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钟楼要闻>>内容
(常州日报A01版4月20日讯)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钟楼区定位为“城市型经济”。
对照此次考察的5个先进城市,钟楼区委书记赵正斌昨天表示,深圳在发展中取得的经验,更值得钟楼区学习。
“如果把深圳比喻成书,这是一部多彩的书;如果比喻成矿,这是一座富有的矿;如果比喻成画,这是一幅全景的画。”赵正斌以3个比喻来谈他对深圳的理解。
“深圳是真正城市型经济的典型代表,也引领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赵正斌说,学习考察一个城市,除了看它的今天,更要研究它的昨天。钟楼区选择“城市型经济”,是基于中心城区,既有经济结构优良、产业基础扎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高素质人才密集等优势,也有经济总量偏小、空间不大、环境容量弱的劣势。而多年前的深圳,也因相同的原因遇到发展瓶颈。当下,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钟楼区完全可以截取深圳发展的某一阶段,借鉴学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赵正斌认为深圳在城市型经济发展中的5个同步很重要——
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同步实现。深圳制造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最高水平,不仅有华为、比亚迪、中兴、腾讯这样一批大企业,还有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中小型科技企业。
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同步跨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深圳真正体现了“双轮驱动”,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服务业占GDP比重6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70%以上。
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同步推进。随着产业的发展,深圳的各项城市建设也不断与时俱进,在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民主法治建设等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以“深圳速度”打造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创业生态与创新文化同步形成。深圳作为“创客之城”,集聚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鼓励和支持创业的生态环境;同时,形成新的理念和价值观,开放、包容、和谐,企业心无旁骛、埋头苦干,让创新成为“渗入骨髓的自觉”。
持续进步与独领风骚同步彰显。改革开放30年,深圳在每个发展阶段也都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但深圳不断创新,总能找到读题、解题、破题的思路和办法,独领风骚。
学习深圳,作为政府层面,该如何学、学什么?赵正斌说,首先要学解放思想。当前,钟楼提出发展城市型经济,这是基于区情实际和发展规律的战略选择。而城市型经济是全域经济,具有独特的产业发展特色、发展规律、思维逻辑,我们的干部要解放思想,全区一盘棋,处处是战场。第二,要学不断创新。深圳有今天的成就,靠的就是转型和创新,从思想解放到路径选择,从科技进步到资本驱动,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第三,要学环境营造。只要舞台好,就会有名角。钟楼区一直致力于打造投资的洼地、创业的高地,政府要做的就是创造环境,包括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多元包容的氛围、宜居宜商的环境等。
有了目标和方向,下一步钟楼区在城市型经济建设中重点要抓好5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发展城市型经济。发展城市型经济绝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谋求跨越,不是变换概念,而是真正转型,要着力探寻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和新模式。结合钟楼区的实际,要充分激发科技、资本、国际化三大动能,实现城市型经济的精耕细作、精明增长,让全区处处是战场、人人能战斗、频频传捷报。在这个过程中,要牢牢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引进上,不仅要引进投资强度大、支撑性强、拉动性大的项目,更要引进高科技、高成长性、平台型的项目落户。
二是更加重视创新创业生态构建。围绕打造创业生态和创新文化,要全方位学习深圳经验,特别是人才引进、产业支持、要素集聚等。
三是高度重视本土企业培育。本土企业包括本地企业和本土化企业两类,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培育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给点阳光就灿烂”;对引进并已本土化的企业,加快成长裂变,迅速释放效应。总之,要通过智能化、信息化、资本化、国际化,来加速现有企业的培育成长,把握区域发展的基本面和主动权。
四是加快各类新经济资源要素集聚。谋求发展城市型经济,必须研究新业态,探索新模式,发展新经济。在这一过程中,钟楼要加大引进战略新兴产业,除了智能制造,目前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产业上要有突破,特别是北自所、中兴云计算、百度大数据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平台落户后,将会迅速释放新经济、新产业效应,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刚刚签约的博济常州汽车后市场文化产业园,标志着钟楼已经拉开打造国内有影响的以汽车大数据、汽车互联网、汽车金融等为方向的汽车后服务市场产业基地的序幕。
五是全力加快各类载体建设。“6+1板块”建设,是钟楼“十三五”发展的中心战略。要通过加速、提升、突破,使钟楼区在区域创新上形成常州科技街、钟楼开发区、钟楼(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一街一区一园”3大区域创新制高点,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生态文化休闲、众创空间“4大突破点”。充分利用各类老厂房、楼宇、学校等闲置资源,打造各类众创空间,以小搏大,久久为功,“十三五”期间全区建设80个众创空间,以“基地+基金”的方式,催生一批新经济的微型加速器和小微科技园,使创新细胞厚植于城市肌理中,努力走出具有钟楼特色的城市经济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