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无障碍浏览
  • 智能问答
  • 今日钟楼
  • 登录个人中心
  • 网站首页
  • 走进钟楼
  • 新闻中心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数据发布
信息名称: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6年部门预算公开事项
索 引 号:014119571/2016-00011
组配分类:业务工作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卫计局
产生日期: 2016-01-20 发布日期: 2016-01-20 废止日期: 有效
内容概述: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6年部门预算公开事项一、部门基本概况(一)部门单位构成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所属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23家,其中:行政单位1家,所属事业单位14家,其他8家。全额拨款单位4家,分别是: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本级;常州市钟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州市钟楼区卫生监督所、常州市钟楼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差额拨款单位10家,
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6年部门预算公开事项
 

一、部门基本概况

(一)部门单位构成

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所属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23家,其中:行政单位1家,所属事业单位14家,其他8家。全额拨款单位4家,分别是: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本级;常州市钟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常州市钟楼区卫生监督所、常州市钟楼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差额拨款单位10家,分别是: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马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邹区卫生院、卜弋卫生院。社会资本办服务站7家: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清潭花苑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广成路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文亨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世纪明珠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金色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凌家塘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社区卫生服务站,常州市口腔医院(原钟楼医院离退休人员)

(二)部门编制及设置情况

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行政编制10人,事业编制5人,下设五个科室,分别是

(1)办公室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保密、档案、督查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

(2)综合监督与医政管理科(挂中医管理科牌子)

组织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指导、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等卫生应急工作。负责全区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负责具体工作统计数据与分析,条线信息网络直报工作。

(3)社区卫生管理科

贯彻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实施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负责组织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等管理制度实施。

(4)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与妇幼保健科

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协调和承担计划生育行政审批工作。建立、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及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制度,落实省、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承担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工作。

(5)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承担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落实;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负责开展群众性卫生监督管理和卫生检查工作;组织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拟订全区健康教育规划,并协调指导实施。负责健康教育与促进管理工作;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预防工作。

二、部门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卫生和计划生育、中医药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中医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免疫规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风险评估计划,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置。

(三)指导规范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完善综合监督执法体系。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和计划生育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的监督管理,负责计划生育的监督管理。监督检查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

(四)负责组织拟订全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全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

(五)负责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的行业准入管理并监督实施。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进行监管。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负责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的管理。

(六)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药物政策,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采购、配送和使用。

(七)组织实施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的政策措施;监督管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组织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人口数量。监督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八)组织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和促进计划生育发展机制;负责协调推动相关部门、群众团体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职责,保障计划生育为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贯彻落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政策措施。

(九)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建立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机制;指导和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

(十)组织拟订卫生与计生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卫生与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录用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执业医师注册工作。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十一)负责卫生和计划生育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科技发展、继续医学教育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依法组织实施统计调查。

(十二)承担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十三)承办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2016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之年,我局将紧扣率先实现卫生和计生现代化总体目标,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

(一)抓机制,惠民生,在完善服务体系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夯实基层卫生发展基础。全力推进功能建设项目,妇保院新院、一院钟楼院区建设项目主体完工;西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泽明医院)建设项目预计2016年整体竣工,并投入使用。北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大楼完成主体建设;争取启动邹区卫生院、新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以及卜弋卫生院、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建设项目。

二是优化社会资本办医环境。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医疗健康领域,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放宽社会办医准入,根据省市要求,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预留规划空间,同步预留诊疗科目设置和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空间。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技术、设备、人员、医保定点等要素准入方面一视同仁。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养结合、护理院等资源短缺专业机构。促进医养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对兴办养老机构或将床位转型为养老床位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将给以补贴。

三是探索建立集约化医疗服务中心。按照集中集约的原则,依托现有政府办机构和社会资本办医资源,通过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推进区域化会诊中心、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区域化影像诊断中心、区域化煎药配医中心、区域化临床检验中心建设。制定价格政策,设立引导资金,规范医疗行为,切实解决设备、人员、技术问题,实行全区各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节省资金、场地、人员,同时快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抓改革,凝共识,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着力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根据“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要求,多措并举,努力构建分级诊疗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缓解群众看病就医矛盾,减轻医药费用负担。探索依托医保制度建立基层首诊制度,逐步形成逐级转诊制度,实行差别化的医保结算政策;建立市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便捷转诊通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养成小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习惯。

二是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办法,保障药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供应及时。调整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允许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比例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省增补目录以外、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并零差率销售。建立廉价、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药品供应保障形势,做好供需衔接,确保满足群众基本用药需求。

三是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用人自主权;健全机构负责人选拔聘任机制,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根据评价考核结果,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提升医务人员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作为医改主力军的积极性。

(三)抓制度,优服务,在落实计生政策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稳妥扎实推进全面二孩政策。严格按照上级卫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有序实施,取消二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进一步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对高龄待孕妇女的生育技术服务指导,预防高危妊娠。

二是计生幸福家庭建设继续完善。发挥计生利益导向的实效,将各项计生奖励扶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为育龄群众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避孕节育等一系列优质服务,打造群众满意的彩虹计生服务。新建1-2家市级生育关怀基地,让更多的困难计生家庭得到帮扶。

三是计生特殊家庭帮扶继续拓展。再建1-2个春晖家园,基本形成全区覆盖的计生特殊家庭服务阵地网络;通过组织免费体检、签约家庭医生、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等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健全计生特殊家庭的救助体系;三是将社会组织覆盖全区春晖家园项目点,帮助计生特殊家庭融入社会,引导他们助人自助。

四是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延伸。扩大国家计生协高校青春健康项目示范作用,持续开展青春健康同伴教育进高校、进社区活动。进行中国计生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春健康家长培训项目第二期推广,将该项目向学校以及更多的社区推进,力争通过讲座、同伴教育宣讲等形式扩大青春健康教育的覆盖率。

五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继续加强。在流动人口聚居区域开展“流动人口服务月”等系列活动,给流动人口提供政策咨询、健康指导、免费体检等服务。在流动人口聚集企业新建1-2个“康健驿站”,将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创建成为市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市场,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

(四)抓基层,促健康,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推进慢病“三位一体”综合防治管理服务模式。在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工负责和分级管理机制,积极构建以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及综合医院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综合防控体系,明确三方的职责任务,持续推进三方人员在技术与业务上的深度合作,实现预防、诊治和管理的有机结合。

二是推进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模式。在原家庭医生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探索试行“有偿签约服务”,以扩大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特别是给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一些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强化家庭医生及其服务团队的主体作用,依托家庭医生与城乡居民建立的契约服务关系,立足城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创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做到以人为本、防治并重,全程服务。

三是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经费人均不低于60元,并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项目考核实行“有效工时制”考核。认真落实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治疗率和管理率。加强流动人口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五)抓发展,育人才,在提升行业水平上有新作为

一是强化卫生人才建设。坚持重点引进,重点培养的原则,完善选拔引进机制,建立和健全以德为先,以业绩为主,辅以知识、能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进、公开招考、招聘等多种途径选拔各类人才。完善培训支持机制,与医学类院校开展合作,优先安排优秀人才外出考察、进修、学习,支持各类学术和技术交流活动,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坚持物质激励、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相结合,完善与工作岗位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有利于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真正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

二是开展专病特色服务。推进“一中心一特色”发展机制,依托市级三甲医院挂钩帮扶政策,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协会的作用,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建设。鼓励各个中心立足实际选定具有发展潜力和拓展前景的专科,在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中医特色专病服务,各机构根据自身特色,在妇产科、肾病、口腔科、眼科等专病方面开展专病特色服务,逐步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高水平医疗卫生需求和多元的就医需求,真正使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三是加密中医药服务覆盖率。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和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建设,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扩大基层多发病常见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六)抓法治,改作风,在提升群众满意方面有新作为

一是依靠法治加大监管。依法规范医疗卫生、妇幼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机构、技术、人员的准入和管理。加强计划生育、饮用水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职业卫生等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打非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重拳打击非法行医力度,营造安全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督查,切实提高依法执业自觉性,保障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是强化卫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学习许巧珍先进事迹等实践活动,开展党建品牌、道德讲堂、“三好一满意”活动,强化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扎实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通过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周、中医服务到社区、家庭医生送医送药等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和热点焦点问题,确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利用新闻媒体、政风热线等载体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宣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突出正面引领和典型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卫生计生职业精神,正确引导舆论,广泛汇聚正能量。

四、2016年部门预算收支编制和测算情况

2016年的部门收支预算中包含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及所属事业单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21家。

(一)收入预算

2016年部门预算收入为:6896.08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6896.08万元。

(二)支出预算

部门预算支出安排总额为:6896.08万元,其中:基本支出960.85万元;项目支出5935.23万元。

1、按支出功能科目分类,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53.61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629.9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12.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0.15万元。

2、按支出经济用途分类,包括基本支出960.85万元、项目支出5935.23万元。

 五、三公经费情况说明

今年预算安排比去年增加1.66万元,公务接待和培训比去年安排增加,主要是今年外单位来我局参观学习多,举办培训任务增加。

六、政府采购项目用途及采购方式

采购用途是办公设备老化更新,都是政府集中招标采购


附件: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6年度部门预算系列表格

常州市钟楼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6年度部门预算系列表格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常州市钟楼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星港路88号 邮政编码:213023 电子邮箱:zlqzfb@changzhou.gov.cn
联系电话:0519-88890809(网站建设管理)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40002 苏ICP备05028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