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钟楼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
2017年全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2017年江苏省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和《2017年常州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要点》精神,以“安全生产执法年”为抓手,以专项治理、基础建设、监督执法、源头预防为着力点,以法规标准、技术支撑、宣传教育为保障,认真落实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扎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推动我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稳步发展。
一、高度重视,督促工业企业落实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
1.强化意识。积极贯彻《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苏安〔2016〕19号),全力推进企业主要负责人带头落实“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健康”的要求,明确安全生产负责人(重点企业安全总监)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承担职业卫生管理职责,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2.强化检测。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检测评价工作,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开展检测评价,并依据检测报告的结果,对浓(强)度超标的岗位,采取措施加以整改,确保达到要求。突出抓好工业企业健康监护工作,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要按规范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突出抓好工业企业落实《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职业卫生管理。
3.强化宣教。突出抓好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督促工业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治宣传,引导劳动者关心自身职业健康、知悉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懂得自我防护。督促工业企业加强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知识和个体防护能力的培训,认真履行职业健康事项告知和承诺义务,努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治意识。
二、以点带面,持续推进职业健康监管重点工作的落实
4.专项整治促实效。根据区安监局关于转发市安监局《关于印发<陶瓷生产、耐火材料制造、铸造冶炼和船舶修造企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的通知(钟安监发〔2016〕14号)的要求和整治时间节点,通过专项执法、联合检查、分片督查等方式,严肃查处企业无机构和人员、职业病防护设施不设置、不运行,不落实检测评价、不为接触危害劳动者配备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未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等违法违规行为。要重点督促企业将劳务派遣人员也要纳入本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范畴,督促企业对照职业卫生基础建设内容和“四个100%”的目标,保证治理工作取得成实效。
5.示范企业促提升。根据《关于层转〈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尘毒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常安〔2016〕103号)的要求,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企业开展尘毒示范创建工作,通过尘毒示范创建引领,促进同行业、同类企业尘毒危害防治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卫生管理规范化。有序扩大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的覆盖面,督促重点企业继续深入开展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
6.有效监管促规范。各科室(大队)、各安监站要转变监管方式,强化对本辖区内工业企业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特别是对列入今年省、市、区级的重大建设项目要做好动态跟踪,督促企业规范做好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同时结合“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对不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建设单位要严肃查处。
7.突出重点促落实。以职业病高发多发、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多、易发生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有新发生职业病病例和职业危害群众信访举报事项行业企业为重点,指导组织各地区通过专项执法、重点执法和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8.推进普查固基础。结合国家安监总局开展的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普查工作,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执法检查、专项治理等手段,通过普查工推动企业开展申报,督促中小企业加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力度,努力突破申报数量的“瓶颈”。同时督促企业依据职业病危害检测数据,及时做好变更申报,提高申报的质量。
9.摸清底数细管理。进一步分类梳理、细化监管企业相关内容,对转移、关闭、破产等消亡企业及时清除,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状况基础数据库。
三、巩固工作,进一步提高职业健康监管整体工作水平
10.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组织一期职业健康监管人员业务培训班,突出实战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监管队伍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进一步做好信访举报和诊断鉴定现场调查工作。妥善处理信访举报等相关事项,及时化解潜在矛盾,防止问题出现反复。
11.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借助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对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内容进行分类梳理、补充完善,并实时记录对企业职业卫生执法检查情况,以及企业违法违规情况,为分级分类监管、重点监管和精细化监管奠定基础。
四、积极探索,有效应对职业健康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12.进一步推进职业健康分级分类监管工作。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并完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基础性台账,逐步实现“一企一档”,为分级分类监管奠定基础。同时要将职业病危害程度与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相结合,探索建立定性定量分级分类量化管理制度,逐步建成职业健康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职业卫生监管与安全生产监管“一体化”。
13.进一步协调完善职业病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及时研究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大问题,逐步建立联合监督执法、信息互联共享、现场联合调查、职业病人保障措施等联动机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14.进一步探索建立小微企业帮扶机制。小微企业工作环境相对较差,职业病危害普遍严重,但是检测和防治技术、装备普遍落后,研究建立小微企业帮扶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职业健康咨询、检测、体检等服务,帮助小微企业改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危害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