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民政系统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紧扣重点,破解难点,突出亮点,各项民政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整体推进、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
1、社会救助落实处。1-10月保障低保对象2541户、4248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989.5937万元;救助重残人员500人,发放重残补助257.843万元;一户多残、依老养残48户,发放救助金28.6092万元;春节期间,为4644名低保对象、1188户低保边缘困难家庭、26名五保对象、29名孤儿、5所敬老院及其他各类困难群体发放补助慰问金共计579.32万元。
2、防灾减灾显实效。切实加强应急救助,举行“青枫综合减灾科普中心启动仪式暨5.12国家防灾减灾纪念活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和减灾宣传,有效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基本技能;指导西林街道西林社区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在创成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硬件环境,提升软件素养,推进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3、慈善事业献爱心。开展慈善助孤(残)活动,为全区105名孤(残)儿发放救助金12.6万元;开展慈善助学活动,为187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51.3万元;依托慈善超市开展救助活动,发放慈善超市爱心卡2000户,20万元;依托“周末关爱”公益联盟基金为急需救助的困难家庭发放急难救助金14.5万元;做好四川雅安地震捐款的接收与上缴工作,接收爱心捐款7.9032万元。
二、和谐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1、基层组织换届选举有序开展。精心组织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49个社区100%直接选举,全市比例最高。为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广化桥社区还在全市首次举行无候选人直选;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已经开始组织部署,预计2013年12月结束。
2、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围绕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省和谐社区(村)考核标准,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站达标建设,到今年年底全部5个社区16个村都将完成新建;和谐社区建设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一批省、市、区和谐社区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获得表彰。
3、首届社工节主题活动完美落幕。历时4个月的钟楼区首届社工节先后开展了“产学研、分享坊、风采秀、我的梦、健康行”等五大主题十二大项系列活动,评选出了王瑛、许巧珍、巢国媛等10位“最美社工”;集中展示了钟楼区近年来和谐社区建设的成果,成立了全市首家区级社区工作者协会,挖掘出一大批优质的社区工作品牌。
4、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开展“全国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活动,出台《钟楼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多次召开联席会议,梳理志愿者资源,建立志愿者数据库,出台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和激励反馈方案,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网,开发APP客户,加快志愿者(义工)自助服务示范点建设。
5、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加快发展。出台了《关于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若干政策意见》文件、设立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常州市公益创投活动中我区有32个公益服务项目获得市资金扶持(居全市之首)。截至目前,我区现有社会组织750家,其中登记注册287家,备案463家,平均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20.7个,居全省前列。
三、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
1、养老工程不断发展。目前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1家,各类养老床位总计2226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32张。运河山庄养老院主体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绿化、道路配套等建设,西新老年公寓将投入使用;全区共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0个,助餐服务点20个,全年新增站点6个,服务对象3万多人(政府援助的六类对象1242人);认真开展养老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负责人和护理员专项培训,提升了养老机构服务能力。
2、特殊对象保障到位。做好孤儿保障工作。目前,我区共有孤儿21名, 1-10月发放孤儿保障金22.866万元;做好“三无”对象保障工作。做好“三无”对象保障金的提标工作(1000元/人/月),目前,全区共有“三无”对象21名发放保障金2.6万;做好“五保”对象保障工作,现有“五保”对象24名,发放保障金共计21.42万元;加强福利企业的管理工作,妥善安置残疾人424人。
3、便民服务稳步推进。今年12349便民服务平台新增数码产品维修、家庭教育等五大类服务项目,目前共有15大类服务项目;新增服务企业63家,累计接电量达9.4万个,同比增长6.5%,累计提供服务和咨询6.9万次,同比增长72.97%;组织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8场,累计服务1600余人。
4、民政事业有效提升。做好婚姻登记,截止到目前共登记结婚2703对,登记离婚879对,开具婚姻状况证明1990人,补领结婚证868对,补领离婚证79人;做好即开型福利彩票销售工作,我区福彩销售量达385万元。
5、民政能力持续加强。制定下发了《关于钟楼区民政局机关工作人员进社区活动的意见》,全局各科室分成7小组,与开发区、各街道14个社区结对,通过每周走访调研所在社区、记录民情日记,撰写调研文章,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有效提升了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四、优抚保障体系不断强化
1、军地互动打造双拥品牌。推进“江苏省双拥模范区”创建工作,努力打造钟楼双拥特色品牌;深入开展“军民共建道德讲堂”、“走进军营,关爱最可爱的人”等活动,持续推行“五区联动、共建互融”双拥计划和军民共建“360行动”,以饱满的热情迎接11月底进行的创建检查;为120名应征入伍青年开启人生新的历程;积极落实军地互办实事计划,投入60万元支援部队建设;组织开展“军民共学雷锋、文明服务社会”活动,军民志愿者以文明服务社会的理念,带头践行雷锋精神。
2、落实政策提供有力保障。全面落实、执行各类优抚安置政策,各类抚恤、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全年共发放各类抚恤、补助金390余万元,发放企业退休参战人员慰问金41余万元,为重点优抚对象报销医疗补助10余万元。开展军民共建“360行动”活动,把重点优抚对象纳入到活动中,对全区60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进行走访慰问;依托12349服务平台,开展好爱心献功臣活动,把重点优抚对象中生活困难或独居空巢老人纳入居家养老援助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送时服务。
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建设苏南现代示范区的重要一年,我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民生优先”战略,为“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美好新钟楼”发挥重要作用。依据这一要求,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养老服务:一要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计划新增养老机构2家,新增床位220张。积极协调和解决新增养老机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指导管理,做好养老机构的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二要完善居家养老援助服务。继续进一步规范、完善和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改造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的硬件设施,拓宽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内涵,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三要进一步深化老年精神关爱工作。加大投入,再创亮点、再创成果,把我区老年精神关爱做大做优做强;加强老龄协会的组织、阵地、制度和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2、优化便民服务:一要依托市虚拟养老项目,拓展“12349”平台服务范围,拓宽平台服务半径,真正实现“两市五区”网络全覆盖、服务全方位;二要提升服务能力,全年服务咨询要达80000人次,开通老年人“一键通”紧急求助服务功能,强化对虚拟养老服务对象的专项服务内容;三要加强内部管理,继续实行接线员“日周月”制度(即:每天抽查接线人员录音、每周召开例会、每月进行考核),进一步提升12349服务品牌和形象,提档12349服务能力和水平。四要开展服务人员技术竞赛,进一步激发服务人员钻研业务技术的热情,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3、夯实慈善帮困:一要严格执行城市低保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确保救助政策贯彻落实,保证救助资金配套到位、流转安全、发放及时;二要继续与常州晚报合作,把“周末关爱”公益联盟基金扩大影响和覆盖面。依托南大街 “慈善广场”开展面向社会有影响的慈善“六助”活动。三要积极推进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2014年创建一个省级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
4、和谐社区创建:一要开展迎接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检查验收工作。对照创建标准,指导和抽查街道、社区的准备工作,力争创建成功;二要进一步推进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要分别达98%、96%。继续开展区和谐社区(村)示范单位和十个“最佳”单项评选活动,积极创建一批市星级和谐社区;三要建成区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举办全区首届公益创投大赛,深入推进全国志愿服务记录试点工作;四要与常州大学等院校合作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建设课题研究,组织社工专业培训,举办全区第二届社工知识技能大赛。
5、落实双拥优抚:一要巩固双拥创建成果。要持续推行“五区联动、共建互融”双拥计划和军民共建“360行动”,促进军民深层次融合发展,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二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和区政策和文件精神,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三要深化双拥共建内涵。要广泛开展科技、信息、法律、文化拥军活动、积极开展“军民共建道德讲堂”活动。
二Ο一三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