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常教督[2009]14号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和省厅“五严”规定,指导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 “减负增效”工作要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各中小学要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示。
(二)、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小学、初中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保证学生有不少于10小时、9小时的睡眠时间。
(三)、严禁利用假期违规补课。严禁中小学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学生上课。
(四)、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每天一小时以内,初中各年级每天家庭作业量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各校要努力提高作业布置的精要性和层次性,不允许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
(五)、严格规范考试管理。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小学初中不组织区级统一文化课考试,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一次,科目不超过三门,初中每学期不超过两次。
三、工作策略:(管、提、促)
1.加强课程管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各学校要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细化教学流程管理。特别是课堂前后可控环节的管理。一是教导处要注重日常备课的检查,不仅查备课的文本,更要查课前对备案的熟悉情况,要求教师课前用至少10分钟温习教案,对课的目标、重点、难点、学生情况、教学流程、解决策略等记住再进课堂,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预案。教导处可采取课前说课的形式进行检查。二是教导处查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按照学校制定的作业布置和批改的要求,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作业的题量要严格控制,习题要精选、精练,提高作业的科学有效性,减少随意性。三是做好补差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后进学生跟上来,才能使他们学习起来不吃力,这也是从根本上缓解后进学生学习压力的措施之一。但补差不能占用其他课程时间,不能拆东墙补西墙,不能搞整班集体补课。补差要有针对性,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标准、定人、定地点、定时间。各班可建立补差档案,跟踪管理。
2.强化教育科研,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着力提高师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是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因素。因此,各校要加强师德建设,利用每周的教师会、谈心活动等方式,加强师德教育与宣传,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尽责尽心。二是从校本教研入手,抓集体备课,梳理知识结构,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搞案例共研,聚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写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业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校要将教研和科研活动融会贯通,分学科搞一周一课、一课一议、岗位大练兵、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练就“高效轻负”的课堂教学能力。
3.完善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各校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坚持不唯一、不排名,使评价目标多元化,多一些特长的认可,进步的肯定,亮点的发现,让更多的学生收获到成功,品尝到激励,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评价方式多样性,进一步开放课堂,请学生、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课堂,通过问卷、座谈广泛了解学生学习压力、负担情况,促进整改。同时各校要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学习方法指导,开发学生课外活动资源等。
各校要切实加强对“减负增效”工作的领导力度,建立有效机制,强化监督措施,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同时将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减负工作的良好氛围,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使减负增效形成共识和合力。
四、阶段要求:
第一阶段:自查。各中小学要结合省市有关规定和本工作方案制订出本校的“减负增效”实施方案,并挂在校园网上。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区教文局将于2009年12月15日开始对区域内各中小校进行网上查阅,并形成书面材料,报送市教育督导室。
第二阶段:督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文局将对各中小学进行全面督查,督查方式是“飞行检查”,对违规行为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并形成“督查简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文局将于2010年1月10日前对区内中小学全面完成督查工作。
第三阶段:迎接市的抽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和市教育局于2010年1月组织相关人员,对各辖市、区分别抽查2-3所学校。
希各中小学高度认识“减负增效”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真做好“减负增效”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200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