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财政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区政协的关心支持下,围绕“坚持忍痛转型,大胆改革创新”工作主题,狠抓增收节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稳步推进财政改革,推动钟楼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一)2014年财政收支情况
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4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为36.5亿元,同口径比上年预计收入增长10%左右。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提请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调整为32.02亿元(其中入市库1.68亿元)。全年实际完成32.33亿元(其中入市库1.76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
在全区预计完成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构成中,增值税完成48099万元,增长0.7%;营业税完成76420万元,下降8.38%;企业所得税完成31675万元,下降0.57%;个人所得税完成16294万元,增长5.83%。
区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2014年全区财政支出预算为116806万元,全年预计实际完成116806万元,另加上未进年初预算的省市专款支出16879万元,其他专项支出49913万元,全区预计财政预算支出183598万元。
2014年全区财政支出预计实际完成183598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比上年决算支出同口径下降10.44%,减支21407万元。其中:区本级预算支出预计完成101766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开发区预算支出预计完成54154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街道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7678万元,完成预算支出的100%。
区本级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77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7%,增支127万元。主要是人员正常晋升及归并津贴补贴增支。
2.公共安全支出620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0.36%,增支22万元。
3.教育支出34787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增支447万元。主要是生均公用经费及维修费增支。
4.科学技术支出187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下降8.36%,减支370万元。
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91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19%,增支12万元。
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75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6.91%,增支1148万元。主要是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提高标准和抚恤经费提高标准增支。
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1495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0.57%,增支66万元。
8.节能环保支出728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4.08 %,增支90万元。
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3724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5.84%,增支757万元。主要是省市专项经费增支。
10.农林水事务支出1427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8.12%,增支394万元。主要是市补助的农业专项经费增支。
1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77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0.5%,增支36万元。
1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净增143万元。
13.住房保障支出4073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3.92%,增支154万元。
14.其他支出15万元,增支10万元。
根据全区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2014年预计总财力为183598万元,调整后的支出预算为183598万元,实际决算支出预计为183598万元,全区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2014年财政主要工作情况
1.积极应对严峻形势,尽力确保财政收入目标任务
一是落实责任分解。及时分解、下达区委、区政府明确的收入任务,建立目标“倒逼”机制,对未完成任务的部门及街道,分析查找原因,寻求解决措施。二是坚持执行收入分析制度,及时掌握税源、税收变化情况,解决收入组织中的具体问题,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加强沟通协调,强化信息共享,构建 “政府领导、财税主管、部门协作”为主要内容的协税护税体系,形成税收保障合力,拓宽全区税源控管渠道。四是理顺全区范围内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户管级次,调动街道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的积极性。五是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颗粒归仓。
2.支持服务企业发展,助推区域经济平稳运行
一是继续实施“营改增”改革,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及降标等相关政策,在应税尽税的同时,应减则减、应免尽免,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创业的环境。二是梳理财政扶持惠企政策,会同其他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到中央、省、市各类扶持资金11316万元。
3.履行职能突出重点,各项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一是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安排资金24799万元,用于各项社保政策的落实。其中: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70元提高至620元,全年累计为2057户3188名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2360万元。加大对各类困难群体的救助,为重残及一户多残人员发放补助金434万元。为73名重残儿童发放救助金23万元。继续落实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独生子女证》退休人员一次性奖励金共1084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伤残退伍军人生活补助、牺牲病故军人家属抚恤金等共464万元。发放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763万元。二是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年财政预算内教育文化投入35263亿元,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公用经费增长机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投入3500万元用于重点项目的改造提升和建设工程。安排文体专项等费用57万元,支持举办群众文化演出600余场,不断满足钟楼百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区医疗卫生支出11795万元,其中: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安排232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安排3099万元,同时落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购置补助经费300万元。持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560元,参合率100%。四是加大城市综合管理投入。安排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及长效管理经费14214万元,支持和谐安民和生态环境建设,打造幸福美好钟楼。五是做好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工作。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钟楼新城建设。
4.创新机制精细管理,财政改革持续稳步推进
一是扎实推进预算执行监管,加强结余指标管理,对各预算单位2013年及以前年度预算指标结余分析、界定、审核、清理,统筹安排预算资金。二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加强财政专户管理,做好财政资金的拨付、调度工作,夯实财政运行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三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开展区本级、开发区及街道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集体)资产的清查工作,组织对全区七个街道进行国有资产考核。妥善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办理报废汽车20辆,委托市产交所招投标拍卖车辆16辆,处置常州实验小学、鸣珂巷幼儿园、房管局、五星街道等单位报废资产,累计金额870余万元。四是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加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透明度,逐步实施政府采购电子化。五是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全面贯彻执行财政部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做好新旧制度的衔接工作。六是开展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制订我区开展“规范化财政所”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照评价体系、梳理内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工作,提升了基层财政的管理水平。北港、西林街道财政分局顺利通过验收。
5.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一是认真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省审计厅深入开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68号)要求,会同审计部门对14家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其中党政机关6家、事业单位6家、社会团体2家。二是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重点开展了财政支农项目“回头看”和专项检查工作,对过去三年全区开展的各级财政支农项目进行了专项检查工作,确保资金有效使用。三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对全区3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心、站)2013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 核定经常性收支差额,为完善对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政策提供依据。四是开展教育收费政策执行情况督查。财政会同物价、纠风办、教育等四部门组成督查组,以抽查的形式进行了教育收费检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教育收费的管理。五是清理甄别地方政府存量债务。按照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口径,根据地方债务风险控制的指标测定本区债务总量,确定一般债务和专项债务规模,先清理后甄别,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六是强化土地出让金管理的检查。完成我区2008—2013年五年内的土地出让金收支自查工作,配合国家审计署做好土地出让金专项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