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钟楼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索 引 号:014119475/2017-00007
组配分类:规划计划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发改局
产生日期: 2017-06-12 发布日期: 2018-03-20 废止日期: 2019-12-31
内容概述:为调优产业结构,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常州市钟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区第十次党代会及区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以现代服务业提质
钟楼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
 

为调优产业结构,提升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常州市“十三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常州市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常州市钟楼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区第十次党代会及区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以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立足我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民生性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六大行动,全面推动钟楼现代服务业总量进一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业态进一步创新、特色进一步鲜明。 

二、主要目标

至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达540亿元,年均增长8 %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7%;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60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10亿元,三年累计服务业投入力争突破930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0%左右。

三、主要领域

(一)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加快312国道邹区灯具市场段改道的规划建设,推进邹区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物流园区(中心)整体效能和集聚带动作用。重点推进邹区综合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引进、培育新兴物流业态,以推进鲜易冷链项目合作为契机,加快凌家塘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发展规划完善以及物流中心的功能提升,推进万泰医药物流中心、任天常州鲜冻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商业连锁物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进邹区电商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大型电商企业在钟楼布局分拨中心和营运中心。鼓励重点市场、物流企业整合行业资源,做大做强,提升企业竞争力,重点推进新阳光食品城、美吉特家居广场、中天凤凰电器城等现有资源整合,推进现代物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物流业龙头企业培育。(牵头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经信局、商务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

——科技服务业。大力培育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科学技术普及等科技服务业业态和发展水平。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推进北自所智能国家智能装备系统集成生产线以及创新示范应用项目、科技街2号地块企业研发中心和商务楼宇、科技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形成常州科技街核心区建设形象。加快原联创地块玉龙路西侧项目建设,加快百度创新中心项目落地,推动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招引,加快中兴云计算项目投运,积极培育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信息服务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积极引进光电研发设计团队和企业,推进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提升创业服务中心、中科创新园、文科融合产业园、新博智汇谷、五星智造园等创新平台、园区的发展水平,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体系,新增一批省、市级众创空间。发展科技金融,着力引进基金信托、资产管理、股权投资、财富管理等资产管理机构和各类有实力的金融主体,积极开拓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牵头单位:区科技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经信局、金融办)

——商务服务业。重点打造商务楼宇经济。积极引进检验检测、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广告咨询、教育培训等中介服务业企业,鼓励区内商务楼宇资源整合,引导业主进行楼宇功能定位,促进相同或相关行业形成一批产业特征鲜明的特色楼宇,充分发挥聚集效应,不断提高楼宇经济能级。重点推动邹区殷村、南大街、永红街道等主城区街道,积极利用、深度挖掘辖区内科研院校资源,加强与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建科院、中煤科工研究院、建工职校等单位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合作,形成检验检测、教育培训、创意设计等服务型经济主题园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设计中心,促进设计机构与工商企业对接合作,培育一批商务服务龙头企业,打造商务服务品牌。(牵头单位:区发改局,配合单位:区科技局、商务局、人社局、市监局)

(二)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

——旅游休闲业。深入挖掘吴文化、齐梁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和工商文化等钟楼特色文化,加快文化遗产转化为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遗存、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制造业、文化产业、教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跨界融合。重点加快沿古运河两岸慢行、亮化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对古运河沿线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发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进一步提升运河五号文创园品质,加快米码头壹号项目建设,提炼运河九号项目主题,发挥好景尚旅业等企业龙头作用,打造三堡街沿运河文创休闲特色街区;围绕民元里1号、明城墙、杨氏戏楼、李伯元故居、盛宣怀故居等历史文化遗存资源保护、南市河、篦箕巷改造提升、南大街4A级旅游景区提升,打造、提升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俞墅庙建设,推动北港老街规划建设,融合宗教文化、禅修、素食餐饮、民间匠艺传承展示等文化热点,打造老街文化产业区。加快规划、建设以职教主题为产业链的殷村特色小镇,大力推进新孟河拓浚工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开发运动休闲旅游项目,打造钟楼旅游文化新名片。加快邹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游览节点、线路设计和交通贯通,佳农探趣、会灵寺、石佛寺等景区景点的品质提升,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鼓励景尚旅业、青旅等旅游业龙头企业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与区内旅游资源的合作发展,推动旅游全方位智能化服务。以地铁2号线建设为契机,抓住沿线重要节点,加快完善和提升地铁沿线休闲商贸业布局,改造提升新世纪商城及周边核心商圈建设,全力推进延陵路地下综合长廊、五中及周边地块、龙城天街等城市休闲综合体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区发改局(旅游办),配合单位:区农林局、商务局、教文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

——电子商务业。大力支持培育首逛电商、小象优品、ASK等区内重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加快制造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全区制造业产业配套协作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及专业市场电商化转型发展。按照分类推进原则,积极鼓励重点电商企业股改上市。着力引进知名电商、软件信息企业,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围绕软件研发、平台维护、网络推广、数据分析、人才培训、在线支付等细分领域,加快拓展电子商务服务业。依托邹区两大国家级专业市场、南大街、荷花池街道互联网+特色街区,鼓励、引导重点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发展,形成电子商务园区。积极推进城市楼宇载体、农村闲置用房,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和特色化中小型电商园区。(牵头单位:区商务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经信局、市监局)

(三)积极发展民生性服务业

——健康服务业。积极促进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康复护理、中医医疗保健、健康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扶持美年大健康、紫丹健康产业园等医疗、健康、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医疗康复设备制造企业向健康服务业拓展,招引一批配套齐全、管理先进、具有高水平和示范性作用的健康、养老服务企业和品牌企业,有效整合城市楼宇、企业闲置用房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化小型康老服务园区,推进医疗保健、休闲疗养产业发展。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扶持莱康颐养中心、玖玖江南护养中心等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50张以上,社会力量举办或经营的养老机构床位数占养老总床位比例达80%以上,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以上,探索医养融合、“互联网+”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国家级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落地建设。(牵头单位:区民政局,配合单位:区发改局、经信局、卫计局)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点产业升级行动。围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六大重点发展产业,研究制订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方向,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加速向六大产业倾斜、集聚,推动重点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升级,进而以点带面推进服务业加快转型发展。到2019年,全区服务业六大重点产业增加值超过26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0%。

(二)实施平台载体提升行动。对已创成的省级、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切实增强集聚区要素吸附力、产业支撑力和辐射带动力。对后备服务业集聚区组织做好规划编制,引导集聚区围绕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加大集聚区建设推进力度。积极推荐申评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力争2019年底,新增市级3星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3个,新增市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3家。加快建设一批以商务楼宇为主要载体的微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2019年底,培育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楼宇和税收超千万元的重点楼宇达到15幢。

(三)实施重点项目推进行动。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拉动服务业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坚持招大引强,积极推动产业招商、专业招商、盯紧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大力引进六大重点产业项目。积极争取项目列入国家、省、市产业布局规划和重大项目计划。建立动态调整、滚动推进的机制,每年实施30个左右服务业重点项目,加强项目跟踪和监测分析,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加大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引导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到2019年,培育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品牌效应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培育壮大邹区凌家塘市场、邹区灯具城2个百亿级市场,形成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大型服务业企业 2家,超20亿元服务业企业3家,市五星级服务业企业5家,新增市级以上服务业优势企业5家。

(五)实施互联网平台经济突破行动。依托百度大数据产业园、中兴能源云计算华东基地等载体,积极推进我区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大数据分析中心、云计算中心等重点功能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提升我区信息数据存储和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平台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多业态、多功能、多业务融合发展,开展商业模式、技术模式和金融模式创新,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平台企业多个价值环节的协同创新。在餐饮、酒店、商场等消费服务行业,培育发展线上线下联动的体验式消费、群体共享式消费、个性需求定制服务等互联网新商务。力争到2019年,打造一批具有国内或区域影响力的专项产品交易平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平台经济品牌企业,全区平台经济整体规模和竞争能力居全市前列。

(六)实施产业对接融合发展行动。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对接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企业培育,加快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进程。激励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积极开拓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远程运行维护、系统集成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等服务,促进一批企业逐步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至2019年底,力争新增市级制造业服务化示范企业4家。推进辖区服务业细分产业对接,促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之间,以及设计服务、科技服务和广告会展之间跨界渗透、协同发展。促进服务业与农业对接融合,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庄等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创新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体系,发挥合力作用。成立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负责行动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切实抓好日常工作指导,具体负责各项工作部署的督促落实,定期研究服务业发展,完善年度考核和工作督查,协调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二)完善统计体系,做好监测分析。加强并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健全统计组织、调查、监测和分析评价体系,实现全行业、全社会覆盖。夯实服务业统计基础,完善统计工作机制、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统计工作网络体系,加强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做好服务业调查监测分析,引导服务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考核体系,压实目标责任。加强服务业绩效评价考核,按照全区的目标任务,结合市对区考核目标要求,建立服务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坚持重点工作与经济指标相结合、量化目标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明确责任,齐心协力,推动全区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四)加强政策扶持,支持发展重点。各相关部门要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积极创新支持方式,不断完善服务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切实强化服务业发展重点行业、重点平台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五)培育服务人才,提升发展水平。以“龙城英才计划”为依托,鼓励服务业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专业人才,实现跨越发展。做好“校企合作”,依托区域内的高职院校和区外高校,大力培养服务业人才。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公共服务部门相关人员的服务业政策培训,促其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