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区三农(水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区发展总目标,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全区三农、水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所有重点项目年底前可全部圆满完成。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农资产品生产经营行为,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等13种高毒农药和毒鼠强、瘦肉精﹑孔雀石绿和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添加剂。开展多项监督检查,发放统一经销台账,要求明确记录高毒农药的销售去向。
2、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夏季消毒灭源工作;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秋季集中防疫行动,对散养家禽,生猪,奶牛,犬等进行防疫,免疫密度全面达到省市要求。
3、严把生猪屠宰检疫关,对病猪全部作无害化处理,屠宰检疫率达100%。
4、加强养殖场(户)日常监督检查和 “瘦肉精”抽检,开展屠宰环节整治,协调商务部门督促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建立“瘦肉精”自检制度,抽检率不低于5%,加大屠宰环节的监测力度,做到批批检,抽检比例达到5%。
5、围绕生鲜乳生产、购销和运输等三大环节,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各类违法行为,重点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奶牛饲养场的监管,采取不定期巡查、监督抽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检查。检查生鲜乳收购站“两证一单”﹙生鲜乳收购许可证、运输车辆准运证、交接单﹚的规范情况、管理制度和台账记录情况;检查奶牛饲养场的养殖档案,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对生鲜乳进行抽样监测,检测结果均合格。通过整治,规范了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行为,确保生鲜乳生产、收购流程中的质量安全,让市民喝上放心奶。
二、加大农企扶持力度,农业企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以项目为抓手,帮助、引导农业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化及企业的提档升级,申报项目,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加快企业的发展。对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如常州萝卜干、芝麻糖、大麻糕等。
树立品牌意识,突出品牌打造,加大“三品”认证步伐。全区现有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全区已获得论证的品牌有:有机食品一只:“新闸”牌萝卜干;无公害农产品一只:“五禧”牌鸡蛋。目前我区有常州市名特优农产品11只:“红梅”牌鲜牛奶、酸牛奶,“五禧牌”鸡蛋,“三聚阁”牌玉米蓉馅料、大麻糕,“味露泉”牌麻油,“玉蝶”牌萝卜干,“康王”牌芝麻糖,“金海棠”牌白茶,“翠柏”绿茶,“叶莉莉”梨膏糖。“玉蝶牌”萝卜干、康王牌”芝麻糖和“叶莉莉”梨膏糖等生产技艺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成立一产联盟研究会,打造现代农业知名品牌
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组织辖区内十余家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一产联盟发展研究会,并以研究会的名义注册了“青枫庄园”、“毘陵驿”两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商标。2012年6月一产联盟旗下品牌青枫庄园实体店正式开业,同时一产联盟与常州买东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在“淘常州”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网络销售平台,在第一产业电子商务领域做出了大胆的尝试。结合青枫庄园实体店和网络销售平台开业之际,一产联盟研究会首次向全社会推出“青枫庄园”品牌。
四、开展专项考核巡督查,全面改善村庄环境面貌
按照区政府对涉农街道城中村、城郊接合部进行专项考核的要求,我局积极与城管部门联合开展村庄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一是组成四个考核督查小组,每组分别负责1—2个涉农街道,每天巡查考评点不少于3个,查找问题、汇总分析,并及时向各街道反馈,并督促其迅速整改到位。目前普遍存在的杂物乱堆放、绿化带内有白色垃圾、散养家禽、保洁质量差等现象得到改观,下一阶段我们将与区城管局一起,强化精细化考核,注重处理问题的及时性和快速反应力,侧重检查各涉农街道的卫生死角、村内种菜及乱张贴乱涂写等问题,使村庄环境面貌进一步得到改观。
五、加强区域内河道整治,全面提升我区水环境
去冬今春对护场河、毛龙河、西新桥内塘、童子河等河道实施整治。目前,护场河、毛龙河、西新桥内塘已完成全部整治任务。童子河整治工程一期在完成前期一系列的规划、国土、环评、立项、招标等手续后,目前已进场施工,预计元旦前可完工。
六、查找隐患抓工程治理,周密部署保度汛安全
1、积极治理,大力实施防汛工程
去冬今春,我区共改造泵站2座:分别是五星大红旗泵站和永红叶家浜泵站。大红旗泵站应急改造工程对原泵站进行拆除并重新建设。叶家浜改造工程对原有老站进行拆除重建,设计轴流泵1台套,新建泵房一座,建筑面积约172m2。新建泵站1座:仙堰浜泵站工程,目前已进场施工,预计年底前完工;洼地治理一项:西林老街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共铺设管道D600管道96米,D800管道146米,节制闸一座。以上工程的实施为我区的防洪安全提供了保障,也使全区防洪体系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为促进社会稳定,繁荣我区的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周密部署,确保全区安全度汛
全区各级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今年所有出现的灾情均得到了有效处置。防汛任务的较好完成主要得益于汛前各项准备措施的到位。主要体现在:一是部署早。从今年2月份即开展汛前自查,3月份和4月份区防指对各街道的防汛准备情况又进行了两次检查。二是责任明。对各类重点水利工程都逐一落实了防汛工作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三是措施实。对查出的问题、隐患都一一进行研究,落实了解决方案。四是举措实。在区防汛临时仓库储备了足额的防汛物资,在今年汛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及时开展防汛抢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七、开展水资源专项执法,规范水资源管理秩序
加大执法力度,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突击整治、集中治理和个案查处等措施,保护各类水利、防汛工程设施,组织开展河道设障清查活动,维护河道行排功能,对发现的水事违法行为,按照法规要求坚决予以制止和查处,努力建立和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推动经济加快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八、加大河道保洁管理力度,确保水环境整治有序
加强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坚持河道日常巡查工作,增加巡查密度,对全区河道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巡查共发现问题880余起,整改到位率100%。
九、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提高社会科学用水水平
根据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和省建设厅等三部门颁发的《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常州市区力争到2012年要达到省级节水型城市目标,到2014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目标。我区按照要求,成立了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并设置了节约用水办公室。今年我区已全面完成城区范围内共涉及到7个街道,50个社区,26个自然村居民的节水型器具的抽查和节水型器具的普查工作,为下一步节水器具的改造实施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