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6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能认真对照《2016年全市生态文明在行动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为全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被评为2013-2015常州市文明单位;在“第二届江苏省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中”,被省环保厅、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在年度考核中,获全区综合考核优胜奖。
(一)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目前,我区已建立完善大气防治联席制度。经信部门能加快推进重污染企业搬迁;城管部门能加强物料运输车辆违法行为查处,加大道路保洁力度;建设部门能积极落实洒水、降尘等措施,抓好施工工地扬尘控制。镇、开发区、各街道加强巡查,确保未发生大面积秸杆焚烧事件。截止2016年12月28日,今年我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5天,优良率为70.8%,比2015年增加4.9%;PM2.5平均浓度为51.5μg/m3,同比2013年27.9%改善情况位居全市前列。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今年,我区关闭了科祥化工等5家重污染企业。
二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完成了59台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或拆除工作。在禁燃区建设中,累计拆除或淘汰燃煤锅炉改造205台,拆除懒汉炉501台。
三是深化工业污染治理。一是积极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5家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方案已编制完成,正开展评审。二是对10家化工、表面涂装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实施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工作。华日升反光材料等8家企业的VOC整治工作均已完成,剩余2家企业的整治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四是严格扬尘污染控制。推进建设工地扬尘控制,区建设局积极落实扬尘控制责任制度。区城管部门还建立精细化作业模式,对背街小巷、人行道板等进行补充作业,我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全区达到100%。
五是重点区域废气整治挂牌督办。今年,我局对龙江路高架沿线区域的废气综合整治实施了挂牌督办,涉及丽岛金属等7家工业企业、17家小型汽修厂、汽车4S店废气排放,9家建筑工地和7家堆场扬尘。我局指导相关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整治方案,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
六是认真做好G20和国家公祭日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为避免因为管控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区采取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帮助企业制定“一厂一策”,从而确保管控方案的落实。
(二)大力加强环境监督执法
今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环境执法的力度,积极参加环保部组织的环保执法大练兵活动,切实提高了整个执法队伍规范执法的意识和能力。行政处罚的数量、罚款总额、环保新型案件数等多个方面均比去年大幅上升。截止12月26日,共处罚企业66家次,罚款额534万元,比去年全年增长277%。环保新型案件共计36件,其中按日计罚案件2件,查封扣押7件,停产整治案件23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移送2件,形成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一是做好执法与组织保障的相结合。我局抽调科室人员充实到监察执法一线,成立三个监察中队,将执法力量重心下移,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强化了组织保障。
二是做好执法与依法行政的相结合。我局积极开展了岗位练兵活动,确保在具体执法时做到证据确凿,运用法律适当、执法程序正规,今年以来所有的案件均未出现行政不当的问题。
三是做好执法与服务企业的相结合。对于整治无望的企业,我局积极向企业负责人宣传环保法律法规,让其认识到带着问题去生产,只会成本越来越高,促进其主动转型;对于一些经整治能达到环保要求的企业,我局能认真服务指导,让企业清楚整治的方向和措施,帮助其尽早把存在的问题整改到位。
(三)全力协助中央环保督察
自今年7月份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江苏以来,我区共收到交办信访问题9件。我局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确保所有交办的信访问题全面妥善处理。
一是迅速行动,开展排查。对于交办的问题,能迅速调查,迅速立案,迅速查办,提高了环保执法的效率。
二是果断出击,从严处理。在处理交办问题中,有5家企业停产整治,3家企业受到重罚,极大地震慑了违法企业。
三是及时移交,跟踪督办。对于属于其他部门和单位的环保问题,我局及时移交处理,并积极了解问题解决的进度,在帮助其圆满完成整改的同时,强化了相关单位履行自身环保职责的意识。
(四)着力推进违法项目清理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2014〕56号)精神,规范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根据环保部和省、市统一部署,我区对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本次清理工作主要针对新《环境保护法》实施(2015年1月1日)之前,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的在建和已建成的建设项目,以及已经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长期投产运行未完成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建设项目,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淘汰一批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污染的建设项目,登记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准入标准等要求的建设项目,整治一批治污设施不健全的建设项目。目前,目前,分二批排查出的2353个建设项目,已全部完成清理整治。
(五)努力调处环境信访纠纷
我们把环境信访的稳控放在关心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认真对待,积极调处。我们坚持每周统计环境信访的数量、类型,在局务会上公布;每月下发一期环境信访简报,及时通报当月环境信访的情况;每季召开环境信访分析会,认真研判环境信访,对重点信访问题进行梳理研究,分类处理。今年环境信访总量比去年下降13.77%(邹区镇去年数据未计入),未发生因环境信访问题引发的进京赴省上访和重大集访,为全区的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压力较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银行培训中心大气自动监测点被建筑工地、高架道路、工业企业和汽车4S店等污染源包围,受周边污染源尤其是建筑工地扬尘的影响,大气数据时有突变;二是由于居住小区和工业企业混杂的原因,新闸绿地小区周边、邹区中心集镇区等区域的废气扰民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邹区镇水环境形势严峻。主要是因为邹区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污水管网覆盖范围不够大,城中村接管率低,雨污合流制并存。邹区镇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管网不健全,大量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面窄,仍有部分工业企业及大量加工作坊的废水排入河道,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畜禽养殖场(户)污染废水直接入河等。
三、2017年工作思路
2017开始,为更大幅度地改善环境质量,更加有效地规范环境秩序,按照省、市部署,主要任务是组织推进 “两减六治三提升”环保专项行动,确保完成我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指标。通过研究讨论,我局初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有步骤、有重点的组织实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两减”方面:一是减少煤碳消费总量。目前,我区禁燃区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我区将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在“十三五”末,把钟楼区全境建成禁燃区。
二是减少落后化工产能。按照相关行业标准,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低端落后化工企业进行严格执法,争取淘汰一批;强化危化品储运监管,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一律予以关停。
2017年,我区还将完成国礼纺织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对2家单位的3台煤气发生炉进行整治。进一步强化扬尘管理,全面推进“绿色施工”,加强混凝土搅拌站和道路扬尘防治,积极创建扬尘污染控制区;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物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完善区、街道(镇)、村、组四级禁烧网络,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
(二)在“六治”方面:一是治理太湖水环境。主要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配合农业部门和邹区镇取缔非法和不符合规范标准的养殖场、养殖专业户;
二是治理生活垃圾。主要做好垃圾回收站的污染排放监管,防治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
三是治理黑臭水体。重点加强对邹区镇污水接管企业排放的监管,对邹区镇17个行政村已建成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
四是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
五是治理挥性有机物污染。对全区化工企业的VOCs排放总量进行摸底调查,核算出当前总量,对涂料行业、重点化工企业开展废气排放专项整治。
六是治理环境隐患。加强对重点企业应急预案的管理和应急事故的演练,确保方案的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开展工业遗留场地土壤调查,扩大农用地土壤环境调查,督促基层提前做好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出让前的土壤调查评估工作,选择典型污染场地,实施修复示范工程。
(三)在“三提升”方面:一是提升生态保护水平。紧盯提升两个断面水质的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水环境专项整治。围绕钟楼大桥断面达标,主要推进邹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及管网建设和开发区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加强对邹区镇接管企业的监察,促进邹区污水处理厂管理主体的明确;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扩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覆盖面;对14条河道开展综合整治工程。
围绕连江桥断面达标,主要推进新闸街道15家工业企业接管、西旸村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工程;在新闸科技工业园开展污水管网、水污染治理设施排查与集中整治;沟通德胜河-凤凰河,同步实施截污工程,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
二是提升环境经济政策调控水平。通过征收挥发性有机物排污费、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用好环境污染治理专项资金等措施,提高排污成本,倒逼转型升级。
三是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水平。目前,我局通过环境问题转办、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发函等形式,逐步发挥了环境网格化监管的作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网格化监管的运行机制,不断强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环保主体责任,努力形成大环保的管理格局。完善“双随机”数据建设,并用好这一制度。继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重点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集中治理,尤其对钟楼经济开发区、邹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排查与整治,制定化工、印染、电镀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从严从重点查处,确保环保行政处罚的力度和环保新型案件只增不减,切实解决一批历史遗留的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