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2016年民政工作总结与2017年工作思路
索 引 号:014119539/2016-00016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民政局
产生日期: 2016-12-16 发布日期: 2016-12-16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推进现代民政建设新跨越钟楼区民政局2016年,钟楼民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建“江苏省现代民政示范区”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现代民政建设。第一部分 2016年民政工作亮点今年以来,民政工作着眼于建机制、补短板、创特色,形成了具有钟楼特色的民政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一是建成全市首家老年人助餐“中央厨房”,成为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务的“样本”;二是全市率先试点推行社区治理手机APP系统,开启社区
2016年民政工作总结与2017年工作思路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推进现代民政建设新跨越

钟楼区民政局

2016年,钟楼民政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建“江苏省现代民政示范区”为总抓手,全面推进现代民政建设。

第一部分  2016年民政工作亮点

今年以来,民政工作着眼于建机制、补短板、创特色,形成了具有钟楼特色的民政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

一是建成全市首家老年人助餐“中央厨房”,成为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务的“样本”;二是全市率先试点推行社区治理手机APP系统,开启社区治理创新“方便之门”、“快捷之门”、“透明之门”;三是全市率先开启立体救助模式,南大街街道10个社区挂牌建立保护点,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救助;四是加强养老护理员技能提升,在全市第二届护理员大赛中再创佳绩,荣获个人、团体双第一,区民政局获得“优秀组织奖”;五是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以已故社区书记许巧珍先进事迹为创作原型的《红衣奶奶——许巧珍》获中国广播剧最高奖;六是加强民政文化建设,通过“钟楼民政讲坛”、征集钟楼民政精神和民政形象标识、实施“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等提升民政队伍素质。

第二部分  2016年度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紧扣市民政局《2016年度民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突出补短板、出实招、求实效,各项工作按时序进度稳步推进。

⒈重要指标完成情况。建成清潭常寿疗养院、玖玖江南护养中心2家养老机构,养老床位数净增429张。建成全市首家老年人助餐“中央厨房”,新增助餐点8个。新增标准化居家养老服务站(点)6个,城乡标准化覆盖率达51.56%、31.58%。出台《社会组织分类评估评分细则》,年底预计完成评估数达50%以上。新增持证社会工作者58人,每万人持证人数达7.19个。新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钟楼区德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1家。

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严格执行低保提标标准,满足各类低保对象生活保障,并对困难群众落实门诊和住院医疗救助比例达80%以上。完成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社会组织目录,扶持天福聚家、爱慧助老等社会组织承接老年人精神关爱、助餐等居家养老服务。启动钟楼区第十一届村委会、第六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预计11月底完成选举工作。加强永红街道陈渡新苑市级“三社联动”示范点建设,完善社区治理手机APP功能,并与市级“四级联动”平台整合。推进邹区镇龙潭陵园、北港陵园等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等级改造提升,免除五保户、低保对象殡葬基本服务费用。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站8个,10个社区挂牌救助服务咨询点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点,区、街(镇)、居(村)三级未成年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体系逐步完善。

⒊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开工建设五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玖玖江南护养中心建成运行。对全区17家养老机构实施安全提升工程,确保所有养老机构达标。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启动第二届公益创投大赛,撬动社会资本30万元对公益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建成西林、五星和北港等3个街道级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开展“邻里守护”老年人志愿互助服务项目,结对率97.45%,其中志愿者结对率53.73%。建成“心灵茶吧”18个,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慰藉等服务。

⒋队伍文化建设情况。公开招录专职社区工作者31名,实施“青蓝工程”加大对社工的培训。以“进村入户、访困问需”为主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结对帮扶。举行钟楼民政精神和钟楼民政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实施“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钟楼民政讲坛”等载体加强民政文化建设,民政新闻宣传工作获2016年度民政部中国社会报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⒌其他方面工作情况。新闸街道绿地社区、荷花池街道西二社区创成“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参加全市第二届护理员大赛,荣获个人、团体组双第一,区民政局获得“优秀组织奖”。深化双拥共建,投入100余万元开展军地互办实事达35项。广泛开展“慈善法”宣传和“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完成企业认捐基金增值金147万元。启动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联合开展“最忆钟楼”地名文化征文活动。

第三部分  2017年全区民政工作思路

2017年,全区民政工作将坚持以“保民生、惠民生、促发展”为推动民政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为建设“强富美高”新钟楼作出新贡献。

⒈完善民生保障,做到托底与创新并重。一是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完善城乡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程序,实施精准救助。推进分类施保,对重点保障对象实行重点保障,最大限度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造成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三是完善城乡自然灾害救助制度。加强救灾应急机制建设,制定自然灾害救助规程。将救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拨付及时、专款专用。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档案,确保灾后重建。

⒉推进养老服务,做到事业与产业并重。一是加快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拟新增养老床位3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45张以上。推进标准化居家养老站点提升工程,每年新增标准化站点5个以上。二是提升养老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全区老人中推广使用“黄手环”,实现对居家养老服务的精准管理、虚拟结算,以及防走失救助功能。通过互联网实现区域老年人健康服务信息共享,提升养老服务效能。三是提升养老专业化服务能力。引进荷兰伯祖客养老护理专业团队,为居家养老的康复护理服务提档升级。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培训和实训基地,发挥养老服务协会作用,提升护理员队伍整体水平。四是提升养老社会化运行覆盖面。大力扶持德长行等现有养老社会组织拓展服务项目,依托援通等养老机构打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托老所,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连锁化、品牌化、社会化发展。全区社会化运行的居家养老站点达到50%以上。五是提升养老事业的均衡发展。加快城乡融合,推进邹区镇开展居家养老工作,通过新建或提升改造居家养老服务站,完善服务功能,让邹区老人逐步享受居家养老各项服务。六是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与质监部门的通联合作,积极推行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试点(省级)工作,探索12349平台服务标准化流程,促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⒊突出适度普惠,做到共享与发展并重。一是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障体系。落实孤儿养育标准增长机制,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依托各街道儿童救助工作站,提高对困境未成年人的救助保障能力。二是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落实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标准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投保工作。三是着力推进慈善事业。加强“慈善法”宣传,做到学法与普法同步、知法与用法结合、促善与治善并举。以慈善超市作为救助平台,对困难群众及时实施实物救助。拓展劝募渠道,广泛募集慈善资金。

⒋促进和谐善治,做到服务与自治并重。一是增强内生动力。组织村(社区)干部培训,举办社工招录,宣传选树社工典型,逐步提高每万人专业人才比例。二是创优外部环境。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和“政社互动”, 助推南大街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钟楼区城乡社区移动工作平台APP的社区嵌入功能,扎实做好四级联动平台工作,强化社区工作“互联网+”功能。三是发扬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加快形成主体多元、程序规范、成效显著的城乡社区协商局面。四是推动文明和谐。开展和谐(平安、文明)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村)创建,推动各村(社区)提标补短。用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成果,建立本级地名库,出台一批历史老地名保护名录,形成以专题片、文集、公众微信等为载体的最忆钟楼载体。

⒌发展社会组织,做到培育与监管并重。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监管联席会议》、《社会组织约谈程序》、《社会组织基础档案管理办法》等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和指导。提升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举办公益组织论坛,社会组织资质认定、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等,评选宣传一批优秀社会组织,加大对新增社会组织的培育孵化,逐步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百花齐放局面,为创建省社会工作示范区提供坚实基础。

⒍加强队伍建设,做到管理与培养并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学在先、做在前,树立民政部门党员先锋形象。严格依法行政,按照民政工作法律法规,规范、指导民政业务工作,提高民政行政执法水平。继续推行“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通过“钟楼民政讲坛”、“书香民政”等载体和平台,进一步提升民政队伍整体素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