完成2015—2016年每年目标。
2.争取参评区级校园安全先进单位。
三、培养师资,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以十二五课题《种植类农作物系列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为带动,以勤学习、善思考、会合作、乐研究为教师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构建一支理念先进、素质精良、具有团队精神的创新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增强科研活力,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健全与教师个性特长相匹配的自主发展机制,抓两头、带中间、外引内培、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制定培训与学习制度。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与学习活动,让教工了解时事动态、教改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制定《西林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和教育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开展师德培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建立教师自学机制,引导教师学习先进典型事迹、优秀论文和科研成果集、教学活动实例和分析、各种好教材、教育杂志等,鼓励教师学会按需学习,撰写学习心得,及时交流感受,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扎实开展园本培训,关注新课程的实施,通过自主式培训、参与式培训等培训途径,鼓励教师学习新理念,积累新经验,实施新策略。
2.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组织教工讨论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在与幼儿园发展目标达成共
识时,引导每位教师寻找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制定与幼儿园发展目标一致的新三年发展计划。将共同目标内化为各自的个人行动,激发教工的内在需求,促进个性化发展。
3.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加强新教师的上岗培训。
4.争取区级、市级五级梯队、师德标兵等荣誉。
1.实施分层培养。根据每位教师的实际状况实施分层培养,主要分:骨干教师、发展中
的教师、新教师三个梯队,由骨干教师带教园内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发展中的老师自主拜师,提供机会让其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新教师则通过拜师结对在师傅带领下,全面熟悉幼儿园教育和班级工作,争做合格教师。
2.创设激励机制。设立园级各种荣誉称号,对教师的成长给予鼓励;搭建各种平台,展示教师的收获与成长;外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与学习,帮助教师实现个人价值取向。
3.争取区级、市级教学能手等荣誉。
1.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特色教师,骨干教师个性化风格凸显。
2.以种植活动研究为抓手,成立“巧巧手、智慧心”种植教育活动研究工作室,发挥特色教育的带动作用。
3.引入网络培训、专家指导等培训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做亮特色,建构种植活动园本课程
(一)总体目标:1.建构课程:形成课程几大体系,并初步开展课程资源建设,探索种植课程的实施策略与评价方式步构建本园种植活动课程体系,形成《植根于心》幼儿园种植系列活动汇编丛书。2.课程育人:通过种植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兴趣,使幼儿探索兴趣持久,探索思维活跃,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劳动观念,发展幼儿的良好个性。3.培育团队:重点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增强教师课程意识,提升其课程设计和实施能力,构建研究型团队,推进园所特色文化和内涵发展。
1.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借助课题研究初步构建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框架。
2.根据《纲要》精神与种植教育理念,建构种植课程目标体系。
3.丰富自然教育资源,加强种植园地的管理,创设种植活动环境。
1.加强种植园本课程建设,完善课程目标体系。开展内容体系的梳理建构,在目标体系的引领下,分类建构课程内容。
2.优化走廊、教室自然角布局,创设“走廊农艺园”等种植特色环境,创设儿童学习游
戏的“现场”。
3.挖掘种植活动内涵和育人价值,探索种植活动与多个领域的结合点。尝试开展每年自
定义的四大节日“春季播种节”、“夏季藤蔓节”、“秋季收获节”、“冬季暖棚节”,进一步丰富种植课程资源。
1.进一步完善种植园本课程几大体系,调整、提炼课程实施策略,尝试开展课程评价体
系的研究。成立“巧巧手、智慧心种植活动研究工作室”,提升课程实施品质。
2.基于面向儿童、体现生态、绿色同行的理念,建构立体课程资源库,使园所环境生态化、实践活动农趣化、课例资源信息化。
3.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大范围的交流,做强做亮种植特色品牌。
五、教研强园,积蓄力量谋求发展
(一)总体目标
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组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1.制定《西林幼儿园教研工作制度》,保证教研工作正常开展,提高教研工作水平。
2.重新理顺、规范教研组工作,形成主题、区域、家长工作、保育等几大教研组,制定教研计划,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成十二五课题的阶段目标,做好课题文献资料收集与撰写工作
4.邀请专家培训指导,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利用专家资源,与专家密切联系,对教师进行帮助和指导,用理念引领实践,达成教育的共识。
1.进一步推进幼儿园教研组建设,开展实效教研。
2.完成十二五课题的阶段目标,做好课题文献资料收集与撰写工作。
3.教研出成效,部分教研成果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
1.完成十二五课题《种植类农作物系列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研究项目,顺利结题。
2.形成营造骨干引领、互助共享的良好幼儿园研修氛围。
3.教研组长自主创新,建立教科研的检查、评价、奖励制度,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工作的热情。
六、借力发展,挖掘多方教育资源
树立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探索家长工作新形式、新内容,做好幼儿园辐射社区和家庭的教育宣传和沟通工作,形成家园、社区教育合力,实现教育双赢。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为幼儿创设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与条件。
(二)分年目标和措施
1.健全完善各类家长工作制度,完善家长学校,进一步发挥家委会功能,参与教育教
学——参与活动策划——参与幼儿园管理,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2.聘请有专长的家长,担任幼儿园种植活动的顾问,参与指导幼儿园种植活动和家长学
校活动。
3.进一步探索与家长的沟通、宣传和联系的形式,促进家校互动,取得家长支持,达成
教育共识。
4.幼儿园工作家长满意率达到85%以上。
1.挖掘、利用社区和幼儿园现有的资源,与社区和周边区域相关单位牵手结对,开展幼
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活动,拓展教育资源,形成互动、合作的新局面,联手创造共建氛围。
2.邀请专家对全园家长进行培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育儿水平。
3.幼儿园工作家长满意率达到90%以上。
1.教育活动进社区。做好社区2-3岁幼儿早教指导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将幼
儿园教育前伸到社区。
2.幼儿园工作家长、社区满意率达到92%以上。
七、提升硬件,改善各类基础设施
创设现代化设备又具有与幼儿产生互动的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安全、美化、处处蕴含游戏文化气息良好户内户外环境。
1.重新规划幼儿园活动室用房,对照省优质标准,创设美术室、图书室、建构室等区域
活动空间。
2.加强资金投入,建设仓库、车库,对幼儿园楼体进行重新粉刷。
3.整修种植原地,建好种植生态小农场。
1.添置适合小中大班幼儿发展的桌面游戏玩具、户外游戏器材。
2.对走廊环境进行改造,安装封闭式铝合金门窗,增添取暖防暑设施。
3.创设“二十四节气长廊”、“微型走廊农艺园”、“班级趣味自然角”等种植活动环境。
1.整修操场,更换幼儿园多媒体设备和部分陈旧电脑。
2.创设种植特色文化围墙,营造生态、绿色、童趣的种植探究活动环境。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保障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幼儿园将定期开展会议,规划幼儿园美好愿景,达成共识,成为每个教职工的奋斗目标和方向。
二、组织保障
成立规划领导小组,由园长任组长,并由各条线负责人担任组员,规划领导小组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落实。工作中听取上级领导的指导和建议,听取家委会成员对幼儿园办学情况的意见。
三、制度保障
(一)明确责任制,确立各项目标责任人。
(二)建立和及时修改考核奖惩制度。
(三)通过园务总结、领导述职、各部门总结等,及时修整规划。
四、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