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开发区、各街道,区各办局、直属单位:
现将《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4月17日
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探索建立健康促进区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积极构建健康钟楼。按照《关于印发2014年江苏省健康促进县(市、区)试点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爱卫办〔2014〕24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1.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各责任单位制定有利于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
2.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原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成人吸烟率下降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成人肥胖率控制在12%以内;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不超过8%;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
3.建设无烟环境。全区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卫生计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
4.全区30%以上的村(社区)符合健康村(社区)标准;评选出50个以上健康家庭;辖区居民对健康促进区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
5.全区6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6.全区50%以上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
7.全区50%以上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机关的知晓率达70%以上。
8.全区2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职工对健康促进企业的知晓率达70%以上。
9.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支持性建设指标达到省级相应标准。
10.有完善的覆盖城镇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专(兼)职人员和相应设备、场所、工作制度。
11.创新体制机制。总结适合基层实际的、可推广的健康促进综合干预模式,探索推动区域健康促进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负责工作规划与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根据相关部门职责,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各项工作,研究解决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成立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详见附件2)。镇、开发区、各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本区域的建设工作。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健全健康促进工作机制
1.区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建设工作,把健康促进区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制订健康促进区建设实施方案。
2.实施“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梳理各部门与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情况,探索开展健康影响评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每个部门制定配套实施方案。
3.将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支持的健康促进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长久可持续发展。
4.卫生计生部门倡导健康优先、健康教育先行理念,制定配套文件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各项建设重点任务,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二)搭建健康促进工作平台
1.建立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建立覆盖城乡社区、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队伍和相应工作制度。
2.建立健康促进专业人员队伍。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作用,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网络,要求每单位有负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专职人员。
3.创新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积极探索卫生计生力量的整合融合模式,促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在健康促进工作中发挥作用。
(三)提升健康促进工作能力
1.针对卫生计生部门人员,采取逐级培训方式,提高各级健康促进主管部门和专业机构对健康促进区理念、方法和建设内容的理解,提高建设能力,提高开展二级培训的能力。
2.针对政府和组成部门健康促进网络工作人员,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区政府、有关部门、村(社区)和重点场所对健康促进区理念和策略的认识,提高其发挥部门优势促进居民健康的能力。
3.针对健康教育专业人员,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熟悉健康素养、烟草控制、优生优育等基本内容,掌握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和实施、健康传播材料设计制作、健康讲座和健康咨询、社区诊断和现场调查等基本专业技能。要求卫生计生系统内专业技术人员全员培训,掌握健康教育基本技能。
(四)强化健康促进综合干预
1.开展需求评估。了解当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情况,人群健康素养、健康状况和疾病负担情况,多部门健康相关政策情况,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工作能力等基本情况。
2.确定优先领域。结合健康促进区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分析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明确需要优先干预的问题和领域,研究制定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计生工作能力的健康促进工作策略及措施。
3.定期评价干预效果。可根据实际调整需要干预的优先领域。
(五)建设促进健康的场所和公共环境
1.建设促进健康的支持性环境。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健康村(社区)、健康家庭和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企业等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场所内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
2.建设无烟环境。按照《江苏省爱国卫生条例》规定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卫生计生机构和学校全面禁烟。全面无烟是健康促进医院、学校、机关和企业建设的必要前提条件。配合开展12320卫生热线戒烟资讯服务。
3.全区范围内环境整洁卫生。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食品,提供锻炼场地和设施,对有健康困难的家庭开展适当的社会救助和社区帮扶活动,建设健康、安全、愉快的自然环境和和谐互助的社会人文环境。
(六)广泛开展健康促进重点活动
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整合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健康科普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项目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带动和推动作用,加强健康管理,推进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
四、工作步骤
根据全省健康促进区项目建设统一安排,我区健康促进区创建工作项目周期两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建立健康促进区工作机制,广泛进行社会动员,开展基线调查并确定优先领域,制订系统、科学的健康促进试点区工作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全面启动建设工作。
第二阶段: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制订多部门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建支持性环境,建设健康促进场所,针对优先领域和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干预,开展监督指导。
第三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考核评估,总结经验,宣传推广。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全区各级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将其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筹划,扎实推进。镇、开发区、各街道负责本辖区的创建工作,强化综合协调和督办检查力度,确保本辖区各项健康促进工作落到实处;区卫计局要主动做好与省、市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争取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做好创建各项准备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确保全面完成各自创建任务。
(二)细化目标责任,严格目标考核。镇、开发区、各街道及区相关部门要细化分解创建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把创建目标层层落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各级要全方位宣传健康促进区理念,宣传各类促进居民健康的公共政策、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及活动成效,提高公众知晓率和参与度,为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社会影响力。
附件:
1.钟楼区健康促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分工
2.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技术专家组名单
3.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附件1
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董彩凤 区政府区长
副组长:何海平 区政府副区长
成 员:吴 伟 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高文明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机关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
丁献忠 邹区镇镇长
韩建明 钟楼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王元庆 新闸街道办事处主任
吴伟南 五星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文军 永红街道办事处主任
侯 恺 西林街道办事处主任
黄兴威 南大街街道办事处主任
陈海元 荷花池街道办事处主任
恽 雄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机关党工委书记
周伟奇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朱希贤 区发改局局长
须晶晖 区经信局局长
杨文娟 区教文局局长
万建新 区民政局局长
陈 静 区财政局局长
贾川荣 区建设局副局长
陈小峰 区城管局局长
张 鹏 区商务局局长
余丽钰 区卫计局局长
王 俊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吴志明 区环保局副局长
杨 伟 区统计局局长
雷 旸 区总工会副主席
刘更城 团区委副书记
胡金芳 区妇联主席
潘叶锋 钟楼公安分局副局长
冯海山 钟楼运管所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卫计局,由余丽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伶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职责分工
1.政府办:负责拟定健康促进区领导小组文件,制定和出台与健康促进相关公共政策和策略,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加强对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各部门的协调与督查,统一安排各职能部门工作会议,做好工作任务的统一分配,通报工作进展。
2.组织部(机关党工委):负责健康促进机关建设。
3.宣传部:负责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协调在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并加强监管;组织媒体培训或媒体交流。
4.镇、开发区、各街道: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负责健康促进区分解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组织所辖村(社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落实促进区工作。开展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元素支持性环境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
5.发改局:会同卫计、教文、民政等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区健康促进区工作规划,将健康促进区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在全区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列入健康促进区建设相关工作内容;负责旅游业的控烟工作监督管理。
6.经信局:负责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工作。
7.教文局:负责制定学校健康教育政策,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重点工作,按照健康促进区评价标准,负责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和无烟单位建设;通过健康教育课、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丰富健康促进区内涵,提供满足居民要求健身需求的锻炼场地和设施,体育锻炼人口比例及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健康促进区标准;负责学校、文化、娱乐、公共体育场所的控烟工作监督管理。
8.民政局:制定和落实对健康困难人群的相关优惠政策及经济补贴,负责对有健康困难的家庭开展适当的社会救助和社区帮扶;负责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健康促进区标准,配合做好健康村(社区)达标创建工作。
9.财政局:按照有关要求,安排健康促进区建设经费财政预算,保障经费投入,对用款部门和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政监督,保证必要的基线调查、健康教育、人员培训、健康促进区建设、能力建设等经费,协同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健康促进区经费投入机制。
10.建设局:负责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负责与市加强沟通联系,确保水质指标及饮用水安全达到健康促进区标准,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
11.城管局:负责做好环境卫生整洁工作,全区环境卫生等指标达到健康促进区标准,做好生活污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12.商务局:负责健康促进企业健康元素建设工作。
13.卫计局:负责制定健康促进区实施方案及相关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持、业务指导培训和效果评估,组织指导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实施各项建设重点任务,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负责健康中国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并协助各部门做好材料整理工作;负责医疗卫生机构的控烟工作监督管理。
14.市场监管局:负责食品安全指标达到健康促进区标准,配合开展健康餐厅、健康食堂建设工作及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的控烟工作监督管理。
15.环保局:负责空气质量达到健康促进区标准,开展健康步道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16.统计局:负责统计本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
17.总工会、团委、妇联:组织群团开展健康促进活动,在机关等相关单位、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保健意识和素质。
18.机关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机关的健康食堂建设,配合抓好机关的控烟工作监督管理。
19.运管所:加强与市沟通协调,做好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相关公共场所的控烟工作监督管理。
附件2
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技术专家组名单
组 长:张 伶 区卫计局副局长
副组长:朱一胜 区疾控中心主任
王晓云 区爱卫办副主任
成 员:丁益民 区疾控中心副主任
沈亚平 区疾控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杨明辉 区疾控中心综合卫生科科长
毕丽军 区疾控中心疾病控制科科长
张 赟 区卫生监督所综合监督一科科长
马卫芬 邹区卫生院副院长
何腊琴 邹区镇卜弋卫生院副书记
柏欣晖 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屠亚军 新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屠建峰 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徐祖兴 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时秀芬 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刘世侃 南大街街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王雪霞 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附件3
钟楼区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
市: 县区: 评估时间: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解释
评分标准
分数
考核办法
责任单位
一、组织管理(200分)
政府承诺
县(区、市)政府公开承诺开展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
健康促进县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得4分,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得4分,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得2分,最高10分。
10
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现场查看
政府办
制定健康促进县区工作方案,得10分。
通过城市公告牌、大型宣传栏等载体承诺、倡导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得5分。
5
协调机制
建立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参与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部门职责明确。定期召开协调会议,通报工作进展。
建立县(区/市)长任组长的健康促进领导协调机制,得10分,分管县(区/市)长任组长得8分。
满分10分。在相关文件中明确部门、乡镇/街道职责得6分。采取签署目标责任书或其他形式,得4分。
每召开1次领导协调会议得2.5分,两年不超过10分。
工作网络
建立覆盖政府有关组成部门、乡镇/街道、学校、机关、企业的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每单位专(兼)职人员承担承担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查阅机构数量和工作网络人员名单。网络覆盖率100%得10分,覆盖率达60%得8分,覆盖率达30%的5分。
各成员单位
健康促进工作网络专兼职培训覆盖率100%得10分、达80%得5分、达60%得3分。
专业网络
建立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核心、覆盖辖区内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促进专业网络。每单位有专职人员承担健康促进县区试点和健康教育工作。培训覆盖率达100%。
有独立建制的健康教育机构得10分;在卫生计生委/疾控中心有健康教育科得5分;在卫生计生委或疾控中心无健康教育机构但有专人负责得2分。
卫计局
专业网络的人员培训覆盖率100%得10分、达80%得5分、达60%得3分。
项目管理
开展基线调查(或开展社区诊断)了解当地的主要健康问题,研究制定科学的综合干预策略和措施。
完成基线调查报告(或社区诊断报告),得8分。报告中明确阐述当地主要健康问题和重点干预领域再得2分。
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估的工作机制,定期了解各项统工作进展,听取政府各部门和居民的工作建议。
每年至少开展1次政府牵头、多部门的联合督导,得10分。
完成督导报告,得10分。
定期监测项目组织实施情况,开展项目技术评估。
完成健康促进县区评估人群健康调查,得10分。
完成试点自评报告,得10分。
经费保障
将健康促进县区工作纳入当地政府预算,并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
健康促进县区工作在当地财政立项,得10分。
财政局
当地立项或配套的专项经费<10万得5分,≥10万得10分,30万得15分。
15
创新模式
在健康促进多部门协作、部门内资源统筹、社会动员、健康产业、健康教育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取得创新。
经评估专家组认定,在上述方面取得一类创新得5分,满分20分。
20
二、健康政策(100分)
宣传普及理念
卫生计生部门主动向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宣讲“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概念和意义。
举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专题讲座或培训班,得5分。
县区政府主要领导、各部门、各街道/乡镇主要负责人参加讲座或培训班,得5分。
公共政策健康审查制度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在新政策制订时增加健康审查程序,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制定环节中,征求健康专家委员会的意见。
成立健康专家委员会,得10分。
建立公共政策审查制度。相关部门在提出、起草、修订、发布等政策开发环节有专家委员会或健康领域行政人员和专家的参与,得10分。
政策制定
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梳理本部门与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补充、修订或新制定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
政府和相关部门梳理与健康有关的政策、策略和措施,有政策梳理情况报告,得10分。
政府和相关部门补充、修订与健康有关的公共政策,每制定一条政策得5分,最多30分。
30
跨部门健康行动
针对当地需要优先应对的健康问题,开展跨部门健康行动。
政府或多部门联合开展针对慢性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健康生活方式、妇幼健康、健康老龄、环境与健康等重点健康问题的健康行动,每类健康主题得5分,最多30分。
三、健康场所(300分)
健康社区和健康村
建立健康社区/健康村工作机制。
制定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得5分。
快速测评
邹区镇
开发区
各街道
对县区社区/村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居委会/行政村符合健康社区/健康村标准。
有30%达标的健康社区/健康村名单,得4分。
4
有20%达标的健康社区/健康村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社区/村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活动、建设效果等)。有1个健康社区/村的详细建设资料得1分,最多得6分。
6
在试点县区提供的达标社区/村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村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健康家庭
建立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机制。
有健康家庭评选工作方案和总结资料,得5分。
评选100个健康家庭。
有100个健康家庭名单,得5分。
有50个以上不足100个的健康家庭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家庭个案档案,有一户完整的健康家庭档案资料得1分,最高10分。
健康促进医院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机制。
有健康促进医院、无烟卫生计生单位建设工作方案,得5分。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健康促进医院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符合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有6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4分。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医院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医院的个案档案(包括组织管理、健康环境、健康教育、建设效果等)。
至少有3个健康促进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详细过程资料,每个得2分,最多得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医疗卫生机构名单中,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以上的机构中,随机抽取1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健康促进学校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机制
有健康促进学校工作方案,得5分。
教文局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健康促进学校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4分。
有4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3分。
有30%达标的健康促进学校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学校的个案档案。每个健康促进学校(小学、初中、高中)个案得1分,最高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学校名单中,随机抽取1所学校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健康促进机关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工作机制
有健康促进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得5分。
机关党工委
开展专项的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督导报告,得5分。
一定比例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符合健康促进机关标准。
有5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4分。
有40%达标的健康促进机关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机关的个案档案,如卫生计生委、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等,每个个案得1分,最高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机关/事业单位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机关/事业单位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30分。
健康促进企业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机制
有健康促进企业工作方案,有专人负责,得5分。
经信局
商务局
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定比例的大中型企业符合健康促进企业标准。如无大中型企业,则选2个较大企业建设健康促进企业。
有20%达标的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4分。
有3个及以上达标健康促进企业名单,得2分。
建立健康促进企业的个案档案。至少有3个健康促进企业建设过程资料,每个2分,最高6分。
在政府提供的达标企业名单中,随机抽取1个企业开展现场考核,记录现场考核得分,最高20分。
公共环境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止吸烟。建设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等公共设施,营造促进健康的公共环境。
建立无烟环境工作机制,开展技术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工作计划得5分;有督导报告,得5分。
邹区镇、开发区、各街道、发改局、教文局、建设局、城管局、卫计局、市场监管局、环保局、公安分局、运管所、机关后勤管理服务中心
建设至少1个健康出题公园,有健康标识,定期组织健康活动,得10分。
建设至少1条健康步道(主题公园以外场地),有健康标识,得10分。
评估时经过的主要道路和公共广场有无烟标识、有健康提示、环境卫生无垃圾堆放、无烟头,得10分。
四、健康教育(100分)
全国性健康教育项目
按照全国统一要求,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和健康中国行相关工作。
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年度工作总结,得5分。有健康中国行年度工作总结,得5分。
开展健康巡讲,得3分。
在县级电视台播放健康公益广告,得3分。
制作、发放有“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标识的传播材料,得4分。
基本健康教育服务项目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服务的种类、频次和质量达到国家要求。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有工作计划得5分,有培训记录得5分。
接受上级(地市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考核评估并符合要求,得10分。
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
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宣传时段内,开展多部门联合、单场活动人数不低于200人、有媒体深入宣传的健康主题活动。
每举办1个参与人数达200人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得2分,最高10分。
每场活动有媒体参加并有后续的深入报道得2分,最高10分。
健康传播
设立健康类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每设立1个有专人维护、定期更新(至少每周更新一次)的健康类新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得10分,最高20分。
每年组织2次以上媒体培训会或媒体交流会。
每组织1次有10个及以上媒体参加的交流活动(包括媒体培训会、交流会、通气会)得10分,最高20分。
五、健康环境(150分)
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或空气污染指数(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
AQI或API不超过100的天数≥300天,得10分。
环保局
水质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得10分。
建设局
饮用水安全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出厂水、管网末梢水、小区直饮水的水质检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得20分。
食品安全
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近3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得20分。
市场监管局
垃圾处理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得10分。
城管局
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得10分。
老龄化应对
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
每千名60岁以上老人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得10分;达到25张得7分;达到20张得5分。
民政局
社会氛围
本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报纸开设健康类节目或栏目。
电视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宣传部
广播电台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类节目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报纸开设1个满半年的健康专栏得10分,开班但未满半年得5分。
媒体积极宣传健康促进县(区)建设工作进展和成效。
各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报道健康促进县区相关工作进展,每报道一次得1分,最高30分。
六、健康人群(150分)
健康素养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本省平均水平。(省级数据来源于项目启动年的全国健康素养监测)
高于本省平均水平20%,得50分;
50
人群调查
达到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
低于平均水平30%以内,得10分;
比平均水平低30%以上,不得分。
成人吸烟率
成人吸烟率低于本省平均水平。(省级数据来源于最新的成人烟草流行监测)
比本省平均水平低20%,得40分;
40
低于本省平均水平,得30分;
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以内,得10分;
比本省平均水平高30%,不得分。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2%。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32%得30分;
25%(含)~32%之间得15分;
20%(含)~25%之间得5分;
低于20%不得分。
学生体质健康
学生体质达到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关标准。
95%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30分。
94%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20分。
92%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10分。
低于92%以上的学生达到合格以上等级,得0分。
小计
1000
指标解释:
1.AQI或AP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 简称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无量纲指数。AQI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越高、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AQI的计算按照HJ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执行。
2.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居民饮用水末梢水抽检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常规指标的比例。
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计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比例。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计算:经过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或二级以上处理且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量与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5.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计算方法: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各类养老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数/60岁以上老年人数)×1000‰。据民政部,2015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8张。(2014年27.2张,2013年24.4张,2012年21.5张)
评估组签名
组长:
组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