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区经信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突出稳增长、促转型工作重点,努力克服各种不稳不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经济指标完成。1-5月份,全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27.35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时序进度的40.5%;规模工业销售收入329.34亿元,同比增长15.56%;完成规模工业利税24.95亿元,同比增长30.45%,完成时序进度的37.59%;完成规模工业利润16.37亿元,同比增长29.85%,完成时序进度的38.4%。预计上半年:全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分别为395亿元,时序将达49%;利税完成32亿元,时序48.5%。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
二、重点企业运行。1-5月,全区248家规模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已有67家,同比净增3家。超亿元企业完成产值269.9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82%,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比重大幅提高;其中,已有超10亿元6家,5-10亿元9家。
三、重点工业项目。32个重点工业项目,其中新建14个,续建18个,预计上半年有9个项目可以开工建设,开工率达64.3%。年计划投资30.7亿元,1-5月份,已完成10.95亿元,时序35.7%;上半年预计完成15.6亿元,时序50.8%。今年列入市工业重点项目有6个,已全部开工,年计划投资7.65亿元,1-5月份,已完成投资4.9亿元,时序64.1%;上半年预计完成5.5亿元,时序71.9%。今年列入区“612”工程12个工业项目,目前有10个项目已开工,预计上半年全部开工,年计划投资14.92亿元,1-5月份,已完成5.93亿元,时序39.7%;上半年预计完成7.5亿元,时序50.3%。
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以运行监测为重点,助推企业稳步发展
1、运行监测把握动态。注重运行监测,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动态和国家宏观政策可能对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春节后至3月底,对亿元以上企业实行开工、用工、一季度订单及产值预测的跟踪监测制度,并建立了超亿元重点工业企业跟踪服务、预测预警等长效工作机制。了解掌握各地的工业经济现时动态,为区政府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2、走访调研谋划发展。针对稳增长、融资难等问题,协同政协重点课题调研组走访东风农机、三利精机等8家企业,进行专题调研。设计《钟楼区企业有关情况问卷调查表》,向100家企业发放征求意见并汇总,后续撰写调研报告。
3、召开对接会了解困难。6月,联合五星街道,召开银政企对接会,组织43家规模工业企业参与对接。倾听企业当前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宣讲国家、省、市各级经信条线的优惠政策和专项引导资金项目。5月,对区内开票销售前一百和入库税金前一百的123家工业企业进行集中普查,在摸清各行业工业企业总体情况的基础上,梳理企业所遇的融资、用地、用工等难题,为区委、区政府制定解决企业困难任务分解并拓宽政企互动渠道提供依据。
二、以目标考核为抓手,强化企业转型发展
1、强化条线职能。对全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分解落实到开发区、各街道,落实到企业,落实到项目。同时,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强化对开发区、各街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各项工作的督查指导,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具体工作开展交流,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三大产业完成产值296.6亿元,增长14.6%,其中先进装备制造215.3亿元,增长14.9%,电子信息38.1亿元,增长23.1%,新材料43.1亿元,增长6.7%;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完成产值211.4亿元,增长14.3%,其中输变电68.4亿元,增长24.34%;新型农机47.3亿元,增长4.7%。
3、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5月,组织200家企业参加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在展示钟楼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同时,开拓眼界了解到制造业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标杆企业的经营状态。
三、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培植工业后续发展
1、建立健全项目跟踪联系制度。去年底,对全区工业项目进行摸排,今年初,建立了工业重点项目库,列出32个工业重点项目,分配到各职能科室,具体到人负责全程跟踪,分类研究和详细分析项目建设迟缓原因,对症下药,促进项目加快建设。以钟经信发(2013)2号文件形式,建立工作责任制和目标考核等工作制度,利用每周局务工作会议,实行每月情况通报。以此促开工、促建设,促达产,实现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着力提高工业总量。
2、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利用集中开工仪式,促进工业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5月,由中国建材投资3.2亿元,常州丽宝第新材料有限公司城建的新型塑料建材生产线项目在开发区开工,这是去年北京央企对接后全市第一个开工建设的签约项目。区委、区政府每月专门召开项目推进会,区经信局每次都精心准备会议材料,对确定的工业重点项目定期、定人跟踪,按月通报进展情况,尤其针对近年来供地未开工项目摸排未开工原因,切实推动全区项目加快建设。
3、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5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45亿元,同比增长1.5%,时序42.6%;完成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3745万元,占工业投入比重12.6%。预计,上半年完成工业投入25亿元,时序52.1%;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5300万元,时序44.2%,确保“双过半”目标顺利完成,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
4、积极培育新增长点项目。加强对区确定的12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包括工业技改项目)的监控与督查,按月通报投资及动态进度。1-5月,区工业经济新增长点项目累计净增产值10.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7%。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催化企业创新发展
1、推进企业“两化融合”项目申报。组织区内工业企业大力实施“两化融合”项目,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全区制造业企业中广泛应用,催化企业创新,为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已有常州市贝斯塔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进行了申报省企业两化融合产品或装备智能化示范企业。全力培育 “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与试点企业,常州弘禄华特电机有限公司、常州奥立思特电子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了今年第一批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
2、开展“两化融合”进百企活动。为推进企业两化融合进程,积极开展走访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向企业宣传政策,送服务上门。4月,邀请“两化融合”咨询组专家一起对腾奇电力和达立电池二家企业进行了走访服务,促进两化融合工作深入开展。专家们对两家企业分别在两化融合的实施规划、开展情况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和询问,为企业今后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3、加紧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健全信息安全工作机制,落实重要保障工作任务,强化信息安全基础工作,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安全宣传培训,配合机要局组织机关信息系统安全自查,在企业开展重要工业控制系统基本情况调查。6月,参加市级党政机关信息安全员岗位专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网络与信息系统保障技能与应急处置水平。
五、以节能降耗为依托,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1、加大节能宣传力度。利用节能灯半价推广,在社区开展节能宣传,引导居民身体力行参与节能行动;利用有关节日、法律颁布等时间节点,在企业开展节能宣传,引导企业强化资源节约意识和参与节能行动意识。
2、严管节能监督。制定对开发区、各街道规上能源消费总量和规上企业产值能耗下降率双控制的考核责任制。上半年,全区落实了1家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和1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对常松金属、岩松金属、东风农机等6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节能监察(测),为更加合理用能提供有效和科学参考依据。
3、严抓节能技改。完成5家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积极实施东风农机大型轮拖生产线节能改造、丽岛新材料节能技术改造等8项重点节能技改项目,预计年内这8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后将形成5万吨标煤/年的节能能力。
六、以优化服务为手段,扶持企业健康发展
1、政策激励企业发展。一方面,加快兑现转型升级扶持政策,采取一季一跟踪办法,2012年度市级以上专项引导资金,33个项目,4570万余,已经兑现到位4460万元,未到110万元,主要原因:一是2011年度一核八园担保业务奖励资金,市财政已经拨付到位,涉及到新北区的部分未兑现。二是市技改类“当年设备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有四个项目(索拉菲斯100万元、常松机械56万元、丽宝第新材料75万元、锐新医疗15万元)列入抽查项目,市财政前期拨付60%,待项目竣工验收之后再拨付剩余40%。另一方面,加强对国家和地方支持企业发展的已出台政策措施的宣传,以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励企业做大实体经济。积极对上争取,今年已帮助企业申报国家项目4项,预计争取资金3983万元。国家重大技改项目:东风农机1250万元、常柴股份600万元、裕兴薄膜1492万元;国家关小项目:邹家铸造168万元、西林冷轧273万元;新产品新工艺项目:远东塑机100万元;创业基地建设项目:新农资产管理经营公司100万元。通过积极为企业向上申报各类转型升级各类专项扶持资金,扩大企业受益面。
2、参加展会拓展市场。4月,组织7家企业参加2013年省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展洽会;5月,组织11家企业参加中国(昆山)品牌产品进口交易会。通过多方组织企业参与各类型会展,为区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丰富和优化客户群搭建了有效平台。
3、央企对接加速转型。4月,随钟楼党政企代表团在京开展央企对接活动,拜访北京索荣电动汽车、北汽新能源汽车、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中节能建筑节能有限公司等一批央企,介绍钟楼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宣传钟楼投资创业环境,展示钟楼产业特色,主动与央企对接,谋求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合作,加快我区工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6月,赴山东开展央企对接、项目考察活动。
4、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做好区内4家担保公司许可证验收、信用评审信誉等级评定,配合做好担保公司高管培训等相关工作。今年,我区有3家担保机构经营规范,在保中小企业生产业务正常,顺利通过年检。6月,组织担保公司参与第四批领军人才对接会,签订区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协议,为优质创业人才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研究院的发展,拓展创新型企业融资空间。
5、精心组织企业培训。3月,举办了“两化深度融合铸就智慧企业—东风农机信息化应用交流会”,会上通过东风农机集团的信息化成功应用案例的讲解,让与会企业清晰有效的看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挥出的巨大作用,认识到两化融合是企业高速发展所必要的条件。6月,组织科试中心、洛克电气、江苏电力装备等3家亿元以上企业负责人参加市第一期工业领军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培养提高企业家的战略眼光、经营理念,更能适应经济国际化和企业转型升级。同时,还组织多家企业参加常州市工业支柱企业领导力培育研修班、精确管理培训班等一系列培训活动,
七、以作风效能建设为契机,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1、着力提升行政效能。以“经信连万企”党建服务品牌创建为抓手,提升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推进转型升级,全力服务企业,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局机关党支部与横兴路社区结对,春节慰问社区工作者,局机关党员进社区了解社情民意。三八节前慰问离休老同志,为3位女老革命送去妇女节的问候和关心。五一前慰问遗留企业的困难职工和家属,送去经信局对老职工的关心和照顾。
2、做好政协答复工作。今年,共承担主办政协委员提案4件,按照政协提案交办的相关要求,做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不断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探索承办方法。经过努力,4件提案全部办结,并与提案委员见面反馈答复意见,4位委员对答复表示满意,提议答复满意率100%。
3、处理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妥善处理改制企业老大难问题,热心接待、解释、协调及处理原区属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以细节服务促进工作人员作风转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上半年,接待来访来电60余次;承接转办的市级信访3件,其中,2件圆满答复信访人,还有1件正在积极办理中。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要继续夯实措施,争取全面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既要力争经济总量的平稳增长,又要力求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力争在平稳发展中实现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发展。
一是加强预测预警,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针对当前工业经济紧运行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运行监测,对亿元以上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产销动态进行及时跟踪分析,在现有监测平台的基础上,增强与监测企业的日常沟通联系,及时捕捉运行新情况。
二是加速建设投入,培植经济增长新潜能。进一步健全重点工业项目跟踪联系制度,完善定期巡查通报及目标考核等工作制度,及时协调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为企业解决难题。密切跟踪“612”项目的实施进度,分类研究和详细分析项目建设迟缓原因。
三是加快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今年意向申报割接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加强业务指导,推动全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有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紧节能降耗,推进能源节约利用。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大实施工业锅炉(窑炉)、电机系统、工业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不断挖掘节能潜力。大力实施清洁生产,稳步推进循环经济,继续推动化工企业综合整治活动,为相关企业提供全过程跟踪指导服务,并有效利用专项引导资金促使小化工企业关停并转,优化生态环境。
五是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两化融合示范区”创建。继续推动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开展“智慧企业”创建工作,初级智慧企业培育2家,智慧企业培育2家,两化融合推广应用工程培育40家的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培育在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标杆企业。推动省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创建,全力支持钟楼经济开发区的创建工作。
六是加大服务力度,提振工业经济发展信心。根据当前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发挥政策的引领与导向作用。要积极出台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并积极宣传从国家到地方支持企业发展的已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的信心。要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各级专项引导扶持资金,重点是企业技改补贴、研发抵扣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落实力度,使政策效应最大化,并扩大新兴产业企业享受政策的覆盖面。要搭建积极有效的企业融资平台,发挥政府资源配置作用,协调银行、担保机构、企业和职能部门多方力量,为企业发展壮大筹措资金。
钟楼区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〇一三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