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钟楼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条线部门的工作部署,钟楼区教育文体局以“十大工程”项目建设和学校主动发展为统领,解放思想,整合资源,抱团发展,不断提升区域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群众性文体工作,不断完善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惠及广大百姓,为钟楼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2018年,钟楼教育在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教育西进、综合改革等方面全面达成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1.区域教育现代化水平取得新进展
(一)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2018年,我们以《钟楼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南,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要求,强化主体责任,健全机制保障,及时做好监测结果的反馈与整改工作。2018年钟楼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取得92.99的高分,名列常州大市第一,全省前茅。创成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
(二)不断推进现代化学校建设。年初制订的学校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教科院附属中学、中科院幼儿园、荆川小学建成投用;西新桥幼儿园、西林中心幼儿园、西仓桥小学、泰村幼儿园、新闸花苑幼儿园、清潭实验小学第二校区加固维修工程按序建设;皇粮浜实验学校、钟楼第二实验小学、邹区实验学校三所学校正式开工新建;常州市实验小学原址新建工程完成前期方案设计。
(三)深入做实各项学校创建工作。组织西新桥小学、花园小学创建市新优质学校;组织了觅小、怀小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高品质项目申报评选。组织了市首批文明校园的评比,评上了2个市文明校园标兵、8个市文明校园。成功创建1个省课程基地,2个省前瞻性项目,1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绿色学校,1所市生态文明示范学校,1所市“十三五”第三批科学教育示范学校,1个省科普基地,2所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所省健康促进金奖学校,4所省健康促进银奖学校,1所省健康促进铜奖学校,5所省健康单位,10所市无烟单位,1所市节水型学校,5所区级平安学校,1所市级平安学校,4所市优质幼儿园,3所省优质幼儿园。
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一)重大项目落户钟楼,强化“项目为王”思想。全年共有1个教育部重点课题、1个省重大项目、3个省级课题、项目在研或结项。教育部重点规划立项课题《质量导向的区域教育整体联动发展研究》如期进行了中期评估;2018年江苏省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区域范式的实践探索》举行了启动仪式,相关报道和专家观点在《人民教育》上发表。11月份,该项目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博览会上精彩亮相,引发各界关注。形成了“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2025计划”,着力探索区域发展素质教育的新举措、新策略,明确了“优质教育长出来”的“钟楼表达”,确立了钟楼区域发展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优质观、成长观、生态观;江苏省品格提升工程“尚德学堂”项目以“优秀”的成绩顺利结项,进一步创新了“1+N+1”的区域立德树人举措;省战略性课题《优质教育长出来——区域推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行动研究》顺利结项,专著出版,共有1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纵深推进省“依法治校改革试点区”工作。举办“依法治校案例征集”活动,分享“依法治教”智慧经验,总结阶段推进情况,启动2018“依法治教”项目清单。结合“七五”普法,创新校园法治宣传活动。实小、觅小教育集团分别领衔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2个市集团化办学重大项目
(二)主动发展评估论证,强化“抱团发展”意识。组织全区中小学开展了第四轮主动发展总结性集中展评7个专场活动。经学校自评、材料评审、现场展评三个步骤,通过现场汇报、集中展示、即兴答辩,全面展示学校发展规划目标达成情况,突出学校发展的成长性和发展度,总结学校办学的成功经验,直面发展过程中的存在问题,提升学校主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启动中小学校第五轮主动发展规划制订,组织邹区实验小学公开论证活动和盛毓度小学、东方小学、五星实验小学、西横街小学四所学校的重点突破方案交流,向全区辐射,以点带面,推动各中小学第五轮规划的论证及修订工作,清晰集团、联盟学校主动抱团发展的新一轮目标。
1.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新成绩
1.“3366工程”稳步推进,彰显“教育西进”力度
深入推进“3366”工程实施,制订了集团、联盟办学捆绑考评方案,举办了名优教师提升工程邹区专场活动,组织邹区所有学校登上“邹区大舞台”进行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邹区镇成功创建了市学前教育现代化乡镇(街道)。进一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出台《常州市钟楼区中小学教师流动工作补充意见》,形成3+1牵手考核机制。通过行政调配、轮岗交流的方式,实现城乡学校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在文化共育、项目共建、师生共长、质量共进等方面显示了城乡学校牵手共进的成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的整体融合,从牵手走向携手,共同发展。城乡牵手活动,6位省特级、市特后、市学带等优秀教师分别走进邹区各中小学、幼儿园,6大教育集团、联盟学校定期开展活动,积极辐射,先后与45个教研组、86位青年教师结对发展,并有57位优秀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扎实的行动换来显著的成效,邹区镇近两年先后有54位青年教师成长为市区五级梯队成员。我区获省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奖励213万元。
(二)师资队伍建设频出实招,夯实“队伍为本”基础
本年度是“队伍素质提升年”。一年来,区教文局多措并举,真抓实干,牢固确立“队伍为本”思想,取得较显著成效。深入实施名优教师提升工程。实施“优才计划”,启动校园招聘,拓宽优秀教师引进渠道。出台《钟楼区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学校师资结构。组织开展省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省领航名师高级研修项目、博导工作站、优秀教师高校访学、跟岗锻炼、乡村教师培育站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申报工作,组织参加境外培训、引智培训、名师大学堂以及国家、省、市各类专项培训。积极推优荐才搭建成长平台。新增省特级教师2名、重点推荐已经通过市学科带头人6人,骨干教师12人(其他市学带、骨干正在评审中)。1人获省级领航名师高级研修项目组首席专家,1人成为省领航名师项目成员,2人成为崔允漷“博导工作站”成员,1人获高校访学资格。2人分别获市乡村教师培育站主持人和导师称号。5人成为市优秀教师跟岗锻炼导师。市实小和鸣幼获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教文局和四所学校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免费导学先进单位。项目团队机制蕴育人才。开展区第三届教师研究工作室终期评估,评选出10个优秀工作室,8位优秀领衔人,18位工作室优秀成员。新生成第四届区教师研究工作室19个。实施头雁振翅名校长培养计划、高层次人才后备培养、向日葵名班主任培养计划、名校长培养基地、“成长在钟楼”工程等项目。本年度内各类评优评先,我区均成绩喜人。青年教师成长:共有15人次在省市优质课、基本功赛上获一二等奖;集团化办学:实小、觅渡教育集团被评为先进集体,7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名班主任评选:2人评为市特级班主任,5人被评为市高级班主任,6人被评为市骨干班主任,评出区高级班主任5人、区骨干班主任10人。
1.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体现“丰富多彩”样态
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区域学生必备品格:爱家乡、勤实践、乐分享、能创新,开展“尚德学堂”建设。承办常州市2018年首届秋白读书节,成立“悦读钟”读书会,成功举办全民阅读“书香之家”评选活动暨“七彩故事会”故事达人赛。热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组织开展“树时代新风,做时代新人”“向国旗敬礼,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承办全市文明礼仪养成行动实验区启动仪式,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开展“2017年常州市学校生命教育月活动”。制定《钟楼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招募心理辅导志愿者,组织开展公益讲座进校园活动,通过《钟楼区小学幼儿园关爱生信息登记表》,全面摸排各校特殊学生情况,进一步推进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工作,更好地为未成年人及家长提供专业服务。突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制定《2018年钟楼区科技竞赛一览表》,开展机器人、国际数棋、创客、电子技师、益智模型、船模培训共6场,组织机器人、国际数棋、创客、电子技师、科技创新、车模比赛6场。参加市级科技竞赛活动一等奖135名学生,团体一等奖15个,市级以上优秀辅导员66人。阳光体育呵护健康成长。承办教育部组织的“学校体育改革座谈会暨《中国学校体育》年会”,主办常州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钟楼实验区活动,新增4所常州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编制《钟楼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纪实》,开展阳光体育田径运动会和“阳光体育体验式夏令营”,举办全区“足、篮、排”比赛。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中我区获全省青少年部县(市、区)贡献一等奖,在市第十五届运动中小学组获得51枚金牌的好成绩,其中:幼儿园获得体育舞蹈2枚金牌、体操2枚金牌,小学获得篮、排、足共10枚金牌、羽毛球4枚金牌、棋类12枚金牌、武术8枚金牌、射击1枚金牌、网球1枚金牌、击剑1枚金牌、棒垒球1枚金牌,初中获得武术6枚金牌、足球和排球3枚金牌。承办常州市校园卫生工作培训班,开展应急救护专项培训,启动健康微课宣讲项目,制作诺如病毒防治、预防近视等微课短片在市区47条公交线路上播放,向全体市民推广,也在校园微信公众号和家校QQ群对全区师生和家长宣教。艺术教育硕果累累。成功举办全区艺术展演活动。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泰村实验学校的原创舞蹈作品《永远的青年——献给瞿秋白的歌》夺得舞蹈比赛特等奖;西新桥小学“sunshine”合唱团获得合唱比赛一等奖;器乐、朗诵等比赛也获省级奖项。钟楼区教文局被评为省优秀组织奖。区域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召开书法教育工作推进会,启动“墨韵钟楼”工程,成功创建“常州市书法教育实验区”。 清潭小学获市第九届青少年书法大赛团体一等奖。目前我区有10余所学校成为省、市书法特色学校,150多名教师拥有合格书法教师上岗证,近20名教师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800多名学生成为常州市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分会小会员。国际理解教育扩大对外开放。各实验学校分别接待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台湾等境外的友好访问团4批,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5次。参加市中小学生境外修学旅行创意征文活动,实小、觅小获组织奖,47位学生获奖。
四、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创造新生态
(一)加大信息化投入与研究。顺应信息化管理要求,完成钟楼教育网站集群工作,发布钟楼教育APP,启动直录播系统,建成网络教研与教育展示的直播平台。通过集群整合,实现区域内教师、学生信息一网管理。教发中心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立足课堂教学改革,积极为教学改革服务,努力探索实施多种学习方式,积极提炼区域“用技术教、学得更智慧”的典型经验。以区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创建评估为契机,充分发挥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支撑、服务、引领作用,促进学校规范管理,抓好常规应用,提炼总结学校装备管理与应用的成功经验,通过跟进式服务指导、校际抱团联动,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二)优化实施行政服务管理。不断提高行政管理部门服务水平,实施“微笑服务、高效服务、满意服务”。及时落实市局“八个一”服务要求,部署落实了行政人员对所有学校进行一次“大走访”要求。完善“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执行教育决策咨询制度、法律顾问制度,提高行政决策效度。积极配合“放管服”改革,提高一张网服务质量。积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的工作满意率、及时签收率、及时办结率等均名列区部委办局前茅。
(三)强化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落实“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层层签订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考核制度,指导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制度健全,台账翔实。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借创建“平安校园”契机,组织对8所学校省级“平安校园”回头看,对5所学校进行区级“平安校园”的创建,1所学校市级“平安校园”的创建。组织开展校园反恐防暴、紧急疏散演练等观摩活动,进一步规范校车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教育,落实校车安全专项检查。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落实消防安全检查,督促学校加大投入,积极整改,以消除消防安全隐患。
(四)配齐初中教研师资队伍。今年,特别加强了初中学校教学研究,配置了初中文、理科教研员,努力提升初中教研员队伍与教学质量。借助市教科院的资源,组织中学专兼职教研员深入课堂全覆盖听课,全面了解全区中学教师的发展现状,按学科建立了中学教师发展档案库。
(五)清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制定了《2018年钟楼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教育牵头、属地负责、部门联动、分类清理”的原则和“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工作思路。经多维度摸排工作,我区共查出涉及中小学生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35家,其中有证有照为19家,有照无证178家,无证无照38家。至目前,我区先后出动检查人员19批,87人次,指导7家机构完成整改并取得了办学许可证,约谈了存在问题的机构22家,劝停关闭了不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构15家,限期完成整改的机构16家,54家机构按要求上报了整改方案和承诺书。
(六)援疆援陕工作细致深入。在师资紧缺的情况下,教文局积极调配资源,圆满完成援疆援陕教师交流工作,共派出3名援疆骨干教师,8名援陕教师,接待陕西镇坪挂职教师两批20人,为期2个月。签订互联网教育协议,帮助镇坪进行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培养工作。
五、落实并加强党的建设确立新目标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学习党的十九大与全教会精神,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一系列党建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强支部规范化建设,对各支部“三会一课”“支部换届”进行规范整改,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加强书记党性教育;开展了“红心向党强信念,解放思想促行动”七一党建主题活动,觅渡桥小学党支部荣获江苏省教育厅“一校一品”党建品牌项目;邹区实验小学、勤业小学党支部荣获“钟楼区双十双百特色党支部”,教文局党委、泰村实验学校党支部荣获“钟楼区双十双百特色党组织书记示范项目”。
(二)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与各单位签署《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学习落实廉政建设具体要求,开展“廉政教育每月一讲”活动。开展办公用房清理整治工作,认真对待区委政治巡察工作,坚持从严治党,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防止“四风”反弹。贯彻“三重一大制度”,努力形成按制度管人管事的工作机制。
(三)重视后备干部培养。注重干部教育和培养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落实青年干部、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定期开展后备、青年干部的培训学习,召开专题座谈会,关心后备、青年干部的成长。实施“三名计划”。注重名校长培养,启动“头雁振翅计划”“名校长培养基地”等活动。2018年,新增市特级校(园)长2名、市高级校(园)长9名、骨干校(园)长3名。
(四)落实依法办学措施。建立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各项机制,不断创新中小学及幼儿园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举措,接受省、市两级督政与省级延伸督政工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市县监测评估”工作, 我区综合得分为92.99分,超出预定目标2.99个百分点,名列大市第一,全省前茅。
(五)发挥群团工作合力。落实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借助区级家长学校总校平台,开展系列公益讲座,家庭教育公益课免费进校,帮助学生、家长和教师们提升素养和教育水平。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坚持民主管理与依法治校相结合,开展教职工运动会,提升教职工职业幸福感。
(六)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工作,“钟楼好声音”宣传团队时时发出钟楼教育的声音。利用钟楼教育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扩大新闻宣传效应。钟楼教文局在国家级新闻刊物发表新闻4篇、省、市级媒体298篇,微信公众号推送268篇,累计推送1331期。
六、群众文化体育惠民实事取得新成效
(一)加大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制定《钟楼区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考核细则》,进一步明确建设任务和工作举措。召开全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开展多轮摸底调研,指导解决创建中实际困难,确立8个示范点,3个示范项目。今年新创成30家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年度达标率100%。
(二)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举办“运河文化艺术讲堂”22讲,组织了“改革开放40周年”暨“韵律钟楼”文化巡演24场,受惠群众达3万人次。组织了“运河之星”全民舞蹈大赛,共举办初赛12场、复赛4场、决赛1场,17场参赛选手近300名。成立了钟楼区艺术培训的公益联盟,招募了20家培训机构参与区域内免费艺术培训与普及,实行了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举办了“我们的节日”元宵喜乐汇活动,为期3天,当天直播关注率达十万人次。举办了“文化力量,笔墨生活”2018年钟楼区第二届美术作品大赛,共收到126件美术作品,呈现80件优秀作品。举办了“遇见江南,舞动年华”索亮舞蹈分享会。配合区委宣传部举办了以“江南运河插秧节”“江南文创集市”“大运河文创产业发展峰会”为重要内容的“2018大运河文创节”,举办“荆川文化节”“新闸荷花节”“邹区大舞台”“文化旅游购物节”等一街一品活动,开展了“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承办常州市第五届“文化100”惠民活动36项,送戏送电影下乡280场次,举办“文明社区天天乐”等惠民演出300余场……1人参加省文化厅“女职工才艺展示”的决赛获得银奖。参加常州市“声动常州”广场舞大赛荣获第一名并获组织奖。参加省委宣传部举办的“迈进新时代,幸福舞起来”广场舞比赛,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倾力打造“韵律钟楼”文体品牌。开展区第三届智力运动会、第二届城际飞镖邀请赛、区健身气功、健身球、体育舞蹈、三人篮球、太极拳、柔乐球、保龄球、羽毛球等体育比赛。承办了常州市第二届智力运动会。做好江苏省十九届运动会和市十五届运动会参赛工作。在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中,我区输送运动员获得10枚金牌、12枚银牌、18枚铜牌,获454分。我区获全省青少年部县(市、区)贡献第三名,同步获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在省、市平台展现钟楼体育高质量发展形象,有力促进全民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精准化、优质化和特色化。
(四)推进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做好区图书馆开放运营工作,年内向社会开放。推进青枫公园智能化健康主题公园建设,启动常州市首条智能化健身步道、常州市首个科学健身指导站、常州市首家城市书房建设。永红街道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向社会开放。全区实施53处健身路径的更新工作,年度完成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新增建设任务3万平方米,实现人均3.34平方米。
(五)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大运河文化带文物保护利用建设工程计划摸底和申报工作,扎实开展文保单位消防等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积极协调市文物局做好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锁桥湾、南河沿、三堡街—西直街等地段的保护修缮工作,完成崔家桥、茭蒲巷78号等一批文保点的修缮工作。
(六)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强化文化市场安全生产监督责任,做好每季度城市长效考核及全国文明城市迎检工作。全面启动文化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行动,提高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树立“安全第一”的经营理念,强化底线意识。开展以“互助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拒绝有害出版物及信息”为主题的2018“绿书签”宣传活动,全面启动以“守护成长,远离有害网络信息”为主题的“护苗•网络安全课”专题讲座进校园活动,为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筑起一道“防火墙”。
(七)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新版数字化学习平台“终身学习在线”正式启动,接入“常州市终身教育在线”站群系统。定制500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免费配送到居民家门口,惠及居民群众2.5万人。五星街道“感受运河工业文化、游览运河创意产业”被确定为市首批“游学龙城”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白云社区“七巧板”系列活动被评为市终身学习品牌;《e时代i生活——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课程》被评为市社区教育特色项目。邹区镇成功创建市数字化学习先行社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我区8个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均已完成省级标准化创建,创建率100%。
(八)完成惠民实事工作。组织放学后延时在校服务,春学期服务学生1826人,涉及教师875人;秋学期服务学生970人,参与教师数877人。国家助学贷款,本年度共受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4笔,贷款总金额29.12万元。落实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及政府资助经费的发放,根据困难学生认定档案,2018年秋学期对104名学前幼儿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20.04万元,对440名义务教育发放生活补助金共计36.025万元,覆盖面比去年成倍提高。加大健康工程投入,第一期教室灯光改造涉及实小教育集团等14所学校,共计500个教室,投入改造经费300万元。钟楼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暑期完成扶栏改造,投入总计约35万元。中小学、幼儿园(不含邹区)明厨亮灶工程年底全部上线。制定“依托区早教指导中心到各公办园开设早教服务点”工作方案,通过开设服务点,进一步规范全区早教服务。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尚存一些不足:教育投入仍需加大,学前教育保障水平较低,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还不高,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深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探索。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及国务院一系列文件、意见的出台,教育工作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钟楼教文局将抢抓机遇,不懈努力,以“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钟楼2025计划”为蓝图,奋力拼搏,勇于创新,争取更大成绩。