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区经信局紧密围绕常州市“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主题和区委十届二次、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三大一实干”活动,积极转变服务企业方式、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把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大力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全力以赴稳增长、坚持不懈促转型、持之以恒提质效,努力确保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一、工业经济运行概况
1-9月,全区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80.5亿元,同比增长6.1 %,全年预计完成246亿元,同比增长6.1%,能完成市下达目标;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75.3亿元,同比增长8.7%,时序73.6%,全年预计完成1055亿元,同比增长8.8%,时序100.1%;完成规模工业利税72.8亿元,同比增长12.3%,时序70.1%,全年预计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12.5%,时序100.2%;工业投入完成57.1亿元,同比增长2.3%,时序71.8%,全年预计完成80亿元,同比增长5.7%,时序100.6%,能完成市下达目标。
1-9月,全部工业实现开票销售443.8亿元,同比增长20.4%,时序83.9%,全年预计完成550亿元,同比增长20%,时序103.9%;完成工业应征税金8.7亿元,同比增长9.3%,时序77.0%,全年预计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9.5%,时序101.3%;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额完成2.6亿元,同比增长67.1%,完成时序155.9%,已经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完成3.2亿元。
我区工业经济主要特点:
1、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稳固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作为钟楼根基产业的三大主导产业和四大特
色产业更为稳固、更趋优化,我区产业结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1-9月,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共完成产值657.4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84.8%,同比增长8.1%。三者分别完成产值485.2亿元、60.2亿元、1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7.6%、12.8%。
以东风农机、常柴股份为代表的农机行业、以西电、东芝为代表的输变电行业、以昊邦智控、科达斯特恩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行业、以裕兴股份、常松金属为代表的新型复合材料行业,成为我区四大百亿特色产业,1-9月共完成产值408.7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2.7%,同比增长6.3%。四者分别完成产值81.4亿元、130.5亿元、84.8亿元、1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0%、6.4%、12.8%,呈现“一降三升”格局。其中,农机行业受产能过剩、刚性需求减少、排放标准提高、农机补贴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很多农机企业订单量有所下降,行业形势总体平淡。但东风农机下降幅度低于行业降幅平均水平;常柴股份柴油机产销量双双下降,订单不足,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给影响却在增长,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2、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我区新能源、节能环保、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目前虽体量不大,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可谓异军突起、活力迸发,已经逐步培育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新兴企业,这些点状企业逐步将拉成链状产业,进而带动整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
1-9月,我区新兴产业规上企业共完成产值5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8%,相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7.0%。代表企业为远东塑料、风华环保、锐新医疗、华联敷料等。
3、重点企业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企业发展形势总体偏好。一是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有所增加。1-9月,全区产值超亿元企业共122家,比去年净增8家,其中5-10亿元企业17家,超10亿元企业22家。122家超亿元企业共完成产值699.7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到90.2%,相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9.0%。二是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细分行业龙头企业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基石,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甚至国际前列。这类企业极具活力和潜力、具有独特竞争优势,正成为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1-9月,我区45家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完成产值336.5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43.4%,相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今年培育新增了3家。三是新增长点企业发展良好。1-9月,我区12家市级新增长点企业完成产值114.6亿元,同比增长9.2%,产值净增9.7亿元,完成市年度产值增量目标的97.0%。
4、创新转型加快步伐
一直以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走科技创新之路,是服务企业的方向。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是产业转型的关键。
1-9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458.9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9.7%,高于去年同期占比3.3个百分点,同比增长5.4%。截至目前,全区已经拥有各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市级42家,省/市级均比去年新增2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共8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5家,分别比去年新增1家和2家。“五星智造园”获得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全省25家单位,常州也仅有2家单位获此殊荣(另一家是常州科教城)。近年来,钟楼区工业企业在生产装备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正大力推进。截至目前,我区已有智能工厂(车间)11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9家。我区目前已经有4家工业企业通过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6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贯标试点企业。
5、重点项目全力推进
今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全区重点项目及市百项工业重点项目的督察要求,每月跟踪全区工业重点项目完成进度情况,对推进缓慢的项目重点关注,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做好为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对重点工业项目信息库每月及时更新,做到清楚掌握项目实施的进度、开竣工情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
2017年钟楼区重点工业项目共有22个,总投资额37.2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总额共计15.8亿元,1-9月份完成投资额11.92亿元,完成时序进度75.5%。新建项目17个,其中已开工项目13个,新建项目开工率76.5%;未开工项目4个。我区今年22个重点项目进展相对顺利,个别项目由于土地指标、手续办理周期等问题影响了进展速度。年底预计可基本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市重点项目3个(西电、北自所&长江智能制造、绿美艺)项目,总投资额20亿元,17年计划投资7亿元,截至9月份完成投资额5.69亿元,完成年计划81.3%。预计全年完成项目投资任务。
二、工业经济主要举措
1、抓运行调节,促稳步发展。
(1)加强运行监测。一是年初对全区细分行业龙头和产值亿元以上(以下简称“百家重点”)共100家工业企业实行挂钩联系制度,分工到人,并出台了2017年度钟楼区“百家重点”工业企业挂钩联系制度,梳理企业所遇的融资、用地、用工、项目等难题;二是为抢抓新一轮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指导和推进今后全区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发展,制订了钟楼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三是为全面掌握我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措施建议以及发展目标,对全区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做了系统的调研报告,且被江苏省委录用;四是集中精力对全区30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工业开票销售、净入库税金等数据做了认真细致地摸排统计,旨在掌握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亩均开票销售和亩均税收,进一步提升单位工业用地产出水平。以上这些工作内容为区委、区政府了解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和拓宽政企互动渠道提供了较为全面翔实的依据。
(2)抓好目标管理。加强目标管理,抓好序时进度,对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再细化、再落实,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以块保区,努力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加快增量培育,及时了解重点行业运行走势,加强跟踪服务,提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研判,确保精研科技等10个新增长点全年新增产值达10亿元;培育壮大小微企业,全年新增列统企业12家。
(3)保障生产要素。做好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的调配与协调,将影响生产的因素减到最低。贯彻落实常州市平安电力建设实施方案,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的有序用电和需求响应以及重点企业的生产保障等,确保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定期联合供电、街道等召开企业用电需求联席会议,协调企业用电需求,解决企业发展瓶颈。另外,今年上半年组织40家企业及10余家协会参加了钟楼区坦桑尼亚投资贸易环境说明会,组织了30家企业积极参加518开幕式活动,以及安排40家企业参加928开幕式活动。
2、抓转型升级,促可持续发展。
(1)培育重点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企业、做新做优产业目标,继续大力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建设。2017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8家,其中产值在5-10亿元企业新增1家(佰竹电子)。围绕开发区西进战略目标,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我区“55128”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发展细分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今年以来,又培育新增邹区镇3家隐形冠军企业(佳得顺炉业、巨弘捆带、盛德钢管)。同时,精研科技获得2017年度江苏省“科技小巨人”荣誉称号。
(2)加快项目建设。突出抓好3个市重大工业项目(西电、北自所&长江智能制造、绿美艺)和区2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大项目源开拓、优化投资结构,力促储备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达产。努力推进北自所的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早日竣工。
(3)推进两化融合。依托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企业信用贯标等有力手段,不断推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工作。今年以来,我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通过4家(昊邦、西电、宝钢、华威世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通过2家(华威世纪和钟恒新材料),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工程通过1家(华威世纪)。另外,我区西电常变和尼高科技被评为江苏省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先进企业,洛克电气的阮绍林被评为江苏省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倡导文明诚信正能量。
(4)落实供给侧改革。一是强化落实化工整治及淘汰落后。按照省、市政府对化工专项整治及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开发区、各街道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明确工作目标。淘汰化工产能,1-9月份,根据“减化”和“四个一批”行动要求,积极关停并转化工企业21家,预计全年完成28家。化解低端低效产能,淘汰落后铸造产能12万吨,淘汰落后印染产能1.6万吨。完成主城区重污染企业关闭与环保搬迁改造目标。二是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对钢铁、水泥等国家、省、市明确要严格控制的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予以严格控制。因企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提高安全水平等确需技改的项目,上报市相关部门,在符合规划布局和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实现产能减量置换,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上报。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挥相关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化工等重点行业去产能,保障去产能顺利推进。2017年,我们积极帮助凯尔泵业、国礼染整2家企业向上争取淘汰落后政策支持,目前已被列入省级淘汰低端低效产能项目计划当中。四是为工业企业积极争取直购电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今年共有21家企业享受直购电优惠政策,其中新增8家,合计优惠电量3.4177亿千瓦时,总共降低电价成本816.99万元。
3、抓节能降耗,促绿色发展。
(1)节能指标完成情况。我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坚持发展与节能同步、开发与节约并举。“十二五”期间,我区单位GDP能耗累计实际降幅为18.35%,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7%的目标任务,区经信局也被评为“常州市“十二五”节能工作先进单位(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钟楼区单位GDP能耗降幅目标值为3.0%,一季度实际降幅为3.71%,二季度实际降幅为3.18%。全年预计可以完成目标降幅。
(2)节能工作有序推进。2017年,我区严格执行《关于印发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对每个申请固定资产投资备案的项目进行节能审查,进一步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源头管理。2017年,我区完成能源审计企业3家(东芝、精研科技、丽岛金属),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家(红梅乳业),林洪、盛德等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企业12家,通过市级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6个(红梅乳业、美杰医疗、格力博、世纪金岳、清流水、龙顺环保),共获得市级专项资金130万元。
(3)深入开展“263减化”工作
根据省、市、区各级政府要求和部署,严格认真落实减少落后化工产能工作,着力去库存、控增量、优总量,加快化工行业结构调整。针对不同企业情况,采取差别化的对策措施,强化责任落实,明确目标要求,明确时间节点,扎实推进“263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根据市经信委要求,到2020年,我区减少化工落后产能50%,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无化工园区,全部化工企业70家),具体目标为到2018年全区共“减化”35家,其中2017年全区“减化”15家。为加快我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环境治理,根据区主要领导的要求,我区“减化”工作主动加压,确定全区到2018年实际“减化”目标为49家,其中2017年全区“减化”28家。截至目前,全区实际完成“减化”21家,提前完成了2017年市阶段性目标,完成了2017年区阶段性目标的75%,完成进度在全市前列。
4、抓服务企业,促和谐发展。
(1)向上争取见服务。全面把握国家和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各类出台政策,千方百计为企业申报项目。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截止到2017年9月底,已经为常柴、精研科技、常松金属等70多家企业向上争取到各级各类扶持资金3523.81万元,这些资金均为上级直补,直接惠及企业。二是帮助企业申报新能源汽车补贴。截至目前,共帮助万邦新能源等10家企业,申请省级新能源汽车补贴71.5万元,市级新能源汽车补贴50.7万元。三是帮助企业申请关税减免。2017年我局为子瑜模塑等企业申请进口设备关税减免约300万元,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经济成本。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2)机关作风见成效。深化“经信连万企”服务品牌,倾听企业需求、帮助化解难题、提振发展信心,做好服务企业的“五大员”(企业动态的信息员、项目建设的协调员、转型升级的辅导员、关爱企业的服务员、攻坚克难的战斗员)。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完善优化“经信连万企”微信公众号运营管理工作,2017年累计发布各类政策信息、行业动态等文章300余篇,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效果,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3)勤政廉政见行动。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党代会精神和市委“三大一实干”活动部署,围绕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钟楼,全局上下认真组织开展了大讨论、大走访、大转变、实干为民为主要内容的“三大一实干”活动。这次活动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持续性行动,全局机关党员干部结合《2017年钟楼区经信局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实施方案》、《钟楼区经信局党委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四个过硬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等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通过大讨论、大走访、大转变,形成了“有激情、重责任、敢担当、守规矩”的崭新气象,进一步掀起服务企业、实干为民的热潮,切实加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