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钟楼的重要之年。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大力推进“6+1板块”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扎实好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提质量的各项工作,全年全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9.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增速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7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217.76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428.9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64%提升至66%。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0.5:35.5:64.0调整为0.5:33.5:66.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6423元)为1.59万美元。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6年,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63.1亿元,增长2.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21亿元,增长3.5%。在地方税收中,国内增值税、营改增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共计入库32.78亿元,增长9.1%,占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8.1%,比上年提高4.5百分点。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5亿元,在民生服务领域投入力度有所加大,增长5.6%,增幅比财政总收入高出3.6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11元,增长8.0%,快于GDP增幅0.5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5676.3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4116.2元,分别增长7.9%和8.7%,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0.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进一步缩小。从收入来源看,人均工资性收入27708.3元,增长7.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62.3%,人均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6285.2元、3909.4元和6608.0元,分别增长5.2%、11.9%和12.3%。全年人均消费支出26557.9元,比上年增长7.3%。
二、农业
加快农企提档升级。围绕农业企业提档升级和产业化发展,积极帮助农业企业宣传品牌、搭建平台,争取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促使现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2016年底,全区拥有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拥有三品企业5家、“三品”产品38个,拥有无公害农产品2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31个,市级名优农产品15个。“红梅牌”牛奶获得了“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并且被评为常州市民最喜爱的名优农产品;“康王牌”系列产品获江苏省优质产品;玉蝶萝卜干获得“常州市名牌产品”、“常州市知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玉蝶牌”萝卜干、“康王牌”芝麻糖和“叶莉莉”梨膏糖等生产技艺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工业
工业生产低开稳走。2016年,钟楼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003.57亿元,增长5.1%。从工业经济的全年走势来看,全区产值增幅在上半年探底后反弹回暖,至9月份逐月走强,截止12月份增幅达5.1%的年内高点,呈现低开稳走的态势。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28.71亿元,增长6.0%,较2015年高出1个百分点,高于规模工业产值增速0.9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运营质量稳步回升。
工业利税增势良好。2016年全区规模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05.61亿,增长4.5%;实现主营业务税金3.68亿,增长14.4%;实现利润总额60.32亿元,增长13.0%,高于规模工业产值增幅7.9个百分点,高于2015年同期5.7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截止到2016年底,亏损企业数41家,分别比年初和6月份减少35家和15家,亏损企业亏损额比2015年减少0.83亿元。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代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主要发展方向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748.51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4.6%,对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0%。装备制造业八个行业小类增幅6升2降。其中,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作为主要支撑行业,增幅分别达到了6.6%和5.5%,高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投资增速缓中趋稳。2016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50.90亿元,下降5.1%,比2015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回升6.9个百分点和0.6个百分点。2016年,投资增速从年初的-17.8%到半年度的-6.3%,下半年投资增速逐步回稳,增速稳定在-5.5%左右,全年呈现逐渐回升、缓中趋稳的态势。分产业看,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5.69亿,增长5.1%;服务业投资274.32亿元 ,下降6.7%,拉低全部投资增速5.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5千万以上投资项目(含房地产)93个,完成投资142.61亿元,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为40.6%,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特别是下半年百度大数据产业园、路劲宏远、运河天地等房地产开发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大项目占比从年初34.4%提升至40.6%,反映出钟楼区投资质量逐步上升,对钟楼区经济发展支撑不断加强。
房地产去化效果显著。到2016年底,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为38.85万平米,下降20.7%,比2015年年底和2016年6月分别减少10.15万平米和4.07万平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为10.29万平米,下降26.64%,比2015年年底减少了3.74万平米。2016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8.94亿元,同比下降10.4%,房地产项目49个,比去年减少13个,房地产开发本年资金来源合计140.12亿元,同比下降9.6%。
五、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保持繁荣。201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3亿元,增长9.2%,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20.4亿元,增长8.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9亿元,增长18.1%,增幅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8.9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4个百分点,对全社会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4.7%。2016年,全区限额以上大个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8亿元,增长16.2%,增速高于限额以上法人10.1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7个百分点。民生消费类商品增长较快,限额以上烟酒类、药品类、服装类、食品类销售额分别增长26.2%、11.4%、8.8%、7.8%,合计拉动限上销售增幅3.5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2016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1.9亿元,增长18.8%;实现营业利润9.4亿元,增长14.0%;实现应交增值税1.1亿元,增长25.8%;实现增加值36.3亿元,增长8.4%;拉动全区GDP增幅1.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为29.5%。科技服务业提速发展。55家科技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7.1亿元,增长18.2%,增速较三季度提高12.2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稳定增长。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8.8亿元,增长15.7%,占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达70.4%。现代物流业形势喜人。26家现代物流业企业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增长28.1%,拉动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2.2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外资外贸稳中见进。2016年,全区实际到账外资1.89亿美元,同比增长86.7 %;新增工商注册外资项目15个,新批协议外资40938万美元,同比增长184%,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出口总额23.4亿美元,同比增长5.2%;进口总额1.74亿美元,同比下降11.4%。完成进度及同比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二。全区共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企业545家,其中301家生产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区的55.23%,244家外贸公司进出口额占全区的44.78%。
七、科技和人才
科技实力稳步增长。2016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590.7亿元,增长4.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8.9%。全年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2家。科技项目立项79个,获得各级拨款2955万元,其中:省级项目23个,争取经费2200万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7家,其中年内新增市级4家。2016年申请专利5100件(其中发明专利2245件),专利授权1612件。组织科技对接活动5场。新增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40项。
众创空间蓬勃发展。2016年,全区众创空间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围绕众创空间载体打造“科技创新主战场、人才集聚新高地、楼宇经济升级版”的目标,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2016年底,全区共有众创空间项目34个,建筑面积44.12万平方米,其中建成16个,建筑面积18.55万平方米,多维、异次元、创客咖啡3家众创空间获省级备案;在建15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拟建3个,建筑面积约5.57万平方米。五星智造园开园运营,已有入驻企业70多家;新博智汇谷一期开园,也有10余家企业入驻。赛伯乐投资集团落户钟楼区,建设赛伯乐双创云城,打造以科技为中心、以健康快乐为主题的双创体验式项目。
八、文化、教育和卫生
着力坚持文体惠民。全年开展“文化三送”150场次,镇、开发区、街道均举办了各种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全年共举办了18场全区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与剧目室、市文化馆联合推出话剧《较量》;与肖邦艺术团、滑稽剧团、“中国新歌声”常州站合作“幸福钟楼”巡演24场;与文化研究院合作举办国学讲堂15场;与市美协、市区美术教研组联合举办十期美术书法展、六期美术讲堂。做好全民健身器材的维护保养工作,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做到“四种”人群全覆盖,全年免费测试人数达3500人。
注重保护文化遗产。市“江南非遗嘉年华”启动仪式在双桂坊举行,组织运河沿岸学校探索开展童眼看常州生态休闲旅游活动,让更多的钟楼孩子感受到了钟楼特色非遗文化品牌的魅力。启动西林登云桥、邹区兴隆桥的修缮工作。大观楼石碑、宣家弄8号文保点的现场勘查,实施文保志愿者每月巡查,让文保工作变为常态。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2016年是学校项目建设“突破”年。全年在建教育项目20个,其中市属项目3个,区属项目17个,总投资约12.1亿元,累计新增建筑面积约33.5万平方米。北师大常州附校、市属新五中交付使用,完成清潭三幼、机械幼等校安工程。市属北郊初中分校、觅小钟楼分校、荆川小学新校、运河之星等多家幼儿园、小学扩建工程陆续交付使用。创新办学模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觅小分校实行政府“交钥匙”工程。北师大附校采取由政府供地、企业建校、北师大办学三方合作办学模式。皇粮浜地块学校由城建集团投资,采用租赁方式引进省内教育品牌进行办学。
卫生服务不断提升。妇保院新院、一院钟楼院区建设项目综合楼封顶、行政楼外墙粉刷完成;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进入尾声;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建设完成。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74元,全年共下拨4569.9万元,项目考核实行“有效工时制”。完成儿童口腔疾病筛查学校24所5594人;完成适龄妇女“两癌”普查25448人次。开展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完成4145名初筛人群及目标高危人群筛查。开展骨质疏松健康促进三期项目,进行骨密度筛查517人,筛查出高危294人。代表全市顺利完成省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现场考评,并得到省级考评组好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
九、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公安户籍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2.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出生婴儿3918人,出生率9.2‰;死亡人口2640人,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长率3‰。全区常住人口61.70万人。计生生育工作卓有成效,全区育龄妇女总数14.8万人,已婚育龄妇女11.1万人,家庭健康服务率95.3%,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95.2%,群众满意率98.2%,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率95.8%,人口信息化建设达标率99.1%。
就业创业成效显著。2016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518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1608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819人,扶持创业2125人,引领大学生创业189人,创业培训1275人,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419人,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66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10人。落实稳岗补贴、企业社保补贴等各项政策。为626名离校未就业大学生进行实名制登记。组织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参加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4个项目被评为省级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6个项目被评为市级优秀项目。落实大学生创业个人社保补贴等28万余元。举办招聘会93场,提供就业岗位76084个。
社会保障持续扩面。2016年,社保扩面净增3775人,在经济增速放缓,扩面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全面完成了社保扩面年度任务。退管服务不断优化,为29238名企业退休职工进行免费体检;对辖区内200位生活困难、失能、空巢、高龄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20万元。实施“健康知识社区行”三年行动计划,为退休人员提供健康管理知识。稳慎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参保单位及个人登记工作有序进行。全民参保登记和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持续稳步推进,累计发放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卡26万张。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2016年,全区重点围绕“医疗、教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抓紧配套建设,一院钟楼分院行政楼主体验收合格,市五中交付使用,觅小分校进入施工收尾阶段,北郊中学初中分校全面开工建设,白杨路、玫瑰路全部竣工交付。安置房建设有条不紊整体推进。全年竣工交付34.9万平方米,15万平方米主体完工。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开工建设劳动西路延伸,完成大仓路、西林路等17条道路改造提升;轨道二号线的疏解道路全面进场施工;星港大道西延、飞龙西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
生态绿城加快推进。2016年,全区累计新增绿地25.92公顷,其中卜弋市民广场、童子河湿地公园(丁香路至松涛路段)等 “生态绿城”项目绿地7.78公顷,北师大外场景观绿化、龙江路西侧华尔迈物流园南侧地块补绿等道路绿地13.64公顷,万水美兰城、精研科技等居住区、单位绿地4.5公顷。超额完成全年新增绿化20公顷的年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